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6)
2023(6995)
2022(5756)
2021(5316)
2020(4397)
2019(9873)
2018(9459)
2017(17094)
2016(9806)
2015(10597)
2014(10285)
2013(10005)
2012(9401)
2011(8462)
2010(8311)
2009(7584)
2008(7563)
2007(6553)
2006(5760)
2005(4812)
作者
(33833)
(28676)
(28510)
(26718)
(18136)
(14000)
(12495)
(11190)
(10782)
(10214)
(10058)
(9581)
(9568)
(9208)
(9169)
(8963)
(8653)
(8355)
(8292)
(8202)
(7592)
(7000)
(6981)
(6582)
(6451)
(6240)
(6188)
(6143)
(5949)
(5845)
学科
(34760)
经济(34713)
管理(24513)
(24272)
(18348)
企业(18348)
方法(16339)
数学(14514)
数学方法(14321)
(13086)
(11146)
(8973)
(8783)
贸易(8782)
(8561)
中国(8481)
业经(8039)
农业(7776)
环境(6412)
地方(6067)
技术(5855)
(5774)
(5460)
财务(5451)
财务管理(5442)
企业财务(5185)
(5035)
(4977)
金融(4972)
银行(4966)
机构
大学(145001)
学院(143340)
研究(55810)
(52371)
经济(51455)
管理(49937)
理学(44261)
理学院(43635)
管理学(42526)
管理学院(42306)
科学(42188)
(42065)
中国(38666)
农业(33576)
业大(33287)
(31637)
(31425)
研究所(29975)
中心(23933)
农业大学(22256)
(21840)
(21145)
(20597)
(20027)
(19872)
北京(19459)
实验(18713)
科学院(18539)
(18218)
财经(18116)
基金
项目(109350)
科学(83581)
基金(80222)
(76778)
国家(76230)
研究(65957)
科学基金(61800)
自然(45278)
自然科(44201)
自然科学(44178)
自然科学基金(43425)
基金项目(43392)
(43244)
社会(41324)
社会科(39109)
社会科学(39096)
(37881)
资助(31973)
教育(29391)
重点(25793)
计划(25612)
科技(24003)
(22961)
科研(22757)
编号(22680)
(22601)
(22504)
创新(21236)
(20316)
专项(19797)
期刊
(51905)
经济(51905)
学报(41399)
(36721)
研究(33940)
科学(33211)
大学(28796)
学学(28104)
农业(24368)
中国(24281)
管理(15433)
(15299)
(13724)
业大(12846)
林业(12428)
(10686)
农业大学(10071)
业经(9844)
科技(9542)
(9358)
金融(9358)
教育(8872)
经济研究(8786)
财经(8486)
技术(8436)
资源(7784)
自然(7681)
问题(7636)
中国农业(7277)
(7215)
共检索到197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强  凌雷  王多锋  柴春山  陶继新  张广忠  戚建莉  
[目的]为了阐明森林凋落物累积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2013—2014年,采用时空互代法和标准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兴隆山山杨-白桦-青杄林演替过程中山杨-白桦-青杄中龄林、青杄中龄林和青杄近熟林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累积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和总累积量先减小后增加,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厚度均值依次为5.26、5.03和5.59 cm,总累积量均值依次为57.08、51.44、56.34 t·hm-2;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青杄近熟林凋落物总累积量不断增加,海拔2 300、2 400和2 500 m均值依次为48.56、55.93和6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玉华  欧芷阳  曹艳云  黄小荣  何琴飞  庞世龙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蓄积量变幅在2.73~4.59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为:蚬木林>乔灌过渡林>仪花林>灌丛林>灌木林,差异显著(P<0.05)。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变幅分别为15.47%~36.36%和128.23%~168.36%,差异极为显著(P<0.01)。蚬木林的自然含水量最大,仪花林则最小;灌丛林的最大持水率最大,仪花林最小。各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不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蔚阿龙   温慧   丛日春   侯美娟   李瀚之  
【目的】坝上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以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经营以及水土保持提供依据。【方法】在张家口市和平林场内选择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林(杨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白桦林(落桦混交林) 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测定凋落物层的各项生态水文指标。【结果】(1)不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在32.0~62.0 mm内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杨桦混交林、白桦林。(2)白桦林和杨桦混交林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大于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其中白桦林最大,分别为231.15%、207.60%和172.94%;华北落叶松林最小,分别为208.92%、170.29%和138.95%。(3)4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为8.27~23.33 t·hm-2,最大持水量为18.96~49.71 t·hm-2,最大拦蓄量为16.73~39.05 t·hm-2,有效拦蓄量为13.90~31.56 t·hm-2,基本规律为华北落叶松林>落桦混交林>杨桦混交林>白桦林。(4)4种森林凋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长符合对数函数关系(R2>0.94);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长符合幂函数关系(R2>0.92)。【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单位质量下的凋落物层吸持水性能低于白桦林,但综合考虑凋落物生物量后,其持水和拦蓄水总量显著高于后者,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强。图5表3参3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勇  吴明作  樊巍  高喜荣  
为了解太行山地区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以刺槐和侧柏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其凋落物养分归还和营养元素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和刺槐林年凋落总量分别为7 494.71和5 372.34 kg/hm2;凋落物中落叶比重最大。为减少养分流失,阔叶林树刺槐的N、P养分回流现象明显,其中N回流率约为34%~53%,P回流率约为28%~56%;而针叶树侧柏的养分回流现象不明显。森林凋落物3种元素含量以Ca最高,其次是N,含量最低的是P;阔叶林凋落物中N、P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凋落物N、P迁移符合富集-释放模式;Ca为直接释放类型。刺槐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侧柏,其完全分解时间分别为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生  张卓文  韩兰  张志永  袁玉万  朱传忠  崔鸿侠  陆顺教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赵文君  舒德远  杨文斌  丁访军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6400-09(土壤呼吸叶室)连接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通过改变凋落物输入,研究了2种群落类型添加和去除凋落物对其土壤呼吸速率以及5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凋落物输入对2种群落类型5 cm深度土壤温度产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表现为:添加凋落物>对照>去除凋落物。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添加凋落物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98和3.31μmol/(m2·s),分别比对照的年均增加了32.21%和26.20%;去除凋落物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07和2.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承佳  袁访  卜通达  梁红  宋理洪  
