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3)
- 2023(3550)
- 2022(2931)
- 2021(2641)
- 2020(2181)
- 2019(5057)
- 2018(4832)
- 2017(8347)
- 2016(5011)
- 2015(5486)
- 2014(5222)
- 2013(5496)
- 2012(5209)
- 2011(4765)
- 2010(4735)
- 2009(4267)
- 2008(4066)
- 2007(3451)
- 2006(3160)
- 2005(2780)
- 学科
- 济(20351)
- 经济(20340)
- 业(13867)
- 管理(9751)
- 农(9603)
- 方法(8120)
- 企(7790)
- 企业(7790)
- 地方(7400)
- 农业(7349)
- 数学(7181)
- 数学方法(7126)
- 学(6511)
- 中国(5613)
- 业经(5071)
- 环境(4282)
- 贸(3534)
- 贸易(3529)
- 和(3484)
- 易(3399)
- 地方经济(3280)
- 劳(3115)
- 劳动(3109)
- 生态(2939)
- 发(2913)
- 划(2908)
- 人口(2888)
- 资源(2817)
- 技术(2791)
- 动力(2631)
- 机构
- 学院(72365)
- 大学(69961)
- 研究(30636)
- 济(27754)
- 经济(27283)
- 管理(24316)
- 科学(23305)
- 农(21167)
- 理学(21118)
- 中国(21090)
- 理学院(20705)
- 管理学(20250)
- 管理学院(20129)
- 所(17485)
- 农业(16872)
- 研究所(16505)
- 业大(15590)
- 京(15227)
- 中心(13523)
- 州(13039)
- 省(11946)
- 科学院(11518)
- 江(11136)
- 院(10795)
- 农业大学(10754)
- 范(10652)
- 师范(10521)
- 南(10305)
- 财(10154)
- 室(9754)
- 基金
- 项目(55777)
- 科学(43054)
- 基金(40041)
- 家(38136)
- 国家(37801)
- 研究(35144)
- 科学基金(30848)
- 省(23325)
- 自然(22300)
- 基金项目(21982)
- 自然科(21761)
- 自然科学(21751)
- 社会(21675)
- 自然科学基金(21343)
- 社会科(20500)
- 社会科学(20494)
- 划(19387)
- 资助(15766)
- 教育(14739)
- 重点(13553)
- 发(13011)
- 编号(12764)
- 计划(12498)
- 科技(12039)
- 创(11326)
- 部(11007)
- 创新(10733)
- 科研(10722)
- 业(10467)
- 农(10093)
共检索到10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强 张立峰 何毅 姚圣 曹胜鹏 赵占骜
自2003年开始甘南藏族自治州推行了“退耕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对区域植被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针对甘南州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间响应机制的研究尚不明晰,且关于该区域植被NPP时空特征变化及重心迁移的探讨尚少。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利用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模型估算了甘南州2000-2019年植被NPP,分析了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NPP与NDVI、气温、降水以及太阳辐射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植被NPP年均值为621.79 g·m~(-2),96.63%区域呈现为增长趋势。2) 2000-2019年植被NPP重心整体呈现西北向东南迁移,东南部植被NPP增速高于西北部。3)植被NPP与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间整体上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北部边缘及东部中心地带呈负相关关系。4)林地、灌丛、草地的NPP均呈稳定增长,湿地类型下除NPP外气温亦呈明显增长。本研究可为评价生态质量及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起鹏 王倩 张春花 卓玛兰草
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
关键词:
玛曲草地 植被覆盖度 驱动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强 陆荫 郭翔 吴玮
基于甘南州1990-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对甘南州景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30年甘南州草地和林地是主要用地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达96%以上,草地是发生用地类型转移和变化最大的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呈现阶段特征,2010年之前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活跃,2010年后受各项政策保护土地利用变化趋于平稳。(2)1990-2020年甘南州景观生态风险状况略有改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由0.3942降低至0.3915,高生态风险面积持续下降。耕地在高生态风险面积占比由60.64%降低到57.96%.(3)1990-2020年甘南州景观生态风险呈正相关,Moran’s I指数持续降低表明其空间聚集关联程度在减弱,根据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在州域尺度下划定生态风险空间线,不同区域应开展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慧君 谢亚巍 曹聪 何松 杨洵 姜巽 龚思宇 杨正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的影响规律,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MOD17A3HGF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和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趋势分析和偏导数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1~2020年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特征,量化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贡献,并探讨引起NPP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重庆市NPP均值为620.29 gC m~(-2),空间上植被NPP呈现沿长江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分布格局。(2)近20 a重庆市NPP整体以5.38 gC m~(-2)a~(-1)速率变化,变化趋势以显著升高为主;岩溶区域NPP升高和降低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90.04%和9.96%。(3)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气候变化对NPP变化的贡献大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负向作用更为明显。非岩溶区域NPP变化主要气候影响,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负向作用面积占比更大。岩溶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贡献相当,气候因子对NPP变化的负向作用面积占比(33.11%)大于人类活动(28.51%)。生态工程的实施促进了NPP的提高。(4)驱动力分析表明,研究区NPP变化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作用,但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重庆西部和东北部NPP升高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中部NPP升高主要受气候变化主导;渝东南等岩溶区域NPP升高受人类活动主导作用更为明显,而气候条件对岩溶区域植被NPP的负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侯彩霞 路慧玲 张方圆 张亮
