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42)
- 2023(4085)
- 2022(3470)
- 2021(3070)
- 2020(2629)
- 2019(5944)
- 2018(5705)
- 2017(10233)
- 2016(5767)
- 2015(6698)
- 2014(6291)
- 2013(6400)
- 2012(6122)
- 2011(5669)
- 2010(5552)
- 2009(5156)
- 2008(5199)
- 2007(4603)
- 2006(4141)
- 2005(3818)
- 学科
- 济(20977)
- 经济(20950)
- 管理(13910)
- 业(12997)
- 企(10479)
- 企业(10479)
- 学(8516)
- 方法(7610)
- 数学(6194)
- 地方(6157)
- 农(6128)
- 数学方法(6088)
- 财(5328)
- 中国(5259)
- 业经(4695)
- 贸(4346)
- 贸易(4341)
- 农业(4273)
- 易(4201)
- 环境(3770)
- 制(3700)
- 和(3585)
- 理论(3532)
- 务(3367)
- 财务(3366)
- 财务管理(3357)
- 企业财务(3195)
- 地方经济(3026)
- 教育(2769)
- 融(2721)
- 机构
- 学院(86431)
- 大学(86276)
- 研究(38902)
- 科学(29868)
- 农(28794)
- 济(28677)
- 经济(27977)
- 中国(26747)
- 管理(25047)
- 农业(23378)
- 所(23059)
- 研究所(21445)
- 理学(21272)
- 理学院(20902)
- 管理学(20237)
- 京(20222)
- 管理学院(20108)
- 业大(20084)
- 中心(16246)
- 省(15336)
- 农业大学(14410)
- 院(14110)
- 江(14027)
- 室(14017)
- 业(13862)
- 科学院(13842)
- 北京(12974)
- 实验(12709)
- 财(12560)
- 实验室(12205)
- 基金
- 项目(62336)
- 科学(45858)
- 基金(43343)
- 家(43328)
- 国家(43022)
- 研究(37194)
- 科学基金(32911)
- 自然(25139)
- 省(24937)
- 自然科(24366)
- 自然科学(24349)
- 自然科学基金(23895)
- 划(23088)
- 基金项目(22443)
- 社会(20868)
- 社会科(19501)
- 社会科学(19492)
- 资助(18345)
- 教育(16268)
- 计划(16012)
- 重点(15586)
- 科技(15532)
- 发(14450)
- 编号(13385)
- 科研(12745)
- 创(12739)
- 业(12487)
- 部(12486)
- 专项(12272)
- 农(12108)
共检索到133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杰 杨发荣 刘文瑜 魏玉明 谢志军 何振富 杨钊
为解决高寒区饲草短缺难题,本研究分析了15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计算相对饲喂价值,评价了各品种(系)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干草产量最高的是‘GSQ6’,达20.78 t·hm~(-2);‘台湾红藜’鲜草产量最高,达112.46 t·hm~(-2);‘蒙藜1号’干鲜比最高,达到0.39;‘台湾红藜’茎叶比最高,达到2.75。‘白藜05’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4.84%;‘GSQ-7’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3.79%。‘陇藜4号’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评价草产量、营养品质及饲用品质指标,临夏高寒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系)为‘GSQ-6’‘陇藜4号’及‘台湾红藜’,其中‘GSQ-6’具有高产、纤维含量低及优良的适口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饲用藜麦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藜麦饲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促进草地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启林 王小军 王金兰 刘文辉 马金秀 李俄仁措 李文
【目的】为探讨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高寒区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并揭示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从而为青藏高原地区饲草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和青牧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2)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3个行距,分别为R1:15 cm、R2:30 cm、R3:45 cm;副因素为3个播种量,分别为S1:15.0 kg·hm-2、S2:22.5 kg·hm-2、S3:30.0 kg·hm-2。9个处理,3次重复,各品种27个小区,共54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3 m×5 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大田试验于2022—2023年在青海省共和县开展。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处理对老芒麦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结果】行距和播种量均对茎粗、生殖枝数、分蘖数、茎叶比和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同一行距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和茎粗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播种量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和干鲜比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在行距15 cm、播种量22.5 kg·hm-2时,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大,青牧1号饲草产量为12 668.16 kg·hm-2,经济效益为13 731.97元/hm2;青牧2号饲草产量为12 180.94 kg·hm-2,经济效益为13 064.03元/hm2。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饲草产量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行距和播种量主要通过影响老芒麦的分蘖来影响饲草产量。【结论】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分析表明,行距15 cm,播种量22.5kg·hm-2不但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还可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是适宜于研究区及类似高寒区黑钙土上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
关键词:
老芒麦 行距 播种量 饲草产量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鱼小军 柴锦隆 徐长林 师尚礼 肖红 马隆喜 曹国顺
