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6)
- 2023(12395)
- 2022(10095)
- 2021(9384)
- 2020(7125)
- 2019(16092)
- 2018(15604)
- 2017(28646)
- 2016(15837)
- 2015(17449)
- 2014(17719)
- 2013(17230)
- 2012(16270)
- 2011(15110)
- 2010(15371)
- 2009(14045)
- 2008(13757)
- 2007(12702)
- 2006(11540)
- 2005(10468)
- 学科
- 济(67540)
- 经济(67473)
- 业(38134)
- 管理(36108)
- 农(30963)
- 中国(25130)
- 企(23952)
- 企业(23952)
- 地方(23790)
- 农业(21070)
- 方法(19062)
- 业经(18682)
- 数学(15095)
- 数学方法(14926)
- 发(14925)
- 学(13695)
- 制(13519)
- 银(12720)
- 银行(12701)
- 融(12695)
- 金融(12693)
- 财(12642)
- 行(12426)
- 发展(11758)
- 展(11727)
- 理论(11699)
- 地方经济(11351)
- 环境(11244)
- 技术(10383)
- 贸(10091)
- 机构
- 学院(225309)
- 大学(217118)
- 济(85760)
- 研究(85076)
- 经济(83520)
- 管理(76692)
- 中国(64144)
- 理学(63677)
- 理学院(62786)
- 管理学(61621)
- 管理学院(61177)
- 科学(53294)
- 京(47885)
- 农(46716)
- 所(43886)
- 财(40879)
- 研究所(39515)
- 中心(38975)
- 江(37759)
- 农业(35243)
- 范(34977)
- 师范(34595)
- 业大(34309)
- 州(31150)
- 院(30996)
- 财经(30860)
- 北京(30750)
- 省(30282)
- 经(27867)
- 师范大学(27379)
- 基金
- 项目(146312)
- 科学(113530)
- 研究(110962)
- 基金(100470)
- 家(88307)
- 国家(87387)
- 科学基金(72972)
- 社会(69107)
- 社会科(65109)
- 社会科学(65097)
- 省(61884)
- 基金项目(53023)
- 教育(50649)
- 划(50412)
- 编号(46103)
- 自然(44304)
- 自然科(43102)
- 自然科学(43088)
- 自然科学基金(42248)
- 资助(40153)
- 发(38856)
- 成果(38183)
- 课题(34823)
- 重点(33693)
- 发展(31279)
- 展(30714)
- 部(30645)
- 创(30426)
- 性(29429)
- 年(28794)
- 期刊
- 济(112923)
- 经济(112923)
- 研究(69097)
- 中国(58594)
- 农(49457)
- 学报(37263)
- 科学(34988)
- 教育(34091)
- 农业(32968)
- 财(28657)
- 大学(28163)
- 管理(28115)
- 学学(26383)
- 融(25786)
- 金融(25786)
- 业经(22688)
- 技术(20301)
- 经济研究(16309)
- 业(15417)
- 问题(14795)
- 财经(14466)
- 经(12590)
- 版(12410)
- 职业(11336)
- 资源(11311)
- 发(11259)
- 图书(11197)
- 科技(11111)
- 农业经济(11094)
- 农村(10549)
共检索到363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时书霞 李金峰
特色村镇是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甘肃村镇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文章从甘肃村镇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入手,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村镇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人才建设路径,从而促进村镇遗产的发扬与传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鸿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芳 韩福文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工业发展进程中遗留下众多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文章从城市文化、工业文化与工业遗产三者关系出发,在梳理无锡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和总结无锡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无锡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城市文化建设视角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基本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炜 陈能幸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光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关键词:
赣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保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嘉毅 葛绪锋 陈玉萍
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往往顾此失彼。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视角,建立起传统村落遗产保护性开发的"符号记忆——表征展示——文化凝视"模型,从传统村落遗产中攫取文化符号记忆,形成传统村落遗产的旅游吸引力,将文化符号记忆在旅游开发中进行原真性的当代再生产,展示表征为游客凝视的视觉焦点,游客经由文化凝视实现对传统村落遗产的体验与解码,进而实现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生态。江苏洪泽龟山古村落的样本分析,验证了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逻辑。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符号 表征 文化凝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中雨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鹿磊
辽宁地区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进行旅游开发可促进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设。论文分析了辽宁工业遗产的形成及其文化价值,阐释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关系,进而基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视角提出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利于促进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和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工业遗产 旅游开发 辽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梅青 白彩云 孙淑荣 宋永生
1996年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中重点街区的专项保护整治。历史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使保护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有效保护历史街区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山西平遥南大街、云南丽江古街区、浙江桐乡市乌镇古街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关键词:
芙蓉街 历史街区 保护 旅游开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成喆 吴生智
本文在理解工业遗产旅游起源与概念的基础上,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延伸开来,指出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及进行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和优势,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应开发对策。
关键词:
工业化 工业遗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芳 李庆雷 李亮亮
现代交通的大发展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传统的交通线路逐渐废弃,交通遗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此外,在"申遗"背景下,一批交通线路已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交通遗产的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对交通遗产的概念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遗产研究对旅游的意义,并以滇越铁路为例,论述了滇越铁路旅游开发的基础及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滇越铁路交通遗产旅游开发的构想:实施联合开发、制定统一规划;建设旅游城市、培育精品景区;强化创意策划、设计体验产品;重视体验营销、加强旅游宣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常玉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