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4)
2023(5201)
2022(4542)
2021(4233)
2020(3493)
2019(7885)
2018(7730)
2017(15388)
2016(8555)
2015(9449)
2014(9421)
2013(9285)
2012(8915)
2011(8159)
2010(8361)
2009(7687)
2008(7518)
2007(6961)
2006(6312)
2005(5721)
作者
(23999)
(20171)
(20147)
(19452)
(12969)
(9543)
(9144)
(7851)
(7652)
(7575)
(6907)
(6606)
(6573)
(6506)
(6498)
(6229)
(6113)
(6048)
(5858)
(5781)
(5171)
(5021)
(4913)
(4665)
(4631)
(4591)
(4565)
(4423)
(4276)
(4178)
学科
(35110)
经济(35083)
(25754)
管理(23614)
(19231)
企业(19231)
(13323)
方法(11372)
地方(9922)
中国(9854)
数学(9669)
数学方法(9522)
业经(9354)
农业(8956)
产业(8946)
(8764)
(8195)
(7591)
(7320)
贸易(7317)
(7118)
技术(6566)
及其(5785)
(5710)
(5659)
银行(5645)
地方经济(5620)
政策(5472)
(5445)
结构(5426)
机构
学院(121369)
大学(117155)
(54165)
经济(53005)
管理(47630)
研究(43737)
理学(40393)
理学院(39990)
管理学(39447)
管理学院(39215)
中国(32677)
科学(24991)
(24728)
(24463)
(22385)
(20829)
研究所(20098)
中心(20095)
(19668)
财经(18589)
(16733)
业大(16523)
农业(16232)
(15972)
经济学(15917)
(15827)
师范(15704)
北京(15632)
(15586)
经济学院(14300)
基金
项目(77631)
科学(61566)
研究(60174)
基金(54644)
(46790)
国家(46339)
科学基金(39609)
社会(37800)
社会科(35959)
社会科学(35953)
(31850)
基金项目(28156)
教育(26672)
(26359)
编号(25304)
自然(24163)
自然科(23559)
自然科学(23553)
自然科学基金(23154)
资助(22688)
成果(21234)
(19136)
课题(18145)
重点(17392)
(17157)
(16657)
发展(16087)
(15828)
(15658)
创新(15492)
期刊
(65017)
经济(65017)
研究(38226)
中国(25130)
(20394)
管理(18331)
(17363)
科学(15552)
学报(15423)
农业(14001)
(13754)
金融(13754)
教育(13664)
业经(12006)
大学(11708)
学学(11024)
技术(10821)
经济研究(10099)
财经(8976)
问题(8425)
(7934)
(7206)
(7026)
国际(6671)
技术经济(6259)
现代(6174)
商业(5953)
(5926)
论坛(5926)
世界(5873)
共检索到189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梅  李国璋  
2010年8月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一、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现状2007年以来,甘肃实际利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春梅  李国璋  赵桂婷  
本文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以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为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测算甘肃省第二、三产业各行业产业梯度系数,甄别优势产业;再此基础上,选择第二产业中的9个主要优势产业作为承接备选产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排序;然后,综合考虑甘肃要素禀赋状况、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蓝图、甘肃省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等进行分析,确定了甘肃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行业。通过分析认为,由于西部比较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历史上沉淀的完整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工业体系,以及政府出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考虑的产业政策等原因,西部地区对承接重点产业的选择倾向于依托既有产业基础作强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西部各主要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旗舟  张秀芬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和出发点加速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业经过起步、快速发展、调整升级等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要求北京市的服务业在国际转移的承接环节要做好各种准备以应对产业国际转移的双重效应,本文将就承接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建平  
目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投资产业结构集中、承接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等特征。今后,应大力开展区域协作,推动东中西产业链一体化;坚持技术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完善我国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科学统筹规划,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秀兰  赵妍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医药产业区际转移中政策激励对转移方和承接方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以甘肃陇西县承接中医药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该研究揭示了西部县域经济在经济社会远远落后的硬约束下,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出台优惠政策弥补先天不足,出台强有力政策组合,形成吸引产业转移的强大合力,增加了企业的转移信心。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地政府既要审时度势,把握政策机遇,形成政策落差梯度,适时引进能带动当地医药产业和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企业和环节,又要高瞻远瞩,严格把关,防范产业链的低端锁定效应和依附型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刘慧敏  李慧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俊江  李一鸣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承接产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离岸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产业转移由垂直分工向垂直与水平复合型分工方式发展。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由被动地接受边缘产业或环节向主动"走出去"转变。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海外高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提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文琰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文琰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洪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广西民营经济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获得快速发展,体现出产业转移来源地、承接地和承接项目性质等不同特点,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环境、承接载体、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关爱萍  陈超  
基于甘肃省2006~2011年1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甘肃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不利于工业经济增长由粗放转向集约,而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对此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另外,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在较高条件分布情况下对行业内技术溢出作用明显,而技术研发水平则不利于产生行业内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