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8)
- 2023(10317)
- 2022(8762)
- 2021(7816)
- 2020(6324)
- 2019(13990)
- 2018(13881)
- 2017(25396)
- 2016(13893)
- 2015(15492)
- 2014(15699)
- 2013(15647)
- 2012(15173)
- 2011(14331)
- 2010(14937)
- 2009(14010)
- 2008(13617)
- 2007(12325)
- 2006(11681)
- 2005(11195)
- 学科
- 济(81167)
- 经济(81098)
- 管理(34603)
- 业(29392)
- 地方(28169)
- 中国(22772)
- 农(20907)
- 方法(20118)
- 企(19914)
- 企业(19914)
- 学(17642)
- 业经(17297)
- 地方经济(16335)
- 数学(16193)
- 数学方法(16052)
- 环境(15054)
- 农业(14935)
- 发(12884)
- 融(12539)
- 金融(12538)
- 制(12242)
- 银(12065)
- 银行(12050)
- 行(11863)
- 贸(10617)
- 贸易(10601)
- 财(10498)
- 和(10177)
- 易(10062)
- 理论(9696)
- 机构
- 学院(209210)
- 大学(204764)
- 济(91446)
- 经济(89435)
- 研究(85956)
- 管理(70331)
- 中国(65278)
- 理学(57256)
- 理学院(56393)
- 管理学(55430)
- 管理学院(55038)
- 科学(53343)
- 京(45913)
- 所(45360)
- 研究所(40837)
- 财(40729)
- 农(38354)
- 中心(38042)
- 江(34966)
- 范(32493)
- 师范(32186)
- 院(30721)
- 北京(30664)
- 财经(30447)
- 省(29594)
- 农业(29391)
- 业大(29243)
- 州(28866)
- 经济学(28219)
- 科学院(27752)
- 基金
- 项目(128849)
- 科学(100387)
- 研究(94994)
- 基金(90170)
- 家(79656)
- 国家(78960)
- 科学基金(65530)
- 社会(60546)
- 社会科(57302)
- 社会科学(57290)
- 省(52952)
- 基金项目(47467)
- 划(43545)
- 教育(40839)
- 自然(40153)
- 自然科(38944)
- 自然科学(38934)
- 自然科学基金(38168)
- 编号(37287)
- 资助(36824)
- 发(35952)
- 成果(30851)
- 重点(30418)
- 发展(29025)
- 展(28573)
- 课题(28555)
- 部(26480)
- 创(25566)
- 国家社会(24933)
- 创新(24083)
- 期刊
- 济(124073)
- 经济(124073)
- 研究(70794)
- 中国(50409)
- 农(37072)
- 学报(32874)
- 科学(31783)
- 财(28841)
- 管理(28203)
- 农业(25391)
- 大学(24138)
- 融(23886)
- 金融(23886)
- 教育(23823)
- 学学(22661)
- 业经(19946)
- 经济研究(19386)
- 技术(18158)
- 问题(15891)
- 财经(15501)
- 业(13803)
- 经(13594)
- 资源(13521)
- 贸(11460)
- 世界(11374)
- 技术经济(10989)
- 经济问题(10483)
- 国际(10440)
- 发(10347)
- 图书(9951)
共检索到35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天鹏 薛伟 何月庆 李昌明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论文以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指标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天鹏 薛伟 何月庆 李昌明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论文以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指标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金平 李萍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土地总面积为305.7万hm2,其中草地236.1万hm2,占77.2%,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区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该文在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结合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该区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均属于中度和强度脆弱范围,并就此分析了原因,以期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成成 赵雪雁 张丽 江进德 李巍 严江平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安宁
根据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农村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进行农村经济类型划分。按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燕华
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区社会建设是提高移民区城镇化建设水平、促进移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对甘肃省永靖县移民区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移民区特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黄河上游水库移民区的文明和谐。
关键词:
水库移民 社会建设 调查 思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萍 魏金平 谢继全 陈翔舜
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甘肃甘南黄河源区“中华水塔”的统计年鉴为资料依据,在对该区进行了现地考察以后,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功能区:重点保护区、修复治理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分别对三个功能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果:重点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略有盈余(1.4644),而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承载力出现亏损(-0.8230),修复治理区的生态承载力介于两者之间,略有盈余(0.2312)。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甘南黄河源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鹏 马存霞 魏丽 程静 魏静宜 曾端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海莉 赵雪雁
草地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环境资源法学者也开始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针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满负荷、超负荷开发利用草原,导致草原资源严重破坏和不断退化的具体情况,从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以及立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自力 郑秀峰 赵楠 杨鹏晔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黄河水资源作为河南省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也是河南省率先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比较优势所在。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构建黄河供水网,是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瓶颈,促进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应把引黄供水、构建黄河水网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现有黄河水网质量,进一步拓宽黄河水资源利用空间,形成河南全省范围内的黄河水资源网。
关键词:
黄河水资源 经济生态发展 黄河供水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尹全洲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金融环境的基本判断 (一) 区域内民族经济存在严重的非货币化的倾向。所谓货币化是指在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货币化程度的深化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在产品生产即直接管理的命令经济模式下,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人为的抑制。与商品经济受到抑制相并存的另一种经济现象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与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琴
创新发展是黄河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金融服务黄河上游地区创新发展中,存在市场金融主体发展不充分、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生态涵养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数字金融发展缓慢等问题。为此,应建立适合黄河上游地区创新发展特点的投融资体系,构建财政科技支出为主体、市场科技金融为支撑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市场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晶 包维楷 庞学勇 范建容 杨阿强
为了预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对下游干旱河谷演变的影响,开展了对泸定县城以上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河谷生态需水量为能够维系干旱河谷生态功能的基本环境目标、恢复干旱河谷生态景观的生态系统所需求的水量;②研究区干旱河谷总面积1185.00km2,其中干暖河谷250.11km2,干温河谷934.89km2;③考虑输沙需水时,维持研究区干旱河谷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6.3×108m3,其中干暖河谷最小为58.8×108m3,干温河谷最小为97.4×108m3,不考虑输沙需水时,最小生态需水量仅为58.3×108m3;④河道外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5.7%;⑤考虑输沙需水...
关键词:
生态 干旱河谷 大渡河上游 生态需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红艳
规划建设黄河上游经济带是促进甘青宁三省建立区域优势互补机制,解决地区经济凹陷、缩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立足三省实际,从政策、区位、资源、能源、交通、生态优势条件分析入手,探讨经济带建设仍面临的诸如城市规模偏小、竞争力弱、城乡差距大、增长方式转变深层次矛盾多、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不利因素。提出建立黄河上游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即遵循科学规划、区域一体化、循序渐进、产业支撑四个原则,突出协调发展联席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产业体系、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及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体系的构筑六项重点工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路慧玲 刘霜 严江平
生态补偿是非常有效的解决世界生态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农户作为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承担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属国家级限制开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项目的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所致;②受生产方式的影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农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强于半农半牧区、纯牧区;③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因素是农户对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满意度,其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