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46)
- 2023(22074)
- 2022(18549)
- 2021(17125)
- 2020(14655)
- 2019(33268)
- 2018(33019)
- 2017(63375)
- 2016(34887)
- 2015(39287)
- 2014(39418)
- 2013(38964)
- 2012(35754)
- 2011(31983)
- 2010(32158)
- 2009(30041)
- 2008(29767)
- 2007(26977)
- 2006(23876)
- 2005(21233)
- 学科
- 济(146434)
- 经济(146265)
- 业(114498)
- 管理(105693)
- 企(94869)
- 企业(94869)
- 方法(65840)
- 数学(55016)
- 数学方法(54314)
- 农(51659)
- 财(40573)
- 业经(38902)
- 中国(38049)
- 农业(34249)
- 地方(30774)
- 学(29857)
- 制(27983)
- 务(27140)
- 财务(27050)
- 财务管理(26997)
- 企业财务(25587)
- 贸(25468)
- 贸易(25453)
- 理论(25389)
- 易(24696)
- 技术(23982)
- 和(23614)
- 银(21568)
- 银行(21504)
- 环境(21296)
- 机构
- 学院(501578)
- 大学(497375)
- 济(201129)
- 经济(196736)
- 管理(196506)
- 理学(169329)
- 理学院(167483)
- 研究(165570)
- 管理学(164367)
- 管理学院(163459)
- 中国(126670)
- 京(105978)
- 科学(104637)
- 农(93922)
- 财(92297)
- 所(84372)
- 业大(78502)
- 中心(77229)
- 江(76967)
- 研究所(76700)
- 财经(73540)
- 农业(72774)
- 经(66787)
- 北京(66357)
- 范(64797)
- 师范(64145)
- 州(61448)
- 经济学(60249)
- 院(59586)
- 经济学院(54592)
- 基金
- 项目(337490)
- 科学(264867)
- 研究(244561)
- 基金(243781)
- 家(212981)
- 国家(211142)
- 科学基金(181432)
- 社会(153500)
- 社会科(145240)
- 社会科学(145200)
- 省(134111)
- 基金项目(128954)
- 自然(118858)
- 自然科(116092)
- 自然科学(116061)
- 自然科学基金(113960)
- 教育(112706)
- 划(111418)
- 资助(100665)
- 编号(100541)
- 成果(80662)
- 重点(75681)
- 部(73620)
- 发(72529)
- 创(70427)
- 课题(68974)
- 创新(65518)
- 科研(64758)
- 国家社会(63001)
- 教育部(62601)
- 期刊
- 济(225261)
- 经济(225261)
- 研究(142548)
- 中国(96123)
- 农(89190)
- 学报(81851)
- 科学(74424)
- 财(73225)
- 管理(73194)
- 大学(62001)
- 农业(60308)
- 学学(58511)
- 教育(52717)
- 技术(46386)
- 融(45417)
- 金融(45417)
- 业经(40765)
- 财经(35707)
- 经济研究(34431)
- 业(32106)
- 经(30652)
- 问题(30116)
- 技术经济(26001)
- 版(25339)
- 图书(24853)
- 统计(24088)
- 科技(23417)
- 理论(22948)
- 现代(22576)
- 资源(22560)
共检索到741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章玉微 陈秉谱 郭美娟
[目的] 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组织生产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专业化经营格局,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7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对各市(州)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区域专业化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州)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提升,有效促使农民收入增加,但相对于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变量而言,农业区域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划分为比较优势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并提出实施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挥地区优势以及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从强化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方向、扩大农业区域专业化经营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甘肃省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增收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开录
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十分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由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及市场环境效力孱弱,致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转化效率异常低下,农业生产至今仍未摆脱低层次、低效能循环的困境。本文立足甘肃农业的地带性差异,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瓶颈,提出了分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彧崧 戴永安
本文选取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生产经营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甘肃省农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结论,并根据农业技术效率限制因素的不同进一步将各地区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书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甘肃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评价,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县域经济指数进行分类。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县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县域宏观经济、县域消费与金融、县域农业生产、县域人口结构、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缺陷。从提升甘肃省县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甘...
关键词:
甘肃省 县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宏
跨国农业公司往往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东道国选择某些特定的农产品进行专业化投资,而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当跨国公司选择了特定的目标农产品,也就选择了其投资区位,农业FDI的区域定位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产品、奶类和蔬菜等农产品优势生产区,是农业FDI比较偏好的地区,粮食主产区也吸引了不少外资的进入,而棉花、油料和水果主产区则是外资避开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农业外资与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匹配,利用其特有优势,促进农产品优势生产区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外资过度介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
关键词:
地域分工 专业化 FDI 区域定位 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斌 刘子琳
本文选取了中国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专业化、多样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程度(MAR外部性)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专业化程度较低时,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专业化程度较高时,专业化会促进产业增长;多样化程度(Jacobs外部性)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在分地区讨论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佰钰 田红英
探讨农业科研投入增收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对农业科研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门限面板模型,就农业科研投入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增收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市场化水平对农业科研和农民增收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农业科研对农民的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特别是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高市场化水平省份农业科研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低于中等市场化水平省份,因此,政府根据不同市场化水平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更好发挥农业科研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科研 农民增收 门限变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张蕾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种植业 区域分工 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逐渐体现出来且影响力呈递增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省份,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明显;当农民工资性收入严重低于经营性收入时,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剩余并不能转化为供给剩余,此时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增收,随着这一比重逐渐变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由负转正且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增收 收入结构 异质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甜 石培基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1997、2002、2007和2012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州)农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的态势,可以划分为河西走廊超强型、陇中陇东一般型和陇南临夏甘南偏弱型3种基本类型;农业空间扩展能力与其竞争力水平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出由极点式到点轴式再到网络化的迹象;农业政策导向驱动、资源禀赋及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及成长驱动共同驱使农业竞争力在空间范畴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郝二虎 胡凯 陈小萍
本文利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基础设施存量,农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且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农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民收入在一定条件下(依赖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正向作用,且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农村教育业基础设施存量,农村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关系不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上述结论表明,要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除了选择性地增加其存量之外,还应该注重地区...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村基础设施存量 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明奎
课题组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不定期实地调研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西地区19个县(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了SO对策、ST对策、WO对策和WT对策。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县域经济 农业产业化 SWOT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谈存峰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区域差异、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基于复合系统的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电子商务赋能农户增收的机制及效应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专业化生产、产业关联与区域农业规模经济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验证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
基于GIS的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甘肃省肃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
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面板数据和动态差分GMM模型
“资源诅咒”与FDI区域失衡——基于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
区域农业生产要素匹配状况研究——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