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6)
2023(12581)
2022(11049)
2021(10116)
2020(8521)
2019(19657)
2018(19625)
2017(38838)
2016(20763)
2015(23112)
2014(23230)
2013(23422)
2012(21601)
2011(19528)
2010(19655)
2009(18046)
2008(17247)
2007(15166)
2006(13531)
2005(11972)
作者
(60594)
(50577)
(50378)
(47996)
(32080)
(24123)
(22746)
(19899)
(19131)
(17948)
(17231)
(17096)
(16105)
(16074)
(15605)
(15521)
(15039)
(14631)
(14330)
(14281)
(12574)
(12519)
(12119)
(11512)
(11342)
(11163)
(11112)
(10896)
(10204)
(9800)
学科
(107437)
经济(107349)
管理(58222)
(55525)
(45743)
企业(45743)
方法(42205)
数学(36661)
数学方法(36339)
地方(25056)
(23657)
中国(23062)
(21847)
业经(21815)
(20365)
农业(16201)
地方经济(15858)
(15513)
(15139)
(14885)
贸易(14877)
(14320)
产业(14301)
环境(14145)
理论(14131)
技术(13487)
(12382)
(12376)
(12359)
金融(12357)
机构
大学(303096)
学院(301445)
(132213)
经济(129669)
管理(120830)
理学(104945)
研究(104626)
理学院(103795)
管理学(102222)
管理学院(101684)
中国(75393)
(64116)
科学(63600)
(56081)
(52403)
研究所(47832)
(46014)
中心(45893)
财经(45528)
业大(43576)
(43068)
(41290)
北京(40658)
经济学(40605)
(38798)
师范(38455)
(37661)
经济学院(36366)
农业(35800)
(35105)
基金
项目(205503)
科学(161752)
研究(150601)
基金(149582)
(129690)
国家(128668)
科学基金(110706)
社会(96136)
社会科(91283)
社会科学(91259)
基金项目(79860)
(79843)
自然(71062)
自然科(69360)
自然科学(69346)
自然科学基金(68132)
教育(67139)
(66498)
资助(61847)
编号(60433)
成果(48763)
重点(45616)
(45342)
(45248)
(42369)
课题(41186)
国家社会(39597)
创新(39557)
教育部(38935)
科研(38734)
期刊
(149185)
经济(149185)
研究(92750)
中国(51951)
学报(46277)
管理(45226)
科学(43079)
(41435)
(41072)
大学(34766)
学学(32619)
农业(28997)
教育(27347)
技术(26196)
经济研究(24948)
(23281)
金融(23281)
业经(22736)
财经(22722)
(19613)
问题(19266)
技术经济(16955)
图书(16618)
理论(15381)
(14357)
科技(14353)
现代(14163)
实践(13773)
(13773)
商业(13747)
共检索到441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樊元  惠树鹏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衍生模型和多部门模型分析了甘肃省1978—2004年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其他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大体服从Growth函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懿洋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呈"三、二、一"形式的结构,即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数据显示,甘肃省目前产业结构中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相差不大,且产业结构内也呈现明显的不合理态势。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分析了甘肃省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发现第三产业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为甘肃省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剑平  马红祥  
对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More结构变化值分析,就其经济增长率对More结构变化值的回归分析表明,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率变动呈正相关关系。EG两步法分析得出,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依次是:第三产业、建筑业、工业、第一产业。最后,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和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宏霞  谢宗棠  
当今,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运用索洛的生产函数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2~2008年间甘肃省全要素增长率,解析了各种生产要素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技术进步推动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途径,这为实现甘肃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柳晨  
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动态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甘肃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具体量化了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合分析后,提出了甘肃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红  刘兆德  陈素青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传统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53-2004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人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与经济自身调节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用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彩南  王小宁  邹海双  
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依赖资源型经济谋发展的城市需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走出城市发展困境。选择代表性资源型城市——庆阳市石油产业作为特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了2008—2017年庆阳市石油产业对当地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经济拉动率,深入研讨了石油产业与主要产业部门的关联程度,从供给侧视角考察了石油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得出,2008—2017年,庆阳市石油产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分别为32.97%、43.60%和38.75%,可见庆阳市石油产业对当地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庆阳市的第一产业、采矿业、石油产业、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电力热力水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基础性产业的关联程度较为密切,在庆阳地区经济系统中均属于核心产业部门;庆阳市石油产业对采矿业、金融业依赖程度最强,且这3个产业部门的融合度较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张娟娟  
利用协整理论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1993—2012年甘肃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有:(1)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是双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是单向因果关系;(3)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均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均推动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孟卫华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式就中部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  
通过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并提出苏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曹治星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刘欣欣  王萌  
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及GOP海洋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97—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时空特征,研究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4年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增大趋势,2004—2011年呈减小趋势。Z值和M值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波动幅度均较大。贡献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各地区的空间差异明显,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匹配关系合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王辉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和三次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渠立权  张庆利  陈洁  
运用平均数指数分析法,利用江苏省各市2000—2011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从业人员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在2000—2011年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不能盲目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迎英  曹荣林  
基于GDP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1952—2007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趋势特征;以截面数据为基础得出三大地区和13地级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地域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3次波动的下降趋势,波动周期逐渐收敛;空间上三大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变化遵循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吻合;市际间差异明显,通过K-means聚类分为4种不同类型,产业结构贡献的空间格局重心开始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