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6)
2023(7364)
2022(6347)
2021(5878)
2020(4786)
2019(10671)
2018(10723)
2017(19573)
2016(11193)
2015(12595)
2014(13008)
2013(12405)
2012(11279)
2011(10331)
2010(10646)
2009(9980)
2008(9990)
2007(9093)
2006(8175)
2005(7715)
作者
(32696)
(27257)
(27217)
(25990)
(17030)
(13290)
(12246)
(10465)
(10257)
(10001)
(9444)
(9104)
(9012)
(8636)
(8594)
(8355)
(8169)
(7784)
(7758)
(7741)
(6858)
(6846)
(6490)
(6338)
(6294)
(6253)
(6010)
(5964)
(5491)
(5477)
学科
(38551)
经济(38472)
管理(37792)
(30300)
(25436)
企业(25436)
(13870)
(13636)
(13310)
环境(12004)
地方(11638)
方法(11388)
业经(10723)
中国(10613)
(10215)
(9352)
数学(8852)
数学方法(8714)
农业(8595)
(8371)
财务(8346)
财务管理(8313)
(8268)
企业财务(7843)
体制(7669)
理论(7558)
(7535)
银行(7521)
(7304)
(7134)
机构
学院(158129)
大学(153533)
(58223)
经济(56631)
研究(54408)
管理(54360)
理学(44983)
理学院(44394)
管理学(43586)
管理学院(43293)
中国(41370)
科学(34635)
(32567)
(32101)
(28326)
(26402)
(26189)
研究所(25177)
中心(24993)
财经(23685)
业大(22761)
(22165)
师范(21968)
(21902)
(21224)
(20993)
北京(20892)
农业(20231)
(20014)
(18216)
基金
项目(101242)
科学(78574)
研究(76598)
基金(70489)
(61526)
国家(60981)
科学基金(51464)
社会(46817)
社会科(44079)
社会科学(44067)
(42366)
基金项目(37652)
教育(34848)
(34295)
自然(32486)
编号(31949)
自然科(31465)
自然科学(31455)
自然科学基金(30825)
资助(27553)
成果(26716)
(24165)
重点(23724)
课题(23663)
(22492)
(21363)
(21007)
(19994)
创新(19714)
(19286)
期刊
(75830)
经济(75830)
研究(48657)
中国(38085)
(27507)
学报(25389)
(25384)
科学(22669)
教育(21266)
管理(20963)
大学(18969)
学学(17802)
农业(16783)
(15146)
金融(15146)
技术(13342)
业经(12932)
财经(11798)
经济研究(10074)
(10056)
问题(9702)
资源(9458)
(8892)
(8867)
财会(7971)
科技(7713)
现代(7504)
(7190)
会计(7148)
(7016)
共检索到250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海莉  赵雪雁  
草地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环境资源法学者也开始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针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满负荷、超负荷开发利用草原,导致草原资源严重破坏和不断退化的具体情况,从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以及立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路慧玲  刘霜  严江平  
生态补偿是非常有效的解决世界生态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农户作为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承担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属国家级限制开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项目的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所致;②受生产方式的影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农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强于半农半牧区、纯牧区;③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因素是农户对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满意度,其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成成  赵雪雁  张丽  江进德  李巍  严江平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进德  赵雪雁  张丽  侯成成  李巍  严江平  
论文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研究数据,分析了农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农户替代生计选择的结果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替代生计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①在替代生计的选择上,纯牧区农户主要选择特色产品加工、做生意、现代畜牧业,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农户主要选择做生意、外出打工和旅游服务业;②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表现出生计路径依赖性、区域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征;③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偏好受生计资本的影响,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户主的学历和年龄分别对不同替代生计的选择影响显著。地方政府应深入了解农户选择替代生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根据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金平  李萍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土地总面积为305.7万hm2,其中草地236.1万hm2,占77.2%,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区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该文在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结合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该区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均属于中度和强度脆弱范围,并就此分析了原因,以期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娟娟  
产权的模糊性、效益的外部性,使生态受益区倾向于"搭便车"享受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难以提供持续的服务价值。笔者立足甘南牧区,将维克里拍卖机制引入生态补偿成本分摊,基于博弈分析构建生态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摊函数,认为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说真话成为生态受益区的占优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自力  郑秀峰  赵楠  杨鹏晔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黄河水资源作为河南省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也是河南省率先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比较优势所在。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构建黄河供水网,是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瓶颈,促进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应把引黄供水、构建黄河水网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现有黄河水网质量,进一步拓宽黄河水资源利用空间,形成河南全省范围内的黄河水资源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萍  魏金平  谢继全  陈翔舜  
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甘肃甘南黄河源区“中华水塔”的统计年鉴为资料依据,在对该区进行了现地考察以后,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功能区:重点保护区、修复治理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分别对三个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果:重点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略有盈余(1.4644),而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承载力出现亏损(-0.8230),修复治理区的生态承载力介于两者之间,略有盈余(0.2312)。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甘南黄河源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公丽   梁康   刘昌明  