社会资本是继"人力资本"后另一个解释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重要工具。为了深入解析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该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分析了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并解析了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资本总量为3.42;②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农户社会资本得分最高的是信任维度,最低的是社团参与维度;③影响信任维度的主要因素有区内农户的财富差异、区内农户的异质性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影响社团参与维度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④在影响社会资本的因素里,宗教信仰对...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农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子量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流入藏区城市,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居乐业是藏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基于藏区城市合作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以及生活境遇,发现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户籍差异和一定程度的族际差异,并且其就业层次、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状况受到自身教育水平、公共产品供给等因素的约束,体现出城市融入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引申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卓玛措 刘梅芳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特色产业的支撑,农村小水电建设近年来成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业发展银行甘南州分行支持水利及小水电建设取得一定效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践行。同时也存在诸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认识不足、有效管制缺乏、贷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贷款管理,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降低运营风险等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巍 王祖静
首先运用GIS和GS+软件,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空间变差函数,找出各区域之间可达性值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旅游资源可达性的关键因素。发现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明显好于低等级资源,并且相同时间内的等时圈扩散较大,主要是由于高等级旅游资源分布于高等级道路系统周边,低等级资源大多交通不便。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蚁群算法(ACO)编程,找出各级旅游资源之间的闭合回路,按照地形交通因素提取回路的最短出行路径,以期为游客合理选择旅游景点和规划出行路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可达性 GIS 甘南州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岳敏 魏奋子
本文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区域——甘南州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甘南州本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效率很低。因此应采取措施优化能值投入结构,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政平 路宏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族群 心理适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哈金芳
基于大量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对甘南州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消费品市场竞争不充分、居民消费意愿低、消费外流现象严重等因素是导致甘南州消费品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出创新消费模式、突出消费品市场民族特色、吸引流入式消费、激发当地居民消费意愿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政平 路宏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族群 心理适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颂耀 王泽民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草场的生态功能具有涵养水源、固碳吐氧、水土保持等功能,这些生态功能的价值需要通过会计估算体现出来,而价值的实现则需要通过生态价值的补偿来实现。制约生态价值补偿的因素则是补偿的依据,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草场的等级、面积来进行生态价值补偿。通过对甘南牧区草场生态价值的会计估算,得出草场生态价值的总价值,为生态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生态会计 草场 生态价值 补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大胄 刘尚旭 李世存
藏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质量问题,是影响藏区整体教育质量和藏族学生核心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关乎藏民族能否较快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本文采用调查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理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理科教师队伍来源单一,"藏汉双语型"教学人才缺乏,综合素质偏低;文理学生比例失衡,理科学生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理科教学实验严重不足;理科课程教材的适应性较差。由此提出主要对策:加强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构建开放融合的教育体系;逐步解决理科师资及"藏汉双语"师资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藏区 中小学 理科教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师守祥,周兴福,张志良
Gannan Campo is headstream of some large rivers in our country,so its pasture profection is not only concern t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wlfare construction in Gannan Tibet Autonomous prefecture,but also to all the country,especially to the ecological safty for the mid region of huang river.Having ecological immigration and headsman settling is one of the valid ways for pasture perfection and impuls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e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use the investigating data of this region to analyze the immigrating setting's dynamical mechanism and effect,on this base,bring forward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better taking this project.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牧民定居 甘南高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方性知识融合学校道德教育教学的初步探讨——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例
多维整合:藏区本土文化课程开发的新途径——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玛艾镇藏族小学为例
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问题研究——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查
农牧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教育中的“两难”问题与深化综合改革的思路——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草岔沟村为例
藏区大尺度同质景观格局背景下风景道的建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思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
基于“供给侧”的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为例
制度创新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