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7)
2023(5208)
2022(4384)
2021(4041)
2020(3359)
2019(7828)
2018(7612)
2017(14743)
2016(8265)
2015(8864)
2014(9109)
2013(9087)
2012(8567)
2011(7684)
2010(7662)
2009(6868)
2008(6766)
2007(5851)
2006(5058)
2005(4355)
作者
(25291)
(21209)
(20889)
(20063)
(13597)
(10620)
(9543)
(8450)
(8084)
(7564)
(7339)
(7260)
(6819)
(6653)
(6625)
(6469)
(6466)
(6108)
(6061)
(6005)
(5309)
(5106)
(5097)
(4850)
(4811)
(4715)
(4646)
(4484)
(4459)
(4379)
学科
(36744)
经济(36710)
管理(20172)
(19463)
方法(15657)
数学(14285)
数学方法(14117)
(14099)
企业(14099)
地方(12355)
中国(11326)
(10156)
(8129)
(7455)
农业(7153)
城市(6673)
环境(6645)
业经(6612)
(5420)
地方经济(5131)
城市经济(4902)
技术(4868)
(4581)
(4504)
(4492)
金融(4492)
(4447)
理论(4439)
财务(4438)
(4424)
机构
学院(115436)
大学(115018)
(45314)
经济(44050)
管理(43641)
研究(43237)
理学(37889)
理学院(37352)
管理学(36650)
管理学院(36433)
中国(29844)
科学(29792)
(25161)
(24626)
(22664)
业大(21116)
研究所(21040)
中心(19936)
农业(19925)
(19353)
(18094)
(16489)
(16470)
师范(16328)
(15876)
财经(15742)
(14688)
北京(14639)
(14337)
科学院(13724)
基金
项目(85816)
科学(67635)
基金(61949)
研究(58000)
(55440)
国家(55007)
科学基金(46923)
社会(37385)
(37055)
社会科(35487)
社会科学(35470)
基金项目(33938)
自然(32019)
自然科(31295)
自然科学(31282)
自然科学基金(30658)
(29838)
教育(25507)
资助(24720)
编号(21667)
重点(19656)
(19231)
(18111)
计划(17692)
(17091)
科研(16417)
成果(16250)
创新(16172)
课题(16005)
科技(15795)
期刊
(47960)
经济(47960)
研究(32244)
中国(22377)
(22063)
学报(21630)
科学(19942)
大学(15356)
农业(15182)
学学(14802)
(14060)
管理(13208)
技术(9203)
教育(9002)
(8688)
金融(8688)
(8589)
资源(8365)
问题(8085)
业经(7740)
财经(7131)
(7082)
城市(7047)
经济研究(6814)
统计(6310)
科技(6180)
(6139)
(6131)
(6023)
技术经济(5856)
共检索到165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蒲金涌  姚小英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学慧  李颖  王健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最佳区域之一。以辽宁沿海城市为例,利用1951—2010年气候资料,在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的背景下,选用人体舒适度评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60 a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基本特征呈明显的升温趋势,降水、风速和相对湿度则为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在1960—1980年时段分别发生明显的突变;②一年中的4—10月属于感觉舒适状态,其中6—9月为最舒适月份,大连市是辽宁沿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最好的城市;③气温和风速是影响辽宁沿海城市气候舒适性的主要因素,R/S分析预测表明未来气温将继续升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及风速将延续现有的减少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清春  王铮  许世远  
气候是影响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本文选取了人生气候舒适指数来衡量城市旅游气候的舒适性,该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首先,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人生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发现其中19个城市舒适气候期是5个月,舒适期过短或者过长的城市都较少。按照舒适期的长短以及舒适月分布的连续性,将舒适期分为3类2型。其次,从季节上看,春秋季节特别是4月、10月,除热带地区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都较适宜。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热偏,以海口气候偏离度最大,丽江、昆明、拉萨等气候都相对比较适宜,可以成为人们避暑的选择地;而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冷偏,以哈尔滨气候偏离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浩楠  刘晓冉  孙佳  王颖  廖代强  周杰  
为探索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利用WRF数值模式,对重庆市梁平区待建湿地公园的位置与面积规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不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分别达10 km2、15 km2和20 km2等面积敏感性试验,以及湿地公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东北部和分为南北两部分等建设位置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案下垫面修改前后模拟结果的2 m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并计算热气候指标,认为湿地公园建设面积约15 km2、且将湿地分为两部分但东北部面积较大时,对当地的局地气候舒适性有较好改善。对风场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因该规划方案能产生新的风道所致,因此也说明湿地公园的规划应当将局地风环境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婷  蔡建明  杨振山  宋涛  
城市发展中所关注的研究内容随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而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舒适性的研究已经有长达70年的历史,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甚少,并且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相关研究缺乏全面的认识。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中关于城市舒适性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及其与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研究趋势展望,进而提出,从城市发展前瞻性的视角出发,有必要在中国深入开展城市舒适性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借鉴城市舒适性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科   雷恺祺   温翔麟  
城市中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通过提升舒适性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青年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反哺城市发展。基于城市与青年群体“正向互构”关系,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城市舒适性状况对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舒适性是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城市公共服务舒适性和城市社会氛围舒适性都能有效提升青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进而激发青年群体的城市认同,积极参与并投身城市志愿服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于洋  
本文基于舒适性的角度,从行为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入手,探讨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如何在微观尺度下满足步行者舒适的要求,从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从街道空间、街道界面、微气候以及休憩设施等方面进行理论的探索,从而提出具体的设计评价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志康  孙根年  冯庆  罗正文  