[目的]揭示土壤动物在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土壤系统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采用凋落物袋法,以贵州中部地区喀斯特森林优势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圆果化香树和翅荚香槐)为研究对象,进行持续1年的原位分解,通过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体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质量损失率最高,木本植物凋落物翅荚香槐损失率最低。一定范围内,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24.89%的凋落物分解,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15.34%)大于大型土壤动物作用(9.55%);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在分解前期较后期大。从凋落物袋中共捕获土壤动物13 733头,分属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前气门亚目、长角(虫兆)目、短角(虫兆)目、伪蝎目、中气门亚目、蚁甲科在凋落物分解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除草本植物外,黔中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分解前期贡献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时忠杰  王彦辉  徐丽宏  熊伟  于澎涛  郭浩  张雷燕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达4.87~30.86 t/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于177.68%~3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7.6 mm,最大拦蓄量为0.36~4.96 mm,有效拦蓄量为0.23~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龙龙  李银  侯琳  罗春林  耿增超  成鸿飞  
【目的】分析秦岭山地主要森林凋落物的化学组分,为应用Yasso07土壤碳模型估算和预测秦岭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动态提供必要参数。【方法】利用醇浸提法和酸碱洗涤法,测定生长于秦岭火地塘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云杉(Picea asPerat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6个主要树种非木质凋落物、细木质凋落物、粗木质凋落物中的醇溶性(esc)、水溶性(Wsc)、酸溶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剑芬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谢锦升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友  马爱丽  王学飞  马瑞杰  张桥蓉  袁俊杰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凋落物的阴燃特性,为科学地防控森林火灾提供理论依据,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床对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藏柏Cupressustorulosa、黑荆Acacia mearnsii这3种年凋落物积累量大的树木的凋落物进行了阴燃试验,对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了实时采集.通过分析凋落物的物理性质、可燃物床特性及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研究了3种凋落物阴燃的引燃特性、持火力和蔓延特性.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的阴燃特性差别较大,但都具有难以引燃、蔓延速度较慢、高温维持时间较长的特点,朽木具有保存火种作用.根据凋落物的阴燃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兆  刘建军  朱清科  吴钦孝  
凋落物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独特的结构层次 ,不仅在森林土壤的发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其水文生态效应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 ,凋落物层具有很强持水能力 ,最大持水率变化为 1 78 4%~ 332 1 % ;凋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为 5 7%~ 1 2 7% ,截留量 2 7 9~ 93 6mm .阻滞径流速度的效应显著 ,坡面流速 (V)与径流深度 (q)、坡度 (α)、凋落物层厚 (L)之间的关系为 :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凋落物层V =1 7 2q0 3 4 6α0 3 65L0 0 50 ;山杨 (Populusdav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东来  毛子军  张玲  朱胜英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维春   刘小娥   苏世平   王昊   马彦东   唐庆童  
为明确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循环对温度响应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草地、灌丛林、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白桦林(Picea wilsonii-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林(Picea wilsonii forest))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35℃)条件下土壤氨化、硝化特征。研究表明:1)土层深度分别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与累积硝化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的最大;2)演替群落分别对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除草地群落的0~2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其中草地的氨化速率最大;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青杄-白桦林的硝化速率最大;3)温度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除灌丛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0~20 cm土层、青杄林、白桦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20~40 cm土层、草地群落的40~6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累积氨化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15~35℃)而增大,其中35℃下最大(154.03 mg·kg-1),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累积硝化量均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25℃下最大(529.10 mg·kg-1);4)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理化性质(TN、田间持水量、NH4+-N、土壤容重)在15℃、25℃下对土壤氮素氨化、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为土壤供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和该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