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3)
2023(8138)
2022(7159)
2021(6584)
2020(5831)
2019(13408)
2018(13165)
2017(25603)
2016(14364)
2015(16129)
2014(16440)
2013(16477)
2012(15530)
2011(14190)
2010(14393)
2009(13338)
2008(13478)
2007(12274)
2006(10412)
2005(9486)
作者
(44971)
(37809)
(37764)
(36098)
(23741)
(18468)
(17167)
(14831)
(13973)
(13452)
(12975)
(12573)
(12067)
(11946)
(11915)
(11849)
(11796)
(10957)
(10840)
(10772)
(9669)
(9178)
(9145)
(8576)
(8479)
(8469)
(8465)
(8336)
(7757)
(7739)
学科
(60795)
经济(60741)
管理(37917)
(36279)
方法(29022)
(27709)
企业(27709)
数学(25834)
数学方法(25597)
(18146)
(16024)
地方(15810)
(15208)
中国(14081)
环境(12590)
农业(12099)
业经(11545)
(11403)
贸易(11398)
(11040)
(10532)
(9871)
(9375)
财务(9358)
财务管理(9332)
(9005)
金融(9003)
(8980)
银行(8951)
企业财务(8871)
机构
学院(211344)
大学(210736)
(83583)
经济(81675)
管理(76338)
研究(76021)
理学(65742)
理学院(64860)
管理学(63564)
管理学院(63176)
中国(55330)
科学(51497)
(44645)
(44522)
(40987)
(37985)
研究所(37831)
业大(36584)
农业(35454)
中心(34883)
(31422)
财经(30289)
(28813)
师范(28483)
北京(28076)
(27336)
(26993)
(26043)
经济学(25890)
(25020)
基金
项目(144342)
科学(111929)
基金(103831)
研究(100121)
(93072)
国家(92361)
科学基金(76805)
社会(61922)
社会科(58578)
社会科学(58554)
(57862)
基金项目(55931)
自然(51615)
自然科(50228)
自然科学(50208)
自然科学基金(49293)
(49027)
教育(45047)
资助(42298)
编号(39509)
重点(33848)
(32111)
成果(31944)
(31338)
(29216)
计划(28886)
科研(28252)
课题(27967)
创新(27442)
(26203)
期刊
(90723)
经济(90723)
研究(57260)
学报(40937)
(39695)
中国(39188)
科学(35213)
(29883)
大学(29185)
学学(27907)
农业(26862)
管理(23955)
教育(18678)
(17558)
金融(17558)
技术(15941)
(15089)
业经(14926)
财经(14916)
经济研究(14080)
问题(12806)
(12740)
资源(12652)
(12223)
业大(10320)
科技(10248)
技术经济(10093)
理论(9715)
(9713)
统计(9712)
共检索到304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金平  李萍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土地总面积为305.7万hm2,其中草地236.1万hm2,占77.2%,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区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该文在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结合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该区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均属于中度和强度脆弱范围,并就此分析了原因,以期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路慧玲  刘霜  严江平  
生态补偿是非常有效的解决世界生态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农户作为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承担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属国家级限制开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项目的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所致;②受生产方式的影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农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强于半农半牧区、纯牧区;③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因素是农户对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满意度,其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海莉  赵雪雁  
草地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环境资源法学者也开始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针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满负荷、超负荷开发利用草原,导致草原资源严重破坏和不断退化的具体情况,从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以及立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成成  赵雪雁  张丽  江进德  李巍  严江平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茹少峰  马茹慧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并依据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五类。进一步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黄河流域202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别表现“低—中—高”的分布特征,且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存在区别:上游虽差异较大但波动相似,中游波动方向相反,下游在2016年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空间相关性,上游呈现低—低聚集,下游呈现高—高聚集,中游空间相关性不显著。(3)预测2025年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重度脆弱有所扩张,下游地区极度脆弱向中心区域明显收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某一流域单独能够完成的,黄河上、中、下游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宜、符合整体发展需要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进德  赵雪雁  张丽  侯成成  李巍  严江平  
论文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研究数据,分析了农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农户替代生计选择的结果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替代生计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①在替代生计的选择上,纯牧区农户主要选择特色产品加工、做生意、现代畜牧业,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农户主要选择做生意、外出打工和旅游服务业;②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表现出生计路径依赖性、区域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征;③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偏好受生计资本的影响,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户主的学历和年龄分别对不同替代生计的选择影响显著。地方政府应深入了解农户选择替代生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根据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丙娟  蔡海生  陈美球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雪雁  刘春芳  严江平  
本文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域,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及其风险分担行为特征,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考察了社会网络对农户风险分担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规风险分担行为的效果。结果表明,甘南高原农户的社会网络规模有限、支持能力低但紧密度高,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是甘南高原农户应对风险的最重要手段但其风险分散空间狭小,提高社会网络的紧密度与支持能力将增加农户非正规风险分担行为的发生比,增加社会网络的规模与支持能力有助于平滑农户消费波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薛冰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薛冰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3)"动用储蓄"、"向亲戚朋友借钱"、"减少开支"和"外出打工"是甘南高原农户采取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其中,"动用储蓄"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向亲戚朋友借钱"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减少开支"策略主要受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影响,而"外出打工"策略主要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辛晓睿  曾刚  滕堂伟  程进  
波特的钻石模型已成为区域竞争力培育的有力工具,但对于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而言,钻石模型的适应性尚待检验。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以传统畜牧业和新兴旅游业为对象,论证产业发展过程中钻石模型各因子条件不足,该类区域使用钻石模型培育产业竞争力会失灵。在分析玛曲县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拥有的优势后,指出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少数民族聚居等多因素叠加的区域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应该充分重视文化保护、生态产业衍生、政府链结与高端市场定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萍  魏金平  谢继全  陈翔舜  
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甘肃甘南黄河源区“中华水塔”的统计年鉴为资料依据,在对该区进行了现地考察以后,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功能区:重点保护区、修复治理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分别对三个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果:重点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略有盈余(1.4644),而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承载力出现亏损(-0.8230),修复治理区的生态承载力介于两者之间,略有盈余(0.2312)。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甘南黄河源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龙生  李萍  张建旗  
该文基于土地退化和成因结果表现指标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区(市辖区为一个单元)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强度脆弱县3个,高度脆弱县16个,中度脆弱县35个,轻度脆弱县19个,微度脆弱县8个,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后列,而生态脆弱性居全国前列。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测试分析了甘肃生态脆弱性与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垦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等5个主要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以期对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