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28)
- 2023(19436)
- 2022(16361)
- 2021(14900)
- 2020(12418)
- 2019(28089)
- 2018(27598)
- 2017(52721)
- 2016(28650)
- 2015(31967)
- 2014(32098)
- 2013(31868)
- 2012(29950)
- 2011(27305)
- 2010(28062)
- 2009(26588)
- 2008(26455)
- 2007(24370)
- 2006(22419)
- 2005(20656)
- 学科
- 济(137119)
- 经济(136947)
- 业(105164)
- 管理(94179)
- 企(85735)
- 企业(85735)
- 农(50272)
- 方法(48281)
- 数学(38580)
- 数学方法(38126)
- 业经(37754)
- 中国(37031)
- 财(36864)
- 农业(33620)
- 地方(31563)
- 制(29955)
- 学(24523)
- 务(23576)
- 财务(23517)
- 财务管理(23473)
- 策(22590)
- 企业财务(22262)
- 贸(22116)
- 贸易(22096)
- 技术(21809)
- 银(21605)
- 银行(21557)
- 易(21403)
- 体(21356)
- 理论(20951)
- 机构
- 学院(424307)
- 大学(418968)
- 济(185195)
- 经济(181358)
- 管理(162186)
- 研究(150696)
- 理学(137346)
- 理学院(135852)
- 管理学(133851)
- 管理学院(133054)
- 中国(118027)
- 京(89432)
- 科学(88700)
- 财(87703)
- 农(82127)
- 所(77470)
- 研究所(69177)
- 江(69121)
- 中心(68633)
- 财经(67018)
- 业大(63603)
- 农业(63249)
- 经(60540)
- 北京(56756)
- 经济学(55698)
- 范(53816)
- 州(53757)
- 院(53403)
- 师范(53250)
- 经济学院(49670)
- 基金
- 项目(267814)
- 科学(211540)
- 研究(198077)
- 基金(193141)
- 家(167949)
- 国家(166350)
- 科学基金(142618)
- 社会(127865)
- 社会科(120974)
- 社会科学(120939)
- 省(107126)
- 基金项目(100946)
- 自然(89908)
- 教育(89734)
- 划(88509)
- 自然科(87766)
- 自然科学(87737)
- 自然科学基金(86218)
- 编号(79978)
- 资助(79114)
- 成果(65861)
- 发(62276)
- 重点(60560)
- 部(59451)
- 创(57393)
- 课题(56715)
- 创新(53172)
- 制(52711)
- 国家社会(52614)
- 业(51117)
- 期刊
- 济(228058)
- 经济(228058)
- 研究(133067)
- 中国(95930)
- 农(80328)
- 财(69804)
- 管理(65854)
- 学报(63603)
- 科学(61112)
- 农业(53900)
- 大学(49483)
- 融(47239)
- 金融(47239)
- 学学(46968)
- 教育(45071)
- 技术(39096)
- 业经(38967)
- 经济研究(34759)
- 财经(34354)
- 经(29772)
- 问题(29180)
- 业(28914)
- 技术经济(23786)
- 世界(22444)
- 贸(21996)
- 版(20363)
- 现代(20281)
- 国际(19711)
- 统计(19666)
- 商业(19556)
共检索到677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丁丑 王文略 马丽荣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因素诊断 甘肃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毛晓丹 冯中朝
采取Delphi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提升速率为6.45%。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成为制约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11年影响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其障碍度为24...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元 刘国平
甘肃省长期以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使得甘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甘肃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理想点法及OWA算子多属性组合赋权法对2003—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甘肃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甘肃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喻靖文
中国农业正处于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评价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是准确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本文以中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中日2000—2015年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中日两国比较而言,日本循环农业指数高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减量投入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优于中国,但资源环境安全指数低于中国。(2)日本循环农业受国家立法影响呈上升发展态势,中国循环农业受政策及自身发展影响呈上升发展态势,其中,两国资源减量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则不断升高,表明两国循环农业呈良好发展态势。(3)2000年中日两国循环农业障碍因素均受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影响较大,而2015年中国主要受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较大,日本则受资源环境安全系统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影响较大。今后中国发展循环农业,要注重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提高利用效率;要鼓励农户投资循环农业;要完善法律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宝义
本文基于农业生态效率和支撑约束条件两个层面构建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996—2015年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同时对障碍因子和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5年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趋势,自2007年呈现上升趋势。生态效率指数与综合指数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经济条件指数和资源条件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环境条件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6—2015年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农用柴油使用强度、生产性固定资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障碍影响较大。生态效率与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高,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较高。总体上,在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稳步提高农业生态效率的同时,加强支撑约束条件建设,当前时期尤其是降低环境条件约束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
生态化发展 综合评价 障碍因子 耦合协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贺恒信 吴天任 张园
甘肃省是能源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工业经济结构是以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省份。同时,又是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并且近年来同东部、中部发达竹区的差距不断拉大的省份。如何正确认识甘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对策,从而依托优势资源和现实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工业资源存量累积优势,求得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是甘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平福 陆宇明 龙文卿 苏晓波
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多维物元综合评判模型。模型输出结果表明,2006年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处于起步期,总体现代农业水平较低,与全国相关省(区、市)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制约因素表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农业投入水平不高,土地资源稀缺,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市场化进程较慢,高学历的农业从业人员较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段学慧
农业大省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着农业资源短缺、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带来的"财政瓶颈"、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监督机制缺失。因此,农业大省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首先着力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大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加快循环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广斯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章分别从思想观念制约,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经济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四个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然后从改变思想观念,倡导科学发展观;协调投资、分配和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因素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基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建立了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04年全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描述性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成为主要障碍因素,但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减量投入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大。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巢湖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 巢湖流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诗波 郭敏
本文以湖北、湖南的9个典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就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循环农业过程中的行为及作用机理、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优化了循环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减少了由于分散生产所导致的循环农业负外部性,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但是,当前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循环农业仍然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只有强化政府引导与扶持力度,推进合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才能将合作组织的发育和农村金融的发展有机结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包东红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县域之间差距悬殊、产业层次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效益不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八个着力"的要求,针对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则、途径和对策措施,认为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甘肃 十条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包东红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县域之间差距悬殊、产业层次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效益不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八个着力"的要求,针对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则、途径和对策措施,认为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甘肃 十条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永钦 熊雪 傅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率的双赢。应用DEA方法以评价循环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采用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以反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为同时体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构造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指数,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存在农药化肥投入冗余、粮食单产不足以及农业生产的耕地足迹和牧草地足迹所占比重偏大等问题,为此必须在推广猪-沼-粮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猪(牛)-沼-果(渔)等循环农业模式,进而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