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5)
2023(3666)
2022(3131)
2021(2909)
2020(2317)
2019(5140)
2018(4982)
2017(9038)
2016(5036)
2015(5821)
2014(5504)
2013(5468)
2012(5319)
2011(4836)
2010(4877)
2009(4343)
2008(4283)
2007(3710)
2006(3436)
2005(3146)
作者
(18882)
(15933)
(15637)
(15058)
(10214)
(8002)
(6904)
(6323)
(6191)
(5760)
(5699)
(5610)
(5515)
(5356)
(5145)
(5009)
(4760)
(4716)
(4713)
(4641)
(4235)
(4097)
(4040)
(3858)
(3681)
(3592)
(3532)
(3434)
(3381)
(3303)
学科
(18094)
经济(18069)
管理(10400)
(9891)
(9046)
(7416)
企业(7416)
方法(6883)
数学(5968)
数学方法(5851)
(5595)
地方(4987)
中国(4959)
(4190)
农业(3816)
业经(3714)
(3440)
(3404)
环境(3174)
税收(3163)
(3120)
(3046)
贸易(3044)
(3014)
(2929)
生态(2679)
(2662)
金融(2661)
(2496)
理论(2484)
机构
大学(74725)
学院(73361)
研究(34912)
科学(26772)
中国(25082)
(24798)
经济(24172)
(22717)
管理(22248)
(20537)
研究所(19256)
理学(18875)
农业(18642)
理学院(18477)
管理学(17823)
管理学院(17737)
(17277)
业大(16513)
中心(15039)
(14048)
(13267)
(13185)
(12305)
实验(12252)
实验室(11803)
科学院(11718)
农业大学(11627)
重点(11261)
(11255)
(10999)
基金
项目(55212)
科学(41916)
基金(40172)
(39781)
国家(39516)
研究(31866)
科学基金(31235)
自然(24183)
自然科(23603)
自然科学(23590)
自然科学基金(23178)
(21961)
基金项目(21342)
(19875)
社会(18302)
社会科(17176)
社会科学(17165)
资助(16740)
重点(14290)
教育(14155)
计划(14119)
科技(13356)
(12335)
科研(11724)
(11261)
专项(11172)
编号(10941)
(10875)
创新(10342)
(9985)
期刊
(27329)
经济(27329)
学报(21958)
研究(21002)
(19652)
科学(18228)
中国(17202)
大学(15088)
学学(14560)
农业(13619)
管理(8359)
(7960)
(7816)
业大(6804)
教育(6482)
资源(5838)
林业(5689)
(5531)
金融(5531)
农业大学(5510)
(5264)
经济研究(4557)
技术(4525)
科技(4513)
自然(4480)
中国农业(4082)
财经(3976)
(3539)
业经(3502)
(3375)
共检索到114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姚闽  崔国发  雷霆  吴三雄  孙志成  袁海峰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及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等聚集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枝柽柳群落中共记录植物20种,分属12科19属,其中,灌木层8种,分属5科8属,草本层12种,分属7科11属;该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Ⅰ多枝柽柳-芦苇群丛组;Ⅱ多枝柽柳+苏枸杞群丛组;Ⅲ多枝柽柳+盐节木群丛组;Ⅳ多枝柽柳沙包群丛组。多枝柽柳群落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文业  赵明  张继强  袁海峰  窦英杰  朱丽  陈旭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内陆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限制因子,对植被生态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特征的关系,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该区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保育、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含量、植被高度、植物种类和盖度等的调查,对植被特征与土壤特性等资料进行分析,开展该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相对较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Ma)、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最大值分别为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桑吉梅朵  
在甘肃敦煌市南6公里处,在鸣沙山环抱之中,一汪清泉形如半月,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月牙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在历史的风景线里,却一直碧波荡漾,不为流沙所掩,沙山与清泉共处,被称为世界自然地貌之奇观。千百年来,人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处在茫茫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晓英  石培基  焦贝贝  王新敏  陈雪  
利用甘肃省敦煌市1987—2012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将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评价法相结合,对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进行测算,并借助ARIMA模型预测短期内协调性发展状态和趋势。1987—2012年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呈持续递增的态势,协调系数由1987年的0.134增长到2012年的0.933,增幅较大,说明二者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状态。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13—2017年协调性将继续优化,保持和谐互动的发展势头。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的不断优化,与其所处的发展环境、政策机遇密切相关。西部大开发战略、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华夏文明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普幸  鹿晨昱  姚晓军  曹立国  
在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内设置5个样地(共计6.25hm2),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结合7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幼苗缺失,幼树极少,年龄结构大体呈倒金字塔型,为衰退种群;林分偏老,十分稀疏矮小。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显著,其中后坑胡杨种群的年龄结构最不完整,衰退演替速度最快。除大马迷兔外,研究区胡杨表现为聚集分布,这与其自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异质性生境密不可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斌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红  杨永春  王宏光  杨佩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姬慧娟  尹林克  严成  康晓珊  
