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9)
- 2023(15405)
- 2022(13092)
- 2021(12089)
- 2020(10163)
- 2019(23000)
- 2018(22947)
- 2017(44249)
- 2016(23978)
- 2015(26799)
- 2014(26645)
- 2013(26681)
- 2012(24313)
- 2011(21785)
- 2010(21763)
- 2009(20366)
- 2008(20113)
- 2007(17882)
- 2006(16076)
- 2005(14084)
- 学科
- 济(102106)
- 经济(101985)
- 业(97781)
- 管理(79767)
- 企(79646)
- 企业(79646)
- 农(48313)
- 方法(44369)
- 数学(35127)
- 数学方法(34786)
- 业经(32816)
- 农业(32314)
- 财(28870)
- 中国(23966)
- 地方(21869)
- 务(20948)
- 财务(20889)
- 财务管理(20868)
- 学(19995)
- 技术(19773)
- 企业财务(19754)
- 环境(19237)
- 制(19170)
- 和(18977)
- 划(18032)
- 贸(17505)
- 贸易(17494)
- 理论(17366)
- 易(16989)
- 策(16781)
- 机构
- 学院(347918)
- 大学(340959)
- 管理(144142)
- 济(140649)
- 经济(137809)
- 理学(124758)
- 理学院(123513)
- 管理学(121677)
- 管理学院(121075)
- 研究(112835)
- 中国(86271)
- 京(71992)
- 农(71345)
- 科学(71277)
- 财(61699)
- 业大(57853)
- 所(56622)
- 农业(54694)
- 江(52369)
- 中心(51954)
- 研究所(51683)
- 财经(49589)
- 经(45061)
- 北京(44852)
- 范(43274)
- 师范(42930)
- 州(42095)
- 院(40563)
- 经济学(39973)
- 经济管理(39752)
- 基金
- 项目(239465)
- 科学(189240)
- 研究(175577)
- 基金(173948)
- 家(151174)
- 国家(149781)
- 科学基金(129958)
- 社会(111587)
- 社会科(105456)
- 社会科学(105423)
- 省(95884)
- 基金项目(93860)
- 自然(84943)
- 自然科(82859)
- 自然科学(82837)
- 自然科学基金(81333)
- 划(78544)
- 教育(77071)
- 编号(72370)
- 资助(69836)
- 成果(55922)
- 重点(52856)
- 发(52356)
- 部(51767)
- 创(51537)
- 课题(47859)
- 创新(47530)
- 业(46532)
- 国家社会(45361)
- 科研(45294)
- 期刊
- 济(163106)
- 经济(163106)
- 研究(96915)
- 农(71041)
- 中国(62898)
- 学报(54492)
- 管理(52742)
- 科学(52032)
- 农业(48255)
- 财(47233)
- 大学(41508)
- 学学(39808)
- 业经(33283)
- 融(30306)
- 金融(30306)
- 教育(30106)
- 技术(29751)
- 业(25093)
- 财经(23216)
- 经济研究(22674)
- 问题(21851)
- 经(19821)
- 技术经济(18788)
- 科技(17893)
- 资源(17877)
- 版(17681)
- 现代(17138)
- 商业(15942)
- 理论(15854)
- 世界(15650)
共检索到505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以甘肃省肃州区为例,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耕地生产潜力主要指标顺序依次为:剖面构型>障碍层位置>质地构型>灌溉保证率>土体含盐量>有机质>有效土层厚度>海拔高度>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灌溉模数>土壤侵蚀程度>速效钾。肃州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四等,一、二、三等地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6.1%、37.2%和21.6%,占总耕地的94.9%,四等地占的比例较小,为5.1%。与国家耕地地力等级对比,肃州区一至四等地,分别对应国家三至六等地,因此,该区域耕地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立峰 张富仓 张鹏 李志军 周罕觅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措施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地区,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灌水(充分灌水(CK),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不灌水5个水平)及施氮(施纯氮0,120,180 kg/hm2)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5个处理,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WUE和IWUE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小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玲玲 李玉忠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区具有发展葡萄种植良好的光热、适宜的土壤、良好的技术等优势条件;广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较高的比较效益,发展葡萄产业潜力巨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严重、市场风险较大、政策扶持不到位、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制约因素,对发展葡萄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提出必须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不断开发潜力,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从产业布局合理性,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葡萄产品结构,加强科学发展合力等方面,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葡萄产业 产业布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波,张志良,原华荣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分布及其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和人口与环境的协同机制有最敏感的反馈效应。因此,必须把人口迁移因子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内生变量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人口迁移与迁出地和迁入地联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磊 李新文 景喆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农业生产自身循环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内在循环特性角度,构建循环型农业的理论模型;强调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甘肃河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并提出河西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高宝 胡恒觉 黄鹏
通过分析河西绿洲农业区光能、土地、水、矿藏资源优势,对该区的粮食生产力、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生产力进行了估算,指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河西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建设高标准永久性农田、开发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节粮型商品化牧业基地、兴工致富、兴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由劳动集约向资本和技术集约转变。
关键词:
绿洲 集约持续农业 节水农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善忠 李福兴 罗芳
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 ,以根据土系划分出的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研究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绿洲农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
关键词:
土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 河西走廊临泽样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李宇 李雪
农业活动通过改变绿洲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系统而影响着绿洲的稳定性。1950—2007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上涨了近7倍,而农业水足迹效率仅提高1.75倍;粮食作物水足迹比例过大,57 a间平均达74.32%,其中,2002年以前粮食作物水足迹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在2002年达到最低点58.63%之后开始出现反弹。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需求所驱动的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规模扩大和农业开发强度加大,是农业水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适当压缩农业规模,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大政府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和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是控制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过快,维护绿洲生态系统稳定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水足迹 武威绿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明奎
课题组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不定期实地调研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西地区19个县(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了SO对策、ST对策、WO对策和WT对策。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县域经济 农业产业化 SWO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丁冬 喻志军
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关键词:
民勤 水资源 公地悲剧 沙漠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1956年-2003年石羊河上游天然来水量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变化趋势,采用生产法计算了1950年-2006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2543×108m3;中游粮食作物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502...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张德魁 段晓峰 王强强 张剑挥
戈壁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戈壁所占面积较大,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推进戈壁研究与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的协调发展,文章运用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等方法,从戈壁的分类、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戈壁地表风蚀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戈壁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戈壁相对较为稳定,也或许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因而我国对于戈壁的研究相对薄弱;(2)目前我国有关戈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与戈壁地表风蚀方面,微观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宏观方面的综合研究均较为薄弱,尤其是缺少上一级系统的要素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3)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目前对不同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国鹏 赵文智 吉喜斌
准确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对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2009年生态呼吸速率(RE)和呼吸敏感性指数(Q10)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了环境因子对RE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模型估算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夜间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单峰型的季节动态,平均最大呼吸速率12.54μmol CO2·m-2·s-1;空气温度(Ta)比土壤温度(Ts)更明显地影响着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且影响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基于Q10模型拟合的4—10月各月的参考呼吸速率RE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