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9891)
2022(8768)
2021(8176)
2020(6685)
2019(15577)
2018(15633)
2017(30473)
2016(16805)
2015(18750)
2014(18846)
2013(18795)
2012(17145)
2011(15492)
2010(15143)
2009(13272)
2008(12487)
2007(10576)
2006(9141)
2005(7707)
作者
(48974)
(40814)
(40376)
(38240)
(25685)
(19505)
(18132)
(16101)
(15391)
(14257)
(13951)
(13695)
(12737)
(12557)
(12480)
(12318)
(12291)
(12112)
(11498)
(11341)
(10124)
(9746)
(9688)
(9118)
(9109)
(9012)
(8953)
(8783)
(8092)
(8092)
学科
(65953)
经济(65886)
管理(49413)
(44892)
(36816)
企业(36816)
方法(32301)
数学(28173)
数学方法(27880)
(17493)
(16556)
环境(15479)
中国(15305)
(14631)
业经(14494)
地方(13448)
(12027)
农业(11925)
(10968)
贸易(10964)
(10853)
理论(10758)
(10638)
技术(10471)
(9643)
财务(9585)
财务管理(9571)
(9502)
企业财务(9066)
教育(8753)
机构
大学(235663)
学院(234162)
管理(97329)
(89523)
经济(87519)
理学(85484)
理学院(84565)
管理学(83143)
管理学院(82754)
研究(77467)
中国(55041)
科学(51178)
(50409)
(40775)
业大(38997)
(38983)
(37564)
研究所(36188)
中心(34654)
农业(32324)
(31827)
北京(31504)
财经(31291)
(30738)
师范(30455)
(28532)
(28201)
(26707)
经济学(25618)
经济管理(25157)
基金
项目(171126)
科学(133947)
基金(124114)
研究(123083)
(109102)
国家(108241)
科学基金(92711)
社会(75716)
社会科(71729)
社会科学(71710)
基金项目(67135)
(67124)
自然(62396)
自然科(60894)
自然科学(60881)
自然科学基金(59743)
(57002)
教育(55239)
资助(50610)
编号(50421)
成果(39105)
重点(37988)
(37080)
(36535)
(35664)
课题(33781)
创新(33273)
科研(33065)
计划(31842)
大学(31334)
期刊
(92071)
经济(92071)
研究(64722)
学报(39936)
中国(39775)
科学(36758)
(36200)
管理(33731)
大学(29198)
学学(27503)
农业(26254)
(26070)
教育(24264)
技术(19955)
业经(15426)
(14774)
金融(14774)
经济研究(14038)
图书(13985)
财经(13892)
(13719)
科技(12595)
资源(12394)
理论(12207)
问题(12061)
(11714)
技术经济(11582)
实践(11522)
(11522)
(10783)
共检索到322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银科   王耀琳   刘开琳   孙涛   李硕   杨彦军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哈溪镇5个不同海拔区域,通过农户调查获得2019年葡萄生产数据,核算温室葡萄生产各环节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和碳排放,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率、净能量、比能和碳足迹。【结果】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为273 862~434 421 MJ/hm~2,能量输出为170 723~327 962 MJ/hm~2,葡萄产量为14 460~27 793 kg/hm~2,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0.45~1.13,能量生产率为0.038~0.096 kg/MJ,净能量为-263 798~2 496 MJ/hm~2,比能为13.51~44.85 MJ/kg;直接能量投入和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低,间接能量投入和不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32 959~55 075 kg/hm~2和1.59~5.70 kg/kg,碳足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氮肥的投入,其占比达45.5%~62.4%。不同区域相比,天祝县哈溪镇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低,能量输出和产量较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生产率也较高,净能量最大且为正值,比能最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最小;天祝县华藏寺镇能量利用指标最差,碳足迹最大。【结论】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碳足迹较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足迹的降低空间均较大。因此应采取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与有机肥配比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改善其环境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强强  窦学诚  王文略  马丁丑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研究利益联盟网络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该文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以甘肃省葡萄酒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在概述葡萄酒产业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了葡萄酒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各异质性行动主体,全面剖析了各行动主体的强制通行点,构建了葡萄酒产业链整合的行动者网络,并对网络运行中行动者的转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葡萄酒产业链整合的过程是内生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相互交织构成异质行动者网络的组构过程。行动者的转译是建构葡萄酒产业链整合的行动者网络的微观机理。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因各行动主体自身能力与利益的差异性以及满足自身利益的各种约束,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异议,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宗文  张亮  钟晓敏  宋瑞  王华  李华  
【目的】研究极简化生态模式下酿酒葡萄园的碳足迹和碳储量,为山东蓬莱地区葡萄园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简化生态模式下山东蓬莱地区的酿酒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贵人香、小味尔多、赤霞珠3种酿酒葡萄园农资材料上游生产环节、酿酒葡萄栽培环节和葡萄酒酿造环节的碳足迹,通过建立酿酒葡萄植株异速生长模型,计算酿酒葡萄园植株各器官的生物量,并结合有机碳含量,量化山东蓬莱葡萄产区3种葡萄园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极简化生态模式下,山东蓬莱葡萄产区贵人香、小味尔多、赤霞珠酿酒葡萄园的碳足迹分别为3 458.42,3 354.62和3 133.65 kg/hm~2。在3种酿酒葡萄的整个生产活动中,燃油投入引起的碳排放最高,分别占各自生命周期总碳排放的29.94%,30.87%和33.04%;其次是电能投入引起的碳排放,分别占各自生命周期总碳排放的29.80%,25.29%和24.03%;由肥料投入引起的碳排放最低,分别占各自生命周期总碳排放的8.14%,8.79%和9.58%。经量化分析,山东蓬莱葡萄产区贵人香、小味尔多、赤霞珠酿酒葡萄园的碳储量分别为56.98,69.52和60.96 t/hm~2,其中葡萄园土壤碳储量占比为80.84%~92.09%,植株碳储量占比为4.03%~15.52%。【结论】在山东蓬莱地区酿酒葡萄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燃油和电能投入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酿酒葡萄园碳储量巨大,且主要分布于酿酒葡萄园的土壤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双奎  袁洁  孙旖彤  
