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0)
- 2023(10991)
- 2022(9273)
- 2021(8442)
- 2020(7337)
- 2019(16795)
- 2018(16649)
- 2017(32012)
- 2016(17628)
- 2015(19926)
- 2014(20369)
- 2013(20280)
- 2012(18778)
- 2011(16778)
- 2010(17198)
- 2009(16241)
- 2008(16731)
- 2007(15519)
- 2006(13427)
- 2005(12454)
- 学科
- 业(82680)
- 济(81654)
- 经济(81553)
- 企(75519)
- 企业(75519)
- 管理(67108)
- 方法(36909)
- 数学(28428)
- 业经(28181)
- 数学方法(28160)
- 财(27721)
- 农(27356)
- 务(21296)
- 财务(21267)
- 财务管理(21227)
- 企业财务(20058)
- 农业(19572)
- 中国(17685)
- 技术(17367)
- 制(16904)
- 和(15537)
- 理论(15358)
- 地方(14834)
- 策(14763)
- 划(14376)
- 贸(14372)
- 贸易(14363)
- 易(13914)
- 体(12461)
- 学(12382)
- 机构
- 学院(265171)
- 大学(257561)
- 济(110348)
- 经济(108071)
- 管理(105187)
- 理学(89486)
- 理学院(88583)
- 管理学(87332)
- 管理学院(86830)
- 研究(81923)
- 中国(65629)
- 京(53930)
- 财(52692)
- 科学(49905)
- 农(48198)
- 江(43425)
- 所(42517)
- 财经(41348)
- 业大(38896)
- 中心(38597)
- 农业(38059)
- 研究所(37959)
- 经(37196)
- 州(34413)
- 北京(33690)
- 经济学(32883)
- 范(31023)
- 师范(30708)
- 经济学院(29981)
- 财经大学(29977)
- 基金
- 项目(164426)
- 科学(129194)
- 研究(122176)
- 基金(117519)
- 家(100963)
- 国家(99980)
- 科学基金(86740)
- 社会(76413)
- 社会科(72317)
- 社会科学(72294)
- 省(67254)
- 基金项目(62566)
- 教育(55902)
- 自然(55844)
- 自然科(54529)
- 自然科学(54511)
- 划(54351)
- 自然科学基金(53592)
- 编号(50990)
- 资助(47802)
- 成果(40251)
- 业(38036)
- 创(37310)
- 重点(36684)
- 发(36021)
- 部(35921)
- 课题(34644)
- 创新(34006)
- 科研(31577)
- 性(31320)
- 期刊
- 济(129624)
- 经济(129624)
- 研究(75660)
- 中国(51764)
- 财(46908)
- 农(45004)
- 管理(42487)
- 学报(37259)
- 科学(35187)
- 农业(30338)
- 大学(28020)
- 技术(26941)
- 学学(26566)
- 教育(25203)
- 业经(24129)
- 融(23786)
- 金融(23786)
- 财经(20975)
- 经济研究(19470)
- 业(19340)
- 经(18168)
- 问题(17212)
- 技术经济(16507)
- 财会(15438)
- 商业(14048)
- 现代(13426)
- 贸(13336)
- 版(12553)
- 会计(12297)
- 世界(12294)
共检索到400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伟
甘肃天水三线企业的选址并没有严格遵照隐蔽、靠山、进洞的要求,反而比较强调科学性,许多企业选址是经过多次论证的。当时多数企业分布在天水市内及辖县的核心区。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甘肃省政府对一些布局非常不合理的企业进行调整。1984年之后,秦安县三厂为促进发展,在天水市内建立分厂,逐渐将总厂也搬迁到天水市,形成目前天水市的企业布局,使其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微电子企业工业基地,这与天水市三线企业当初的布局较为合理密不可分。
关键词:
天水 三线建设 选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段伟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许多三线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变需要转轨或调整,有的陷入困境。甘肃天水市区的三线企业在最初的工业布局上没有严格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设计,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天水市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企业改造、调整中,产品研发也注意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有的成为天水市的名优企业。
关键词:
天水 三线 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红萍 方锦波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三线建设时期西北工业布局的主要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三线建设自身的局限性,三线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从"六五"时期(1981—1985年)开始,随着三线建设步入调整改造阶段,天水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按"关、停、并、转、迁"的原则和方针,对选址不当、布局过于分散、经营困难的三线企业进行全面调整改造。与此同时,三线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天水 调整改造 三线企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荣良骥
在我国,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是富民的重要环节。目前,甘肃省小微企业虽然有许多自身独有的特点,但仍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甘肃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创新能力、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找到一些解决的对策与方案。
关键词:
科技型 小微企业 甘肃 创新 现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琪 张光明 张丹 何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常红军