【目的】甘南高寒区缺乏适宜的苜蓿栽培和苜蓿草地杂草防除技术,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甘南高寒区种植当年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为建立优质苜蓿草地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夏河高寒草地,比较垄沟覆膜、平膜、垄沟和普通种植方式对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株高分别为14.4和19.1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一级分枝数为7.7个,显著高于平膜(5.2个)、垄沟(4.8个)和普通种植(4.5个,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沈笑天 邓雪 李满有 王斌 曹立娟 倪旺 兰剑
为筛选适宜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的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种,于2019-2020年对12个高粱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甜高粱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昱鑫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氮肥施用量(0、 120、 240、 360、 480 kg·hm~(–2))和播种密度(506、 675、 843、 1 011、 1 180万基本苗·hm~(–2))对甘南地区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增加,甘农2号小黑麦的株高、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价值也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时,无论播种密度高低,甘农2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5.63 t·hm~(–2))和粗蛋白含量(12.47%)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无论氮肥施用量高低,平均干草产量较高(15.30 t·hm~(–2));从氮肥施用量×播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甘农2号小黑麦获得最高干草产量(22.13 t·hm~(–2))和较高粗蛋白含量(12.33%)的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梁国玲 马祥
了解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对燕麦栽培草地各器官生物氮素储量的影响及动态变化,为燕麦栽培草地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高寒区燕麦栽培草地在品种、施肥和混播处理下的生物氮素储量。结果表明,对燕麦混播栽培草地群落而言,地上和地下生物氮素储量均受品种、施肥和混播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品种、施肥和混播比例均显著影响燕麦草地植物各器官氮素储量,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和花序生物氮素储量,施肥主要影响燕麦叶生物氮素储量,品种和施肥共同影响燕麦根生物氮素储量;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选用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和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处理下,乳熟期地上、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可达128.60和13.20、112.45和10.08、122.20和11.30 kg·hm–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群落地上总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则呈下降变化;燕麦地上、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呈增加、"先增后降"、"先增后降"和下降的变化;箭筈豌豆地上总生物、茎生物、叶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而箭筈豌豆根生物氮素储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黄成秀 马旭洁 张淑芳 石登科 王琨 刘辉
【目的】分析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条件,并进行了玉米适生气候区划及玉米产量的气候预测,为高寒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气候学为指导,采用1988-2008年临夏地区玉米产量资料和1971-2009年农业气象资料,结合生产调查和1988-2008年物候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甘肃临夏玉米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对该区的玉米适生种植区进行区划,并建立临夏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临夏各地玉米种植区海拔高度不同,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大,根据玉米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临夏州气候特点,确定临夏玉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杜文华 田新会
通过研究不同施肥量(A1:0 kg N·hm-2,A2:90 kg N·hm-2,A3:180 kg N·hm-2,A4:360 kg N·hm-2)和不同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生长第2年和第3年猫尾草(Phleum pretense)新品系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筛选甘肃高寒阴湿区猫尾草新品系比较适宜的施肥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从施肥量看,生长第2年和第3年施肥量为90 kg N·hm-2时,猫尾草新品系的平均干草产量均最高,平均CP含量均较高。从播种方式看,猫尾草新品系在点播处理下的平均株高、CP含量和EE含量均高于条播和撒播。施肥量×播种方式互作效用表明,播种方式不同,猫尾草新品系生长发育所需的施肥量不同,点播,生长第2和第3年施用90 kg N·hm-2氮肥的猫尾草新品系模式,具有用种量和用肥量少、产量高、营养好的特点,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种植方式,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推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燕 关佑君 王有良 陈季贵 张永超 刘勇 魏小星 李小瑞 刘文辉
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青稞(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物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高寒区的油菜混作组合。结果表明,在油菜开花期,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均显著低于油菜(P 0.05)。在油菜角果乳熟期,油菜/青稞和油菜/燕麦混作地上生物量较油菜单播分别提高了24.59%和37.27%,油菜/箭筈豌豆混作较油菜单播降低了12.05%,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油菜混作方式饲草品质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与油菜单播无显著差异(P> 0.05)。鉴于研究区油菜产业发展兼顾油菜的景观和饲用植物生产的要求,推荐油菜与燕麦进行混作。
关键词:
油菜 混作 生物量 饲用价值 竞争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志晓 苟文龙 刘英杰 刘柏杨 牟海鹏 谭小平 刘伟 雷雄 马啸
