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4)
- 2023(9437)
- 2022(8434)
- 2021(8039)
- 2020(6815)
- 2019(15836)
- 2018(15825)
- 2017(30170)
- 2016(16859)
- 2015(18971)
- 2014(18874)
- 2013(18784)
- 2012(17120)
- 2011(15305)
- 2010(14873)
- 2009(13522)
- 2008(12855)
- 2007(11032)
- 2006(9399)
- 2005(7917)
- 学科
- 济(60652)
- 经济(60587)
- 管理(44948)
- 业(43075)
- 企(36348)
- 企业(36348)
- 方法(30555)
- 数学(26474)
- 数学方法(26153)
- 学(16914)
- 农(15944)
- 中国(14542)
- 财(14390)
- 业经(13616)
- 地方(12634)
- 理论(10788)
- 农业(10766)
- 和(10672)
- 贸(10475)
- 贸易(10471)
- 易(10163)
- 环境(10126)
- 技术(10061)
- 务(9584)
- 财务(9526)
- 财务管理(9511)
- 制(9281)
- 企业财务(9027)
- 教育(8847)
- 划(8657)
- 机构
- 大学(235445)
- 学院(232695)
- 管理(93679)
- 济(84089)
- 经济(82117)
- 理学(82040)
- 理学院(81120)
- 研究(79977)
- 管理学(79563)
- 管理学院(79161)
- 中国(55405)
- 科学(54923)
- 京(51104)
- 农(43742)
- 业大(41988)
- 所(41653)
- 研究所(38834)
- 财(36007)
- 中心(35073)
- 农业(34317)
- 北京(32425)
- 江(32297)
- 范(30667)
- 师范(30326)
- 院(29873)
- 财经(29808)
- 经(27195)
- 州(26936)
- 技术(26208)
- 师范大学(24602)
- 基金
- 项目(170847)
- 科学(131321)
- 基金(121787)
- 研究(120040)
- 家(108692)
- 国家(107831)
- 科学基金(90614)
- 社会(71376)
- 省(67793)
- 社会科(67454)
- 社会科学(67434)
- 基金项目(65920)
- 自然(62379)
- 自然科(60829)
- 自然科学(60812)
- 自然科学基金(59697)
- 划(57435)
- 教育(54230)
- 资助(50496)
- 编号(48509)
- 成果(38556)
- 重点(38291)
- 部(36011)
- 发(35834)
- 创(35222)
- 科研(33698)
- 课题(33593)
- 计划(33195)
- 创新(32850)
- 大学(31128)
共检索到323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亚洲 孙晓梅 张江涛 杜彦昌 马建伟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17∶23∶11∶17(幼龄林);50∶20∶15∶10∶5(中龄林);62∶15∶10∶9∶4(近熟林);58∶23∶9∶8∶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
关键词:
小陇山 日本落叶松 单株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沈亚洲 马建伟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人工林 土壤性质 发育阶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袁佰顺 姚延峰 姚晓琳
利用气象资料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主要以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主,森林病虫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并不多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气候对落叶松早落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预报技术,对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指导意义。研究表明:落叶松早落病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高温干旱不利病害的发生。冬前及冬、春季温暖并相对较为湿润气候有利病菌适期休眠、安全越冬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春末及夏季降雨适量,无明显的低温连阴雨和高温干燥天气的温暖湿润气候更有利于病菌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和侵染感病。经过对预测预报模型效果的历史回代拟合检验,1992-2007年16年生落叶松早落病实际危害面积与预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依据生物置标准木104株(27株根量)、解析木403株以及398块标准地的实测材料,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堂仁 马钦彦 冯仲科 罗旭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62.442 4、81.774 7、77.436 7、68.998 2、70.069 5、96.486 5、98.723 5 t/hm2;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关键词:
生物量 林分类型 树种 小陇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堂仁 冯菁 马钦彦 冯仲科 康峰峰 张彦林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根据513块标准地和178株标准木资料分析,建立了锐齿栎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应用干烧法对锐齿栎林下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该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估算了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林分生物量为84.047 2 t/hm2;锐齿栎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0.465 3,其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为0.467 6;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现存碳贮量为39.222 5 t/hm2.
关键词:
生物量 含碳率 碳库 锐齿栎 小陇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云建 王效科 张小全 朱建华 张治军 侯振宏
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个典型区域(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转扩因子、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茎比)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和五台山林区(中山区和盆地区)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大于塞罕坝林区(P0.05)且都小于五台山中山区(P0.05);根茎比随林龄和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P<0.01),但与林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王效科 朱建华 张治军 孙贵生 高峰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分布区林分生物量的生长过程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林龄较小时各区林分生物量的差别很小,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林分生物量在林龄25年左右时基本达到稳定,而五台山山间盆地则在林龄35年左右时才基本达到稳定,并且这两个分布区的最大林分生物量都小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袁佰顺 姚延峰 姚晓琳
目前病虫害的气象预报预测研究主要以病虫害发展趋势的气象条件预报为主,林业病虫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环境气象条件对松落叶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松落叶病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报预测,对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甘肃小陇山林区松落叶病的发生发展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耐高温。林区上年秋末阴雨低温和暖冬气候有利病菌孢子适期休眠和安全越冬;春季温暖湿润、夏季潮湿多雨气候更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成熟散放,造成松属类林作物大面积侵染感病。通过松落叶病危害面积气象预测预报模型历史回代检验,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16年预报危害面积与实际危害...
关键词:
气候 小陇山 松落叶病害 影响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玉国 郑小贤 刘波云 高祥 徐光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落叶松生物量估计模型,然后编制了不同地位指数级的落叶松生物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并检验分析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能满足经营需要。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地位指数级 密度控制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本文对VAR模型(lnY=lna+blnX+cX)在估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残差分析表明,该相对生长关系模型一般优于C R模型(lnY=lna+blnX).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 模型 残差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婧娴 王得祥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文忠 霍常富 邢兆凯 赵刚 张慧东 魏文俊 颜廷武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冰砬山4个年龄阶段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154.04t.hm-2.a-1、179.29t.hm-2.a-1、229.40t.hm-2.a-1和254.78t.hm-2.a-1,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达94%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均较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大而下降,幼龄林乔木层的生产力可高达16.71t.hm-2.a-1...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冰砬山 人工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