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8)
- 2023(6071)
- 2022(5594)
- 2021(5349)
- 2020(4704)
- 2019(11131)
- 2018(10934)
- 2017(21189)
- 2016(12424)
- 2015(14534)
- 2014(15145)
- 2013(14757)
- 2012(14207)
- 2011(12781)
- 2010(12852)
- 2009(11398)
- 2008(11290)
- 2007(10301)
- 2006(8780)
- 2005(7728)
- 学科
- 济(51256)
- 经济(51219)
- 管理(28694)
- 业(28430)
- 方法(25434)
- 数学(23057)
- 数学方法(22879)
- 企(20955)
- 企业(20955)
- 农(15718)
- 地方(13398)
- 中国(12314)
- 财(11876)
- 学(10840)
- 农业(10528)
- 贸(9464)
- 贸易(9463)
- 业经(9318)
- 易(9136)
- 理论(9071)
- 制(8133)
- 技术(7411)
- 和(7406)
- 环境(7228)
- 务(6810)
- 财务(6796)
- 财务管理(6774)
- 融(6769)
- 金融(6767)
- 教学(6740)
- 机构
- 学院(177731)
- 大学(168738)
- 济(69300)
- 经济(67645)
- 管理(63317)
- 研究(58504)
- 理学(54311)
- 理学院(53625)
- 管理学(52625)
- 管理学院(52302)
- 中国(42202)
- 科学(38175)
- 京(35513)
- 农(35158)
- 所(31124)
- 财(30544)
- 江(29076)
- 业大(28969)
- 研究所(28442)
- 农业(27865)
- 中心(27670)
- 技术(25800)
- 范(24347)
- 财经(24255)
- 师范(24119)
- 州(23092)
- 经(21860)
- 职业(21839)
- 北京(21836)
- 经济学(21192)
- 基金
- 项目(116152)
- 科学(89565)
- 研究(86688)
- 基金(79312)
- 家(68722)
- 国家(68095)
- 科学基金(57361)
- 省(51877)
- 社会(50432)
- 社会科(47537)
- 社会科学(47517)
- 教育(43570)
- 基金项目(43183)
- 划(41182)
- 编号(38756)
- 自然(37626)
- 自然科(36688)
- 自然科学(36674)
- 自然科学基金(35963)
- 资助(33023)
- 成果(30386)
- 课题(28076)
- 重点(27215)
- 发(26197)
- 部(25614)
- 创(24065)
- 年(23100)
- 科研(22607)
- 创新(22392)
- 性(21956)
共检索到256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鸿杰 陈逸平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肃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进入了内涵建设时期。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格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切合现象。为了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资源利用率与办学效益,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本文通过对甘肃省2012—2015年专业结构动态、专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产业发展的切合性分析,总结了甘肃省专业结构调整中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了工作建议,为政府职能部门及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肃省 高职 专业格局 动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燕玲 张爱宁 田愉 朱亚红
本文分析了"十二五"甘肃省科技投入机制及特点,测算了科技投入目标实现程度及差距,认为投入差距大、投入结构不合理、主体投入增速不平衡、社会风险投入机制不完善等是甘肃省科技投入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创新人才短缺。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的四点建议,为"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科技投入 R&D强度 机制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瑞泉
本文以科技创新战略为出发点,介绍"十二五"时期甘肃省科技部门在生态环境领域将要从事的几个重点工作以及甘肃省以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阐释了科技创新在甘肃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十二五 生态 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文浩 张唯实 赵三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礼刚
根据1985-2010年甘肃省相关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短的滞后期内,甘肃省经济增长是导致其碳排放增加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来看,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碳排放的增加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之一,碳排放量波动对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小,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以碳排放作为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蒲金涌 张存杰
运用甘肃省西峰、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及环县等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年~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西峰等14个气象站1971年~2006年气象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计算分析表明,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水分适宜度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以陇东南的徽成盆地、天水南部适宜性最好,陇东北部适宜性最差,陇东南地区平均比陇东偏高0.14。其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年代偏高,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1世纪初又开始偏低。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适宜性随时间变化较大,冬前生长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2~0.03的速度上升,越冬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1~0.02的速度下降。...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水分适应性 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王恒炜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静 牛叔文 孙红杰 胡莉莉
近年来,甘肃经济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耗量也居高不下。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1985—2007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节约将是未来甘肃经济总量增长的源泉。为了保持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手段,通过政策的最佳组合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海鸿 杨敬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全国国际旅游产业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系统关联度法,对甘肃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作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协调度模型研究1990~2004年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呈线性增长,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轻度失调趋向中级协调,后又转向初级协调;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耦合 协调度 甘肃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彧崧 戴永安
本文选取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生产经营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甘肃省农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结论,并根据农业技术效率限制因素的不同进一步将各地区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继元
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来甘肃省石油产业税负水平的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对影响甘肃石油产业税负水平的主要因素做了全面分析,并对“十一五”期间如何实现甘肃石油产业的合理税负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石油产业 税负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成勇
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甘肃省6大产业2006—2011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3个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形成甘肃省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明显,强度效应则有力地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明显大于强度效应,因此,在此期间能源消费表现为较快增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巩文 任继文 赵长青 李晓鸿
根据2000—2001年甘肃省第3次大熊猫调查资料,利用SPSS和SAS软件,对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以缺苞箭竹为优势的下木种群森林群落中,其垂直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2800m处,水平分布在文县和迭部一带;竹类种群的特性、地理环境和森林群落的完整性是大熊猫栖息生存的3个主要综合要素;甘肃省大熊猫的生境特征基本稳定,但该区竹类种群的正态性分布和人为干扰强度是构成其生境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 稳定性 调查分析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