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0)
2023(12015)
2022(10557)
2021(9913)
2020(8154)
2019(18844)
2018(18707)
2017(36262)
2016(19891)
2015(21905)
2014(21973)
2013(21785)
2012(19868)
2011(17800)
2010(17545)
2009(15782)
2008(15203)
2007(13077)
2006(11270)
2005(9653)
作者
(57873)
(48181)
(47712)
(45479)
(30420)
(23220)
(21498)
(19016)
(18113)
(17166)
(16380)
(16239)
(15091)
(15035)
(14834)
(14761)
(14622)
(14234)
(13644)
(13609)
(12009)
(11587)
(11438)
(10910)
(10695)
(10688)
(10585)
(10544)
(9690)
(9640)
学科
(75626)
经济(75537)
管理(55647)
(53630)
(43639)
企业(43639)
方法(35865)
数学(31073)
数学方法(30716)
(21428)
中国(20241)
(19073)
(19014)
地方(17077)
业经(16711)
农业(14862)
环境(14112)
(13070)
(12750)
理论(12720)
技术(12658)
(12572)
贸易(12566)
(12188)
(11997)
财务(11936)
财务管理(11916)
(11558)
企业财务(11356)
(10950)
机构
大学(278571)
学院(276030)
管理(110990)
(105169)
经济(102818)
理学(97162)
理学院(96036)
研究(94413)
管理学(94330)
管理学院(93836)
中国(66649)
科学(61545)
(58874)
(48104)
(47431)
(46931)
业大(44539)
研究所(44500)
中心(42112)
(38812)
财经(38491)
农业(37467)
(37294)
北京(37096)
师范(36931)
(35133)
(34130)
(32142)
经济学(31018)
师范大学(30055)
基金
项目(199662)
科学(156729)
基金(145009)
研究(142798)
(127868)
国家(126804)
科学基金(108506)
社会(88862)
社会科(84130)
社会科学(84105)
(78575)
基金项目(78121)
自然(72804)
自然科(71083)
自然科学(71064)
自然科学基金(69761)
(66574)
教育(64419)
资助(59073)
编号(57381)
成果(45899)
重点(44655)
(43254)
(42480)
(41440)
课题(39153)
创新(38669)
科研(38423)
计划(37247)
教育部(36642)
期刊
(110042)
经济(110042)
研究(79331)
学报(48669)
中国(48605)
科学(44522)
(42891)
管理(38641)
大学(35856)
学学(33849)
(33729)
农业(30178)
教育(29353)
技术(22267)
(20505)
金融(20505)
业经(18332)
财经(17889)
经济研究(17207)
(15544)
(15137)
图书(14827)
科技(14647)
问题(14323)
理论(13548)
(13502)
资源(13410)
业大(12669)
实践(12649)
(12649)
共检索到386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波,张志良,原华荣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分布及其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和人口与环境的协同机制有最敏感的反馈效应。因此,必须把人口迁移因子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内生变量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人口迁移与迁出地和迁入地联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立峰  张富仓  张鹏  李志军  周罕觅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措施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地区,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灌水(充分灌水(CK),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不灌水5个水平)及施氮(施纯氮0,120,180 kg/hm2)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5个处理,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WUE和IWUE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小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苏娥  张明军  王圣杰  孙美平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脆弱性评价模型、因子贡献度模型和熵权法,通过构建自然-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系统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脆弱性,以及各指标和各要素层对自然-社会系统脆弱性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河西地区中度、较高度和高度脆弱性区域占河西地区总面积的70.85%,脆弱程度高;(2)河西地区南部高海拔山区的脆弱性明显高于北部低海拔地区;(3)从三大内陆河流域来看,疏勒河流域脆弱性的程度最高,黑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晶   薛东前   吴逸群   张浩博   王传胜  
多重因素干扰下加强干旱区绿洲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演化与适应对策研究有利于区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既有乡村韧性研究不能充分体现乡村动态演化特征、较少关注尺度效应和空间类型差异的缺陷,论文以黑河中游绿洲甘州区为例,分别构建了县域适应韧性和乡镇应对韧性测度体系,分析了韧性演化特征和类型差异,提出了不同尺度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 1990年以来县域乡村要素积累的综合效应呈现“S型”曲线演化过程和“橄榄型”年际变化幅度,社会和经济系统稳定性强于生态系统,乡村发展经历了重组—开发初期(1990—2008年)、快速开发—保护(2009—2016年)和保护—释放阶段(2017—2020年),县域适应韧性呈现“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停滞增长”的演化特征,生态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2) 2011年以来乡镇应对韧性整体波动较大且呈下降趋势,以规模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乡镇抵御风险能力较高,水土资源组合更丰富的乡镇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较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和多功能农业有利于韧性乡村建设,创新转型能力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3)县域尺度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强化生态保育功能,乡镇尺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体系、挖掘要素多元价值,多尺度结合创新水权分配管控制度、提高乡村用水效率是现阶段乡村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祥  
