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0)
2023(4546)
2022(3879)
2021(3686)
2020(3118)
2019(6955)
2018(6807)
2017(12702)
2016(7376)
2015(7845)
2014(7971)
2013(7821)
2012(7173)
2011(6500)
2010(6458)
2009(5820)
2008(5873)
2007(5329)
2006(4506)
2005(4056)
作者
(24040)
(20028)
(19979)
(18946)
(12693)
(10088)
(8987)
(7834)
(7477)
(7286)
(7185)
(6781)
(6724)
(6459)
(6385)
(6163)
(6022)
(5829)
(5751)
(5651)
(5303)
(5052)
(4834)
(4631)
(4524)
(4495)
(4443)
(4418)
(4336)
(4186)
学科
(26319)
经济(26295)
管理(20116)
(18528)
(15390)
企业(15390)
方法(13209)
数学(11617)
数学方法(11392)
(9715)
环境(8946)
(7129)
(6787)
生态(6457)
地方(5801)
中国(5775)
(5449)
业经(5417)
(5225)
农业(4914)
技术(4716)
资源(4710)
(4616)
(4590)
财务(4581)
财务管理(4566)
理论(4426)
企业财务(4421)
(4113)
银行(4086)
机构
学院(103320)
大学(103283)
研究(40089)
管理(36870)
(36341)
经济(35457)
理学(32024)
理学院(31570)
管理学(30740)
管理学院(30567)
科学(30093)
中国(28087)
(25420)
(22792)
(22586)
业大(21486)
研究所(21238)
农业(19954)
中心(17556)
(16528)
(15849)
(15316)
(14656)
北京(14396)
(13820)
师范(13627)
财经(13413)
(12968)
科学院(12938)
农业大学(12842)
基金
项目(77574)
科学(59372)
基金(55180)
(51614)
国家(51259)
研究(49822)
科学基金(41916)
(32046)
社会(30361)
自然(29590)
基金项目(29409)
自然科(28805)
自然科学(28790)
社会科(28781)
社会科学(28769)
自然科学基金(28244)
(27169)
资助(23076)
教育(21960)
重点(18461)
编号(17642)
计划(17340)
科技(16612)
(16587)
(15899)
科研(15615)
(15554)
创新(14691)
成果(13733)
课题(13582)
期刊
(38113)
经济(38113)
研究(25824)
学报(25569)
(21806)
科学(21269)
中国(19957)
大学(18037)
学学(17447)
农业(15007)
(12824)
管理(11913)
林业(9105)
教育(9013)
(8750)
技术(7787)
业大(7543)
(7543)
金融(7543)
资源(6951)
科技(6843)
(6662)
业经(6411)
财经(6239)
统计(5858)
(5632)
农业大学(5622)
经济研究(5539)
(5323)
决策(4953)
共检索到146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录林  吕寻  胡勐鸿  沈亚洲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3个(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准则层和11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保存率、长势、繁殖能力、病虫害发生率、干梢率、冻伤率、色彩、冠型、花果)指标层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小陇山林区20世纪70―80年代引进的5个树种[日本落叶松、欧洲云杉、花旗松、刚松和黄菠萝(与同属同龄的乡土人工林树种相比较)]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和欧洲云杉的综合指数最高,分别是0.95和0.93,生态适应性为Ⅰ级,黄菠萝的综合指数为0.70,生态适应性为Ⅱ级,花旗松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袁士云  
以原始群落或地带性顶极群落为模板,从反映技术先进性的空间利用程度、物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态势和树种组成以及体现生产可行性的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提出森林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甘肃省小陇山林区9种不同经营模式。结果表明:天然林采育择伐是最为有效的森林经营模式;在割灌造林模式中带状割灌造林明显优于全面割灌造林;在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以华山松为好,日本落叶松最差。本文提出的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既能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能体现生产上的可行性,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评价经营模式的科学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中华  惠刚盈  
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树种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干扰程度5个方面选择树种(组)株数组成、树种(组)断面积组成、径级结构、林木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顶极树种优势度、林层结构、树种多样性指数、树种均匀度指数、林分更新状况、林分蓄积量、林分郁闭度、枯立木状况及采伐强度和次数1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自然度评价方法,并以甘肃小陇山林区8类典型林分类型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各类林分自然度表现为:未受人为干扰的锐齿栎天然林(0.839)>皆伐后天然恢复锐齿栎天然林(0.752)>择伐后自然恢复锐齿栎林(0.646)>带状割灌改造华山松林(0.546)>带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惠刚盈  王润喜  周健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亚洲  孙晓梅  张江涛  杜彦昌  马建伟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17∶23∶11∶17(幼龄林);50∶20∶15∶10∶5(中龄林);62∶15∶10∶9∶4(近熟林);58∶23∶9∶8∶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袁佰顺  姚延峰  姚晓琳  
利用气象资料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主要以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主,森林病虫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并不多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气候对落叶松早落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预报技术,对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指导意义。研究表明:落叶松早落病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高温干旱不利病害的发生。冬前及冬、春季温暖并相对较为湿润气候有利病菌适期休眠、安全越冬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春末及夏季降雨适量,无明显的低温连阴雨和高温干燥天气的温暖湿润气候更有利于病菌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和侵染感病。经过对预测预报模型效果的历史回代拟合检验,1992-2007年16年生落叶松早落病实际危害面积与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正科  夏合新  张绮纹  
