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0)
2023(15853)
2022(13311)
2021(12073)
2020(10194)
2019(23425)
2018(22858)
2017(43885)
2016(23859)
2015(26716)
2014(26969)
2013(27149)
2012(25550)
2011(23054)
2010(23548)
2009(22275)
2008(22547)
2007(20754)
2006(18659)
2005(17002)
作者
(71727)
(60303)
(60062)
(56658)
(38231)
(29116)
(27284)
(23625)
(22763)
(21771)
(20481)
(20117)
(19278)
(19209)
(18767)
(18391)
(18358)
(17704)
(17377)
(17349)
(15174)
(15066)
(14780)
(13863)
(13719)
(13562)
(13474)
(13470)
(12299)
(12203)
学科
(112382)
经济(112258)
(96021)
(77023)
企业(77023)
管理(76472)
(49244)
方法(44213)
数学(35260)
数学方法(34936)
业经(33924)
农业(32859)
(30649)
中国(30578)
地方(28065)
(22473)
(20913)
财务(20872)
财务管理(20832)
技术(20411)
(19943)
贸易(19928)
企业财务(19692)
(19305)
(19173)
(18436)
(17751)
理论(17295)
(16766)
银行(16736)
机构
学院(355369)
大学(347086)
(150504)
经济(147336)
管理(139335)
研究(120889)
理学(118555)
理学院(117300)
管理学(115592)
管理学院(114922)
中国(95060)
(74374)
(73754)
科学(73579)
(68344)
(62649)
(58047)
农业(57235)
中心(56761)
业大(56269)
研究所(56187)
财经(53138)
(47910)
北京(46360)
(45730)
(45635)
师范(45219)
经济学(44145)
(42602)
(41985)
基金
项目(227361)
科学(179056)
研究(168930)
基金(161998)
(139966)
国家(138583)
科学基金(119293)
社会(107735)
社会科(101788)
社会科学(101751)
(94478)
基金项目(86265)
(76148)
教育(75710)
自然(75162)
自然科(73367)
自然科学(73343)
自然科学基金(72019)
编号(70148)
资助(65005)
成果(55739)
(54610)
重点(50883)
(49672)
(49665)
课题(48486)
(46510)
创新(45795)
发展(44196)
国家社会(43637)
期刊
(182137)
经济(182137)
研究(103317)
中国(77201)
(74329)
(55052)
学报(52960)
管理(52815)
科学(51036)
农业(50156)
大学(40429)
学学(38421)
(36526)
金融(36526)
业经(35784)
教育(35299)
技术(33873)
(27161)
经济研究(26210)
财经(26025)
问题(24587)
(22458)
技术经济(20902)
世界(18036)
(17923)
商业(17572)
(17361)
资源(17151)
现代(16934)
统计(16806)
共检索到551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文广  刘兴德  耿怡颖  陈豪  何莉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  但文红  程东亚  王蓉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兵  祝伟  田青  
水土保持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使用甘肃省1990—2007年的农村经济和水土保持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耦合度评价,发现甘肃省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同步,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出通过整合一切可利用物力与人力资源,全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可以促进甘肃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银峰  石培基  
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构造了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定了评价区间标准。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12个城市均属于协调发展,其中,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并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嘉峪关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其他8个城市为中级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志强,程国栋,孙成权,吴新年,王学定  
文章评价了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指出甘肃省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草原"三化",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威胁不断。并简要分析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和趋势,提出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作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协调度模型研究1990~2004年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呈线性增长,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轻度失调趋向中级协调,后又转向初级协调;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洪文  王文静  陈南旭  
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前沿重地,兼顾处理好经济高速发展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甘肃省生态平衡、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三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998—2017年甘肃省经历了低水平经济增长滞后阶段(1998—2003年)、过渡期金融发展滞后阶段(2003—2014年)、高水平生态平衡滞后阶段(2014—2017年)。截至2017年,两系统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度初步进入协调发展的评价区间,两系统交互耦合协调度之间的差距经历了先发散后收敛的变化阶段。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进入初级协调耦合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将持续优化,步入优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明基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岳敏  李含琳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动态开放的PREE系统,本文以庆阳市为例,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用改进的熵值法赋予权重,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对1978-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及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揭示了庆阳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阿莉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的新型旅游产业。本文介绍并使用SWOT方法,对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意识、全方位筹集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的森林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方略、加大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促销力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尚明瑞  
自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文章采用CALT模型,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力、水平及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等4个方面量化考察了甘肃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分析了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崔雯  
本文首先构建反映"三化"内涵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2002—2012年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各自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动态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对相关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得出结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不协调是导致甘肃"三化"不协调的主要因素,而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是致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协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