甘肃“三资”企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常红军(兰州73007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第一家"三资"企业始建于1981年,由于各种原因。发展比较缓慢。到1991年,全省"三资"企业只有36户,从业人员3337人,投资总额7114万美元,注册资本4...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慕丹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极大约束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文章通过甘肃中小企业的调研及数据统计,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创新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等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数字金融背景下甘肃省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结构 甘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波
农业服务业是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拉升产业链的重要行业,它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甘肃是农业大省,亟需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此,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甘肃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甘肃 农业服务业 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向光俊 刘明明 景慧
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县域小微企业生存较为困难,且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以甘肃省瓜州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采取的具体举措为例,分析当前县域小微企业在发展实体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创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发展、政策引领、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韦玲霞
[目的]地形条件对农用地整治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整治项目选址必须考虑的因素。[方法]该研究应用Arcgis地理软件及数字高程模型,结合海拔高度、坡度、地表破碎度3个地形因子,综合评价天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选址适宜性。[结果]天水市的土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0°~15°的海拔高度为1 319~2 011m的地区,地势复杂,地貌分异明显;秦州区和麦积区整体海拔高度相对较小,天水市中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地整治较为适宜;地表破碎度、海拔高度及坡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天水市各乡镇的综合地形复杂度平均值为0.308,处于非常适宜、比较适宜,临界适宜的乡镇有74个;新兴镇、洛门镇、郭川乡、新阳乡、安远镇、兴丰乡坡度均在15°以下,综合地形复杂度较小,且集中连片程度较好,是农用地整治项目选址较为适宜地区。[结论]应用地形复杂度对天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进行选址,集中整合开发整治农用地,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地形约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孟韬
三线建设是特定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布局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三线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已转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众多三线企业实施了从山区到城市的战略迁移。目前三线企业初步完成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然而三线企业的迁移只是这类企业由政府主导的调整改造的完成,而由企业自身主导的持续发展与创新才刚刚起步。迁移解决的是"空间临近"问题,完成了产业集聚,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是"组织临近"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基于产业集群的集群创新模式。
关键词:
三线建设 三线企业 集群创新 产业集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杰灵 王冬银 戴珂
20世纪60年代,西南地区是国家部署"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70年代末期国家政策发生调整后,"三线"企事业单位开始陆续向城市或发达地区调迁,在原生产、科研、生活区域遗留下大量的闲置建设用地,亟待盘活利用。为此,2015年上半年,笔者对四川、云南、重庆三省市"三线"调迁单位原址土地再利用和闲置废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找出闲置原因及盘活这些土地的办法。土地闲置废弃的原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苑 宋芳 雍海滨
甘肃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省,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农民的文化技能水平偏低,非农就业困难重重。本文从甘肃省农民工就业的规模、行业、地区以及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等入手,分析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蒲殿斌
在新时代,优化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甘肃公路系统人才队伍虽然结构逐步改善,但随着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已不能很好适应公路事业率先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甘肃公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公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公路行业 人才建设 探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明基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特别是酒泉市的瓜州县、玉门市荒漠地区及肃北马鬃山地区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继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后,2008年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项目落户酒泉,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发展新能源产业从政策层面上予以坚定支持,甘肃省风电产业"风速"发展,金融资源也"顺风"而动,为甘肃省风电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