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528)
- 2022(10562)
- 2021(9602)
- 2020(7572)
- 2019(17111)
- 2018(16918)
- 2017(31683)
- 2016(17402)
- 2015(19707)
- 2014(20040)
- 2013(19554)
- 2012(18356)
- 2011(16792)
- 2010(17347)
- 2009(16127)
- 2008(16118)
- 2007(14955)
- 2006(13598)
- 2005(12880)
- 学科
- 济(74895)
- 经济(74791)
- 管理(54673)
- 业(52043)
- 企(41574)
- 企业(41574)
- 中国(25764)
- 地方(24192)
- 农(23434)
- 方法(20750)
- 业经(20020)
- 制(19711)
- 财(19114)
- 数学(16477)
- 农业(16316)
- 数学方法(16272)
- 银(14969)
- 银行(14952)
- 行(14468)
- 融(14311)
- 金融(14307)
- 地方经济(13673)
- 学(13544)
- 环境(13319)
- 体(13140)
- 发(12994)
- 贸(12766)
- 贸易(12751)
- 技术(12454)
- 易(12274)
- 机构
- 学院(253152)
- 大学(247933)
- 济(102429)
- 经济(99944)
- 管理(91045)
- 研究(90222)
- 理学(75656)
- 理学院(74699)
- 管理学(73516)
- 管理学院(73008)
- 中国(70038)
- 京(54245)
- 科学(52874)
- 财(51479)
- 所(46121)
- 江(43000)
- 中心(41000)
- 研究所(40732)
- 农(39190)
- 财经(38492)
- 范(36407)
- 师范(36073)
- 北京(34940)
- 州(34776)
- 经(34406)
- 院(32864)
- 业大(32384)
- 经济学(30766)
- 省(30394)
- 农业(29900)
- 基金
- 项目(155181)
- 科学(122145)
- 研究(120413)
- 基金(108435)
- 家(92988)
- 国家(92080)
- 科学基金(78700)
- 社会(75578)
- 社会科(71521)
- 社会科学(71508)
- 省(63458)
- 基金项目(56358)
- 教育(55541)
- 划(52202)
- 编号(51191)
- 自然(47263)
- 自然科(46075)
- 自然科学(46064)
- 自然科学基金(45198)
- 成果(43335)
- 资助(43317)
- 发(39419)
- 课题(37508)
- 重点(35852)
- 部(33481)
- 制(33393)
- 创(32737)
- 发展(32201)
- 展(31642)
- 性(31171)
- 期刊
- 济(132414)
- 经济(132414)
- 研究(82538)
- 中国(63537)
- 财(41276)
- 农(38932)
- 管理(38633)
- 教育(37218)
- 学报(34565)
- 科学(33638)
- 融(28600)
- 金融(28600)
- 大学(26842)
- 农业(26025)
- 学学(24720)
- 技术(24179)
- 业经(23489)
- 经济研究(19632)
- 财经(19382)
- 经(16759)
- 问题(16700)
- 图书(13446)
- 业(13272)
- 贸(13111)
- 坛(13030)
- 论坛(13030)
- 现代(12265)
- 商业(12139)
- 技术经济(11750)
- 职业(11739)
共检索到416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晓蓉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由非均衡发展进入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甘肃只有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总体框架内,充分利用好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后危机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和宏观环境,善于利用好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能源产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三位一体式发展模式,才能推动和支撑甘肃的区域发展战略最终实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学定 范宪伟 高峰
首先从城市经济联系的首位度出发,通过分析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中心职能强度,将14个城市划分为四类;其次进行了兰州和甘肃省毗邻的省会城市与省内部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经济之间的经济隶属度和可达性的比较、分析;最后指出,甘肃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除了以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为指导外,还应该加强与毗邻省份省会城市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与西安、西宁等省会城市的联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关辉国 周复之
"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在落实甘肃整个区域发展战略中担负着主导作用。本文将其划分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大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对策;最后针对三大任务的具体实施又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产业对策 保障措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国柱 石培基 郭小东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规划理念或方式,是对现有旅游规划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本文首先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与阐释,提出“竞争力导向”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框架,然后重点探讨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的方法,最后进行了甘肃省旅游发展规则的实证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雒兴明
甘肃玉门市自2009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名单后,为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自身区位、资源等后发优势和诸多政策机遇。按照"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两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接续和替代产业,走为项目带动、集聚发展、组团发展、借力发展和循环发展五条路子,促进县域经济区域一体化,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5年,把玉门建设成原油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油田煤化扩容至500万吨的全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各类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 000万千瓦的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工业强市 新能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占魁
文章在分析甘肃省畜牧业现状、发展生态畜牧业优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如何结合甘肃实际加快发展生态草食畜产业,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兴牧,进而将甘肃建成生态化畜牧大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畜牧业 相对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阎述乾 王晶晶
本文运用企业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甘肃省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甘肃中小企业应当通过重点集中战略、生存互补战略、差异化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等实现创新型可持续竞争与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SWOT分析 企业发展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创凤
一、“倾斜—协调”发展:甘肃工业近期发展的总体战略不发达地区工业的发展战略通常有均衡增长战略与非均衡增长战略之分。前者以罗斯坦——罗丹等人为代表,其主要内容是:不发达地区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会因其低下的收入水平,有限的市场容量和购买力而受阻,这时即使储蓄较高,也会因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本积累,因此,只有对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成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袭著燕 孙林岩
以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发生的四次调整都是国家独立和安全、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改革与发展内在规律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发展战略 调整 动力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沈镭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 ,开发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纪之交 ,本区社会经济必须同时满足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保护环境与维护民族及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四大发展目标。作者认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必须遵循“需求、限制、平等”三大原则 ,确保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呈良性运行和发展 ;应采取人口有序发展、比较优势资源开发、防御型环境保护、局部区域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开放等综合模式 ,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探讨了高原人口与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区域与产业等多重关系之间的协调机制 ,提出了高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产业选择的途径与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工
广西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是我国的沿海地区之一,幅员23.66万km~2,人口4150万,许多重要的国土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岩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举世瞩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八桂山乡,城镇异常活跃,成为繁荣城乡经济的纽带。但是,由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体系的构成、发展和完善程度,乃至区域研究与开发的薄弱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协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慈福义 陈朝隆
文章认为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包括循环型增长极模式、循环型点轴模式和循环型网络开发模式;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优势导向战略模式包括资源(含“废物”)导向战略模式、区位导向战略模式和市场导向战略模式。文章还对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池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可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贸易开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理论回顾。通过经验数据对比,可分析中国与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休、中低收入经济休和低收入经济休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工业化与结构转型、城市化、国际贸易、腐败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转换的事实。应当着力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科技创新、土地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可系统阐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大斌
在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各地区域经济主体的利益趋向愈加凸显,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更加激烈,政府行政协调在实践上的局限已经越来越明显。以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为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提供一个新的产业视角,以利于发挥“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