为筛选出适宜在凉山州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选用15份饲用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饲草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阳神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6 058.62 kg·hm~(-2),其次为爱沃256和福瑞至。优牧一号和牧乐思的干鲜比最小,爱沃256的茎叶比最小。鲜草产量和茎叶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鲜比和干草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优牧一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08%;木质素含量最低为3.25%,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最高为56.33%,较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楷模的ADF和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且其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而优牧一号NDF的消化率和相对牧草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通过隶属函数和TOPSIS综合分析,表现最优的分别为牧乐思、麦迪逊和太阳神,可作为优良饲用燕麦品种在凉山州推广种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慢 刘文辉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为明确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施用氮、磷、钾肥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分别设置氮磷钾单施试验,其中氮肥水平为(N_0、N_(30)、N_(45)、N_(60)、N_(75)、N_(90)和N_(105))、磷肥水平为(P_0、P_(15)、P_(30)、P_(45)、P_(60)、P_(75)和P_(90))、钾肥水平为(K_0、K_(10)、K_(20)、K_(30)、K_(40)、K_(50)和K_(60))。以确定最佳施肥水平,明确不同肥料对燕麦种子增产的效果,完善该品种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管理技术,为青海地区燕麦种子生产中肥料的施用配比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分别以60、60和50kg·hm~(-2)处理时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4 358.6、6 285.0和6 729.1 kg·hm~(-2),以钾肥对燕麦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氮肥可显著提高燕麦小穗数、穗长和千粒重,磷肥可促进燕麦有效分蘖、粒宽和单序籽粒重增加,而钾肥则有助于有效分蘖数、粒长、粒宽、单序籽粒重和千粒重提升;氮、磷、钾肥单施水平下以粒宽和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直接效应最大,小花数和粒宽通过对其他产量性状的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产生增益效果。高寒地区‘青引1号’燕麦种子生产中,钾肥的施用可有效提高‘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丽华 付刚 钟志明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 75、 150、 225、 300 kg·hm~(-2),分别用N_0、 N_(75)、 N_(150)、 N_(225)、 N_(300)表示),连续两年测定饲草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营养价值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在适宜氮肥施用量范围内显著提高(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侯明杰 张霞 石福于 王虎成
牦牛所处环境及生物习性明显不同于普通牛,尤其组织样品获取不易,如何将来之不易的样品长时间高效保存意义重大。为此,本研究以天祝白牦牛及本地黄牛为对象,采集胃肠道、肝脏及肾脏样品,Trizol Kit提取RNA,运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则及Gel-pro软件分析-80℃保存1个月和23个月的RNA浓度及降解程度,研究RNA的保存与质量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牦牛所有胃组织样品RNA放置23个月后浓度均增加,而黄牛的瘤胃及瓣胃却相反;两个基因型牛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伟婧 张继宗 郝雅星 韩凯虹 张立峰
为了明确高光低温环境下喜凉类根茎作物的光温生态适应性,为区域农作物选育与生产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仪监测了华北高寒区白萝卜、苤蓝、芥菜、甜菜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季节动态。在华北高寒区,4种喜凉类根茎作物Pn日进程呈现7,8月双峰、9月单峰特征。7,8月的午间"Pn低效期"由叶片受到高温胁迫而挥霍耗水,及相继的气孔部分关闭和叶肉细胞活性降低等因素引发。不同作物的DPC与DTC呈现8月>7月>9月;苤蓝LUE与WUEd明显高于甜菜,芥菜、白萝卜居中。霜后苤蓝、芥菜的DPC尚有霜前的46.7%,60.0%,甜菜霜后DPC比霜前增高了9.22%。苤蓝与甜菜的亚喜凉特性,使之具有生育期长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静 唐继军 王岩 刘玉华 李旭光
为了探讨华北高寒区北沙参光合生理特性,为区域北沙参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采用ECA-PB0402光合作用测定仪的闭路系统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对北沙参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在晴天、土壤水肥充足条件下,华北高寒区北沙参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此时的光饱和点LSP为2 07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181.2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是0.078 1,晴天北沙参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10:00的0.83下降到14:00的0.51,比最大值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民族地区库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为例
14个青贮玉米品种在宁夏雨养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和临夏县为例
6种引进滨藜属植物叶片的饲用营养价值评价
“后4%时代”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挑战与超越——基于甘肃省定西市、临夏州和陇南市的调查
不同高寒草地生态区种植模式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甘肃马鹿春秋季放牧对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考——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为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高中数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甘肃临夏地区花椒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产量动态气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