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7)
- 2023(9953)
- 2022(8805)
- 2021(8402)
- 2020(7008)
- 2019(16343)
- 2018(16379)
- 2017(31459)
- 2016(17207)
- 2015(19404)
- 2014(19563)
- 2013(19355)
- 2012(17570)
- 2011(15796)
- 2010(15574)
- 2009(14059)
- 2008(13570)
- 2007(11843)
- 2006(10443)
- 2005(8452)
- 学科
- 济(65861)
- 经济(65793)
- 管理(47782)
- 业(43346)
- 企(36300)
- 企业(36300)
- 方法(31597)
- 数学(26277)
- 数学方法(25988)
- 农(18165)
- 中国(17079)
- 地方(15654)
- 业经(15542)
- 财(14826)
- 学(14818)
- 理论(12764)
- 农业(12334)
- 和(11692)
- 环境(11083)
- 贸(10573)
- 贸易(10567)
- 技术(10367)
- 易(10226)
- 教育(10154)
- 制(10002)
- 务(9467)
- 财务(9399)
- 财务管理(9385)
- 划(9301)
- 企业财务(8875)
- 机构
- 学院(237605)
- 大学(237466)
- 管理(97780)
- 济(85823)
- 理学(84887)
- 理学院(83923)
- 经济(83683)
- 管理学(82469)
- 管理学院(82040)
- 研究(76613)
- 中国(55036)
- 京(51311)
- 科学(50421)
- 财(38478)
- 所(37650)
- 农(36795)
- 业大(36269)
- 中心(34872)
- 研究所(34613)
- 范(33950)
- 江(33928)
- 师范(33651)
- 北京(32630)
- 财经(31221)
- 州(28706)
- 农业(28697)
- 经(28351)
- 院(28260)
- 师范大学(27294)
- 技术(26183)
- 基金
- 项目(168040)
- 科学(131021)
- 研究(124182)
- 基金(119657)
- 家(103722)
- 国家(102824)
- 科学基金(88438)
- 社会(75382)
- 社会科(71214)
- 社会科学(71193)
- 省(66950)
- 基金项目(65283)
- 自然(58566)
- 自然科(57129)
- 自然科学(57117)
- 教育(56842)
- 自然科学基金(56055)
- 划(55919)
- 编号(52030)
- 资助(49137)
- 成果(41638)
- 重点(36910)
- 部(36053)
- 发(35825)
- 课题(35586)
- 创(34706)
- 创新(32221)
- 科研(32049)
- 项目编号(31932)
- 大学(31218)
共检索到337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齐德利 肖星 陈致均
形象建设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造景地貌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文章以中国发现丹霞地貌最多的地区之一———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其地方性、旅游意境流和可替代性产品背景,在尺度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应用比附、领先、空隙和逆向等多种方法对甘肃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丝绸之路,丹霞画廊"为甘肃省整体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同时对20多个景观综合体也设计相应的主题口号,并就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旅游形象 定位 甘肃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张明晶
研究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对于维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研究"绿水青山"如何有效转变为"金山银山"有着重要意义,适当的路径模式可以提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效率,从而实现其生态价值。文章以张掖丹霞地貌旅游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从张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讨论了张掖丹霞生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形地势三个角度描述了张掖的生态环境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其次,分析梳理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不同要素在张掖丹霞地貌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政府准确识别并发掘了张掖丹霞地貌的生态价值;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更好地维护了丹霞地貌景观,增加了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建设与开发,促进了丹霞地貌生态价值的实现;农户在景区的发展中给予基础性支撑。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张掖丹霞地貌生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
关键词:
生态价值 张掖丹霞 生态旅游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颖瑜
目前,各地都出现了旅游资源开发热。丹霞地貌以其丹崖碧水的秀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发者,一个个国家级、省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应运而生。因此,确定科学的丹霞地貌和丹霞旅游地貌的定义,对于开发以丹霞地貌为主的风景名胜区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国南
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以及丹霞山风景名胜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1991年12月9日至12日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与会者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有关科研、旅游单位和香港嘉信国际公司共计41人。这是我国特殊地貌第一次旅游开发专业学术讨论会,对促进丹霞地貌及其旅游业开发及我国风景地貌,特别是特殊风景地貌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峰,陈致均
“天斧沙宫”是兰州市安宁区一处壮美奇险、旅游开发前景广阔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首先分析该景观资源的特色,然后进行其旅游开发规划探讨。期望这一名列兰州十景的宝贵旅游资源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重视,早日得以开发开放。
关键词:
天斧沙宫 丹霞地貌 类丹霞地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道品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是我国已有风景区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文章分析了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点,并将它与我国其它著名丹霞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和景观质量评定,指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开发方向和形象定位,最后提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可持续发展措施。
关键词:
八角寨 丹霞地貌 景观 旅游开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传磊 王小德 沈年华 沈海滨 周巍
以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和千丈幽谷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为例,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39属48种,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类型主要有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草甸、晚红瓦松(Orostachys erubescens)+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薜荔(Ficus pumila)灌丛等.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苔藓层;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
关键词:
岩生植被 群落构成 丹霞地貌 浙江新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年华 李传磊 王小德
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由灌丛、灌草丛、草甸、藤本和苔藓等5种类型组成。其中,灌丛有绣球绣线菊Spiraea blumei灌丛、白鹃梅Exochorda racemosa灌丛、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灌丛和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灌丛;灌草丛有紫弹朴Celtis biondii-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灌草丛、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灌草丛和小蜡Lespedeza bicolor-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灌草丛;草甸有山类芦草甸、晚红瓦松Oro...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园园 王小德 符秀玉 周苏勤 李东
经调查,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6种,涉及71科136属193种高等植物,其优势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爱华
赤水丹霞地貌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给赤水旅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分析了赤水丹霞旅游开发对地方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和资源特征,提出旅游开发战略建议。
关键词:
赤水丹霞 旅游开发 传统文化 保护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徐宁 谢雪莲
农户可持续生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旅游生计效率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构建生计资本的投入指标(旅游用地面积、旅游资金投入及劳动力投入)和以家庭旅游年收入为主的生计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丹霞山128个农户的旅游生计效率。结果表明,农户旅游生计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748 5,旅游对提升农户生计效率作用显著。旅游用地、资金及劳动力的投入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农户需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才能有效提高生计效率。家庭区位条件、教育水平、人情开支、旅游技能以及旅游生计方式数量对旅游生计效率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运 茆长荣
文章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例,根据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包括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规模、类型、布局、就业人口特征、从业人员招聘、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与流动性;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的基本特征、政府政策引导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小企业对景区的依附特征;找出企业当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提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国内较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提供了有益充实和新的案例积累。
关键词:
依附型 旅游小企业 发展特征 丹霞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夏冰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军 叶舜赞 董锁成 李岱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报告(2003)》,《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甘肃省旅游局2004年对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2004),以及对甘肃省主要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28项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得出主要城市的体系与功能评价,初步探讨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根据结果初步得出,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分为,国际旅游城市———敦煌,省内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兰州,省内二级旅游中心城市以及省内三级旅游中心城市和地方旅游中心城镇,并为各个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标识体系,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概念性规划。
关键词:
甘肃 城市 旅游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益
对于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景区进行旅游经济影响对比研究,揭示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影响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促进旅游接待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丹霞山和世外桃源两个景区的案例对比分析表明,空间地理环境、产权体制和开发模式是造成旅游经济效应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社区旅游开发模式是解决旅游经济效应水平呈阶段性下降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经济影响 时空分异 开发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