明晰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变化规律对于理解黄河流域水碳循环演变过程与机理、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以及支撑水碳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时空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全区、分区和栅格尺度上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6个典型水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蒸散发、径流和水分利用效率)2001—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黄河水源涵养区全区及3个分区的水碳变量主要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和水碳耦合变量(水分利用效率)多年均值大小次序为Ⅲ区(伊洛河区)>Ⅱ区(渭河南部山区)>Ⅰ区(黄河上游水源区),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变化格局,而水变量(蒸散发、径流)则大致呈现南部和西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表征水热条件的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共同驱动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的变化。全区探测的水碳变量影响因子的驱动力大小次序未发生根本改变,全区尺度主要受到叶面积指数、气温和降水因素的驱动;分区及栅格尺度的碳变量和水碳耦合变量的变化受叶面积指数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水变量的变化受净辐射和降水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植   孙若辰   段青云  
黄河水源涵养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深入研究区域植被变化过程对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趋势分析、局部加权回归方法(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WESS)、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对1982—2015年黄河水源涵养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要素做了分析,并根据地形不同将涵养区划分为平原区和高原区,探究区域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涵养区多年生长期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源于春秋季NDVI的快速增长,不同区域尺度的NDVI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涵养区及其分区高原区、平原区NDVI增长速率分别为0.0009/a、0.0007/a、0.0016/a。(2)区域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性存在时空差异,涵养区生长期NDVI与降水、气温分别呈负、正相关,春夏季受温度控制,秋季受降水、温度同时控制;其中平原区除春季受温度控制外,其他时期同时受降水、气温控制;涵养区生长期NDVI与降水、温度呈正相关区域占比分别为50.4%、91.4%。(3) NDVI变化趋势存在一定阶段性,在1995—2015年间NDVI呈停滞增长,期间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1995年之前、2015年之后则呈显著增长,与降水、温度分别呈负、正相关性。(4)区域内NDVI增长主要由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同时驱动引起,面积占比74.30%,其次为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增长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植被衰退,面积占比分别为11.48%、6.23%,说明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植被的恢复,但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同样也会破坏植被的生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继连  葛颜祥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权的分配一般具有竞争性。在竞争性水权制度下,水权的分配主要有6种模式,即人口分配模式、面积分配模式、产值分配模式、混合分配模式、现状分配模式和市场分配模式。黄河的水资源可根据其用途大致地划分为生态用水、基本需求用水、多样化需求用水和机动用水,对不同的用水需求应该采用不同的水权分配模式。生态用水:预留(不预分配);基本需求用水:人口分配模式;多样化需求用水:混合分配模式;机动用水:市场分配模式。对于水权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缺陷,可以采用政府调控、民主协商和水权转让的机制进行协调和弥补。要对机动用水进行市场化分配,就要构建水权市场。黄河水权市场应该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鸿雁  
在明确阐述黄河水权转换法律界定的基础上,概述了黄河水权转让农业风险补偿的概念、实质主体,以及费用构成,进而分析了目前黄河水权转让风险补偿确定的形式主体,以及确定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了国内外水权转换补偿主体实践探索的实例,提出了黄河水权转换农业风险补偿主体确定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保障黄河水权转换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新留  
河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是中国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该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以洛阳为中心的大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时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同时也给沿河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灾害严重,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德孝  常云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面临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的两难困境,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目标的实现、使水源区和受水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补偿原理应向水源保护区进行经济利益补偿。主张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模式水源保护区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灿   张永勇   刘玉   张世彦   刘晓洁   王国庆  
黄河水源涵养区(黄河源区、渭河华县站以上和伊洛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水区,辨识其径流的综合变化特征及空间差异,可为分析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与归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当前研究重点关注环境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规律,仍无法全面回答径流情势的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论文以水源涵养区的31个源头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去趋势预置白(Theil-Sen trend-free pre-whitening with Mann-Kendall test,TFPWMK)方法、Sen斜率估计和聚类分析等手段,检测了2000—2020年源头小流域内量级、变率、频率、持续时间和时序5类径流情势特征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辨识了其主要类型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大部分源头小流域的所有流量的量级、高流量变率和低流量频率显著增加,低流量的变率、高流量频率以及所有持续时间和时序指标显著下降。(2)典型径流情势变化在湟水、洮河、渭河下游和洛河对气候变化更敏感,主要为高流量量级显著增加、但时序显著减少,低流量频率显著增加、但总历时和时序显著减少。(3)径流情势特征指标变化可分为3类:第一类占42%,位于洮河、湟水、渭河干支流及伊河干流,表现为量级、变率和频率显著增加,历时和时序显著下降;第二类占35%,位于三大流域分区的上游和下游,表现为变率下降、低流量的其他指标显著增加,而高流量5类指标均显著下降;第三类占23%,位于三大流域分区的中下游,表现为量级和频率显著增加,变率、历时和时序显著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