甘肃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葡萄酒的十大产区之一,在我国葡萄酒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是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在了解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市场占有率角度测算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状况,同时采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松  王效琴  胡继平  李强  崔利利  段雪琴  郭亮  
【目的】评估甘肃省苜蓿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探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分析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评估可能的减排潜力,为甘肃省苜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通过调研甘肃省苜蓿主产区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10个县区的苜蓿种植农户和农场,收集苜蓿的产量、化肥、灌溉等生产数据。根据施肥和灌溉水平及灌溉水源将甘肃省苜蓿种植模式分为4种,使用建立的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和甘肃省苜蓿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4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秀  王婧  
甘肃省是酿酒葡萄的优质产区,近年来,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迅猛,人力资源开发也随之成为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甘肃莫高、祁连、紫轩等几个葡萄酒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调查分析,初步摸清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方面的人力资源现状,从而提出了葡萄酒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爱华  徐中民  张志强  苏志勇  
水资源足迹是真实反映人类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的新概念,能深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水资源足迹核算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章提出了水资源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甘肃省为例,运用产品虚拟水研究方法核算并分析了2000年的虚拟水消费和水资源足迹。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省全社会的水资源足迹为221 231×108m3,人均水足迹为865 24m3 人·年和2371L 人·天,大大高于统计的水资源利用量;虚拟水计算基础上的水资源足迹衡量不仅深刻刻画了人类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情况,同时对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类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和虚拟水进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华  徐中民  李应海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文引入了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评价指标,计算分析了2003年甘肃省的水足迹。结果表明,甘肃省2003年的水足迹总量为226.67×108m3,人均水足迹878m3,水足迹占总可更新水资源的26%,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99.52%,如此高的水资源消费占用比例和自给率,对甘肃省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玉鑫  王志伟  赵鹏  
该文运用综合因子法和主导指标法相结合的原则对甘肃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气候区划。该区划利用甘肃省1971~200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一级区划指标,将甘肃省分为北部Ⅰ区、南部Ⅱ区两个一级区,并在北部Ⅰ区做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二级区划采用综合因子原则,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北部区划分为4个二级区。三级区划采用主导指标原则,将北部Ⅰ区划分为7个三级区。通过分区评述各级区的气候特点,指出在该区内发展温室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不利气象条件,提出各区的温室发展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亚红  马燕玲  陈秉谱  
利用2000-2011年甘肃省农业投入的六大类碳源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历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从2000年起,甘肃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以年均6.0%和5.8%的增速上升。六类碳源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和灌溉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8%,17.7%,7.6%,5.4%,0.3%,1.1%。运用LMDI模型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2011年,由生产效率、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劳动力规模变化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量比分别为:-15.18%、-4.46%、44.19%和0.34%。由此表明,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华  赵现华  刘晶  付瑞鹏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态农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各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爱霞  
本文主要以甘肃葡萄产区为例,分析了甘肃葡萄产区发展具有地理、人力及政府扶持等优势,集约化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甘肃葡萄产区在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文化推广和营销策略改变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