为了给水蚀地造林选择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范围内的1386个标准地和12个树种的68株林木根系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亚热带水蚀地上20个树种对土层厚度的生态适用极限值;极限为0—5cm的有Pinusmassaniana等11个树种,6—10cm的有Dalbergiahupeana等7个树种,21—30cm的有Cunninghamialanceolata等2个树种。极限值小的树种根系有较大的根幅和分布深度,并具匍匐于岩石表面浅土层和沿裂隙生长延伸的特性。土层、土层加母质层厚度和坡位对水蚀地生长的影响较大。各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玉魁  安守芹  张建平  郝玉光  张庆琼  方天纵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树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性、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拐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木状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怪柳(对照)10.69%和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高于对照16.98%、27.04%和2.64%。所选5个树种7项生态生理综合指标反映的抗旱性均高于对照树种二白杨和小叶杨;适于在乌兰布和干旱环境中生长;粗脂肪、租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高于传统饲料汤、柳、榆树叶;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高于玉米秸和小麦秸;11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毛条1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润国  刘涛  
该文根据极点排序和群落外貌及其所受到的干扰程度对吉林白石山林区的过伐林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计算了不同过伐林样地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从生态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几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简明的多样性指数公式.树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有关,多样性指数在受到中等干扰的过伐林中最大.计算了各树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值,分析了各树种在高度上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资源轴上的竞争能力的大小与其耐荫性的相对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袁佰顺  韩兰英  姚晓琳  韩海辉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林业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林业病害评估的准确率为80%~100%,对林业虫害评估的准确率为75%~100%,对林业病虫灾害综合评估的准确率为67%~100%。【结论】所建立模型对林业病虫灾害评估效果较理想,对林业病虫灾害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中华  惠刚盈  袁士云  刘文桢  
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直径分布、林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标,对小陇山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锐齿栎天然林样地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十分丰富,树种多样性较高,群落中具有构成当地森林群落的主要树种,结构特征为复层异龄林;在水平结构方面群落中,林木个体分布的角尺度均值为0.489,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为0.598,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高达78.6%;群落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白桦>湖北花楸>漆树>锐齿栎>三桠乌药>华山松>少脉椴>鹅耳枥>青榨槭>膀胱果;在垂直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殷庆仓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4种造林树种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樟叶槭(Acer albopurpurascens)、狗骨木(Cornus wilsoniana)、无患子(Sapindu smukorossi)为研究对象,分12个月每月于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植物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相关特征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分析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中午出现光合"午休"均为非气孔因素限制,12:00~15:00光合速率降低则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王仲锋  罗旭  
为了实现不同树种之间的生物量转换,该文叙述了林木生物学特征系数KB的定义,并选择油松作为基准树种,用油松的生物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小陇山10个树种之样木的伪生物量W0i,并将伪生物量W0i与相应的实测生物量Wi建立回归关系;通过回归计算,得出油松对白桦、红桦、华山松、椋子、辽东栎、日本落叶松、锐齿栎、栓皮栎、油松和云杉的树干生物量的转换系数^KB分别为1.208 5、1.600 0、1.383 1、1.422 8、1.307 9、1.069 8、1.613 9、1.568 3、1.000 4和0.858 1.小陇山10个树种的转换生物量^Wi与实测生物量Wi比较,最大误差为5.5%.通过分析得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鸣  张德顺  
【目的】近几年,关于城市树木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前沿和热点,然而,我国开展园林树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则较少。本文通过对上海1961—2015年55年间40种园林树种气候适应性的定量化评估,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健康生长产生的潜在影响,为适应未来气候的园林树种选择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从世界范围内对目标树种的自然地理分布进行广泛而全面的信息收集,提取其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气候因子数据,构建树种气候因子数据库,确定树种最适气候幅度,最后采用欧式距离计算各树种最适气候因子与上海气候的差异,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结果】近55年来,上海年均温度由15.5℃上升至16.6℃,市区温差上升趋势最为突出,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年均降水量由1 086.0 mm上升至1 198.9 mm,湿季全市平均降水、郊区之间、市区与郊区之间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按年均生物温度和干湿指数可将目标树种分为4类:炎热干燥气候型、温暖湿润气候型、温凉干燥气候型和温凉湿润气候型;前30年,上海郊区气候条件最适宜温凉干燥的落叶树种生长,温凉湿润型树种次之,温暖湿润型树种再次,炎热干燥气候型树种居末;近30年,市区气候出现新变化,温暖湿润型树种适应性排名已占据绝对优势,温凉湿润型和温凉干燥型树种适应性依次下降。【结论】上海近55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温度的普遍升高和湿季降水的显著增加为特征。上海气候变化对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产生了潜在影响,改变了园林树种选择的优先序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徐俊森  林武星  叶功富  林捷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