传统的旅游气候评价着眼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衣着指数的测定。忽略了高原气候的风险性,难以对高原旅游气候做出全面性的评价。本文引入高原反应风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以青藏高原99座城市为样本,依据1980-2010年气候观测数据,分析各指标的时空动态变化。结论如下:1海拔是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拔增加,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减小,高原反应风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2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的舒适性高、紫外辐射的风险性大、高原反应的风险小,冬季相反,春秋两季属于过渡性季节;3空间上,受青藏高原的地形影响,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马蹄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超  李文峰  陈威霖  
通过对江苏省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的分析,选用温度、湿度和风速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江苏省1979~1998年气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和GIS技术进行旅游舒适度区划,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旅游区:初春初夏旅游区Ⅰ、夏季旅游区Ⅱ和春秋季旅游区Ⅲ,并参考区位、旅游资源等相关指标,将3大区域又分为6个二级旅游区。通过区划发现,苏北苏中适宜开展初春和夏初旅游,而沿海城市可以开展夏季海滨避暑旅游,在长江沿岸,苏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在春秋季旅游。针对各类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旅游资源,初步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建议,对于辅助江苏省相关部门制订旅游规划和指导游客确定旅游时间和路线等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静霞  何金廖  黄贤金  
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构建城市舒适性视角下的人才流动区位偏好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模型,并采用履历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以及多元回归等方法,探究我国"青年千人计划"引进的青千学者流动的空间偏好以及与城市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舒适性水平差异显著,东部发达地区、直辖市和省会等高行政等级的城市舒适性水平较高,舒适性结构差异较大;(2)我国青千学者的就业主要集聚在东部一线城市以及少数中西部核心城市,就业单位的等级层次较高;(3)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国际学校数量、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居民素质、单位等级、是否母校等指标是影响青千学者区位偏好的关键要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明远   宋姗姗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赋权方法、城市消费差距计算方法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方面,城市舒适性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实现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且城市舒适性对房价、居民收入水平和集聚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面,出行舒适性可能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最主要推动力,且出行舒适性同样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上述结论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中重视对城市舒适性的提升,进而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康杰  李娜  
通过利用2000~2019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舒适性对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舒适性与城市创业活跃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且多数城市仍位于拐点左侧;环境舒适性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相较东部地区,环境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的正向效应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更为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气候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均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生态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污染舒适性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业活跃度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污染加重不利创业;环境舒适性通过创新、城镇化中介能正向影响创业活跃度,高技能人才中介不显著但对创业活跃度有正向作用。建议规避气候舒适负效应,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开展污染治理,同时提升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吸引高技能人才,有效激发城市创业活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舒曼  谭荣  吴丽梅  
舒适性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非市场价值往往容易在公共决策中被忽视,从而导致大量农地资源被过分占用及农地资源内部配置的低效率。合理完整地评估农地资源的舒适性价值是促进农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目前,对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的认识与研究,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意愿调查法,采用半结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对不同行业和年龄的1 000名调查者进行调查,评估了江苏省耕地、草地、园地以及林地舒适性价值。研究表明,江苏省不同类型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文化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核算了江苏省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总量,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总量高达25.1...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培松  马佳  杨海霞  苏强  
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复杂性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成为座椅制造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一个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应用8个座椅压力分布参数和2个人体参数等对座椅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显示:与普通BP网络模型对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广胜  李广鹏  于海鹏  陈文帅  
应用粗糙集模糊评价法对10种常见木质建材的"舒适性"属性进行指标约简和评价。首先初选出影响木质材料"舒适性"的14个因素指标;其次针对所选因素构建粗糙集模型,将因素集约简至5个指标;然后确定各种材料在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材料的舒适性排序;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雷达图分析和分组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为人们合理选择和利用木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