通过当地气候资源及气候条件对河西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定量分析,从充分利用和深层开发气候资源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河西发展高优农业对策是:稳定粮食生产基地,兼顾发展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甘肃河西地区工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思路王礼茂(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指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即东起乌鞘岭,西止星星岭,南依祁连山,北连荒漠的东西狭长地带,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公嵬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爱华  徐中民  程国栋  樊胜岳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州城市化现状 ,认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指出河西绿洲加速城市化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系统规划城市建设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春花  刘霞  罗玉柱  孙雪婧  高雪晋  杨阳  曾国敏  杜晓华  
为研究甘肃河西的临泽、甘州、凉州、金昌、高台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NGB基因第4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变异特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283头西门塔尔杂交类群NGB基因第4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对群体内各等位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共检测出5个等位基因(A、B、C、D、E),表现为6种基因型(AA、BB、AB、AC、AD、AE)。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均能检测到AA、BB、AB 3种基因型,且甘州、凉州、高台西门塔尔杂交类群还分别检测到AC、AD、AE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在5个群体中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测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志刚,刘传玉  
甘肃省河西民族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地草原牧区,尽管该地区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摸索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仍然隐含较多问题。文章在对四个民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全面调查①的基础上,探讨了典型生态脆弱山地草原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可供参考的几种模式:专业市场+农牧户、公司+基地+农牧户、公司+合作组织+农牧户、牧场企业+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等,并结合四县畜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四种模式内部运行机制和可能的演进方向。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四县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婷  王康  郑燕  门秋雷  钱路  安榆林  冯纪年  张雅林  陈茂华  
【目的】揭示河西走廊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联系,分析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方法】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扩增并分析了河西走廊8个地理种群132个苹果蠹蛾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片段,应用DnaSP 5.10计算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核甘酸多样性指数(Pi)和Tajima’s D值,采用ZT软件包进行Mantel检验,分析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利用软件Arlequin 3.11计算成对种群间的固定系数(Fst)。【结果】在获得的132条序列中共发现了8个变异位点和5个单倍型,其中3个单倍型为种群共享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智育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东起乌鞘岭,西止甘新省界,是一条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在5~5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历史上是我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正处于我国三大沙漠之中,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东北为腾格里沙漠,西南是库姆塔格沙漠。走廊北部有马鬃、合黎和龙首诸山,成了防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扩张的天然屏障;南面是著名的祁连山,高山雪岭,全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见后图)。为了改变甘肃省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张德魁  段晓峰  王强强  张剑挥  
戈壁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戈壁所占面积较大,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推进戈壁研究与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的协调发展,文章运用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等方法,从戈壁的分类、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戈壁地表风蚀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戈壁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戈壁相对较为稳定,也或许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因而我国对于戈壁的研究相对薄弱;(2)目前我国有关戈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与戈壁地表风蚀方面,微观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宏观方面的综合研究均较为薄弱,尤其是缺少上一级系统的要素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3)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目前对不同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磊  李新文  景喆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农业生产自身循环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内在循环特性角度,构建循环型农业的理论模型;强调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甘肃河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并提出河西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