【目的】测试多枝柽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散粉后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性繁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别在新疆吐鲁番和阜康选取10株健康多枝柽柳植株,定株观察其的开花动态和花后柱头的形态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花粉活力(每次用3朵花)和柱头可授性(每次用20朵花的柱头)。【结果】多枝柽柳在06:30~08:00开花,单花花期只有1d;花粉活力随生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枝柽柳花药刚散粉时花粉活力最高,达84%以上,24h后活力迅速下降;不同花期、不同生境条件下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速度一致,其活力可持续48h;柱头可授性的持续时间在吐鲁番春花期和阜康春花期、夏花期之间不存在差异(34h),...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伊莹  邹旭阁  王寅  王健铭  李景文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河岸林群落的关键建群种胡杨和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目前野外常见的两种土壤水盐生境(相对高水高盐和水盐适中),分析两个物种种群空间分布及其与水盐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相对高水高盐的环境中,胡杨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幼龄木极少且更新受限,而多枝柽柳则表现稳定状态。水盐适中的环境中,胡杨种群结构稳定,各龄级相差不大,多枝柽柳种群则表现为增长趋势。(2)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两个物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以抵抗不良环境的胁迫,胡杨幼苗的生长还会受多枝柽柳伴生抑制。(3)不同的土壤水盐条件会造成两物种多度的差异。多枝柽柳与胡杨种群个体数的比值均与盐分呈正相关,但在盐分含量不高时,随水分的增加,多枝柽柳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胡杨种群个体数量则增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除环境过滤作用外,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目前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衰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盐环境中多枝柽柳会逐渐取代胡杨,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以减缓这种趋势的发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琼  黄华国  梁大双  张晓丽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洋  慎佳泓  张方钢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组平均聚类,划分出8个群落类型,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林、朴树Celtis sinensis-珊瑚朴C.julianae林、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木荷Schima superba-苦槠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毛竹-槲栎Quercus aliena林。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春雨  董晓峰  刘英英  
利用2000-2010年大敦煌境内及周边地区的17个气象站点和MODIS数据,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CASA),反演了大敦煌NPP的空间格局,并从年尺度和月尺度上分析大敦煌NPP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间,大敦煌的NPP出现稀疏的"小块状"或"条带状"分布,平均NPP为55.89gC/(m2?a);②大敦煌年降雨量从东南(202.03mm)向西北(34.03mm)呈现递减的趋势,年均温从中间呈"条带状"分布的高值区(10.54℃)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形成低值区(4.27℃);③以年为尺度,大敦煌的绿洲草原区和戈壁荒漠区与年降水量的关系比年均温密切;④以月为尺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骁勇  刘世荣  赵广东  马全林  
在甘肃省民勤绿洲选择典型的绿洲农田 流沙过渡带 ,研究了 2种主要群落类型红柳群落和白刺群落的建群物种红柳 (Tamarixledeb)和白刺 (Nitraiatongutorum)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水分利用特征 ,并比较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虽然 2种植物单位叶片干重的净光合速率相似 ,但是红柳植株和以它为建群种的红柳群落比白刺植株和白刺群落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 ,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碳素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在红柳群落到白刺群落直至流沙的荒漠化演替过程中 ,群落及整个区域的碳素循环和养分周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循环强度和时空变异程度呈下降趋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倪怡中  
敦煌石室藏书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它出土面世的情况,以及它的主要内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维春   刘小娥   苏世平   王昊   马彦东   唐庆童  
为明确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循环对温度响应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草地、灌丛林、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白桦林(Picea wilsonii-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林(Picea wilsonii forest))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35℃)条件下土壤氨化、硝化特征。研究表明:1)土层深度分别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与累积硝化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的最大;2)演替群落分别对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除草地群落的0~2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其中草地的氨化速率最大;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青杄-白桦林的硝化速率最大;3)温度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除灌丛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0~20 cm土层、青杄林、白桦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20~40 cm土层、草地群落的40~6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累积氨化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15~35℃)而增大,其中35℃下最大(154.03 mg·kg-1),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累积硝化量均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25℃下最大(529.10 mg·kg-1);4)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理化性质(TN、田间持水量、NH4+-N、土壤容重)在15℃、25℃下对土壤氮素氨化、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为土壤供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和该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