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0)
- 2023(8122)
- 2022(6219)
- 2021(5522)
- 2020(4568)
- 2019(9900)
- 2018(10106)
- 2017(18095)
- 2016(10781)
- 2015(12319)
- 2014(12162)
- 2013(11598)
- 2012(10653)
- 2011(9640)
- 2010(9691)
- 2009(8730)
- 2008(8475)
- 2007(7597)
- 2006(6875)
- 2005(6376)
- 学科
- 济(37045)
- 经济(36996)
- 管理(21451)
- 业(21267)
- 企(15384)
- 企业(15384)
- 学(14159)
- 农(13482)
- 中国(13316)
- 方法(11896)
- 数学(9864)
- 业经(9756)
- 数学方法(9690)
- 地方(9647)
- 农业(9250)
- 理论(8284)
- 财(7541)
- 制(7304)
- 发(6966)
- 教育(6319)
- 教学(6280)
- 土地(6204)
- 环境(6008)
- 贸(5601)
- 贸易(5596)
- 体(5582)
- 银(5538)
- 发展(5537)
- 展(5518)
- 融(5503)
- 机构
- 学院(149666)
- 大学(148973)
- 研究(63487)
- 济(50680)
- 经济(49368)
- 科学(45872)
- 管理(45704)
- 中国(45290)
- 农(39789)
- 理学(38513)
- 理学院(37833)
- 管理学(36692)
- 管理学院(36467)
- 所(35878)
- 京(34291)
- 研究所(33382)
- 农业(32025)
- 业大(30048)
- 中心(27361)
- 江(24516)
- 院(23452)
- 省(23227)
- 财(23120)
- 范(22824)
- 师范(22437)
- 北京(21808)
- 科学院(20848)
- 技术(20361)
- 室(20313)
- 农业大学(20310)
- 基金
- 项目(106500)
- 科学(81284)
- 基金(74622)
- 家(70940)
- 国家(70396)
- 研究(70390)
- 科学基金(56438)
- 省(43263)
- 社会(40486)
- 自然(40289)
- 基金项目(39300)
- 自然科(39283)
- 自然科学(39266)
- 自然科学基金(38521)
- 划(37995)
- 社会科(37969)
- 社会科学(37953)
- 教育(33012)
- 资助(29894)
- 编号(28200)
- 重点(26764)
- 发(24172)
- 计划(23625)
- 成果(22787)
- 科技(21910)
- 课题(21865)
- 部(21753)
- 创(21375)
- 科研(20904)
- 创新(20140)
共检索到232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王跃思 黄蓉 石小伟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沟蚀及修路等人为影响,尕海泥炭沼泽地出现退化现象。为了查明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该区域4种不同退化阶段泥炭沼泽地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程度的加剧,0~40 cm层土壤平均容重逐渐增大,总孔隙度逐渐减小,且容重和孔隙度在土壤剖面自然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水解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铵态氮呈增大趋势,全磷、全钾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均沿土壤剖面分布呈波动性变化;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均为未退化最大,中度退化最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维伟 孙文颖
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程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研究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被退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退化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酶促反应效率,且这种影响随土层深度变化有所不同。四种植被退化阶段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均值总体上(0~100 cm)表现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不同土层中,2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中度退化>轻度退化;0~10 cm土层中淀粉酶和纤二糖酶中度退化阶段活性值较高;20~100 cm土层中蔗糖酶重度退化阶段活性值最高,纤二糖酶活性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同一退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含量、蔗糖酶和纤二糖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40 cm土层中活性值有所上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 植被退化 土壤酶 土壤有机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满秀玲 刘斌 李奕
对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漂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40g/kg,平均碳密度为88.99kg/m3,碳储量为35.40kt/km2,且10~20cm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修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平均碳含量为98.74g/kg,碳密度为56.27kg/m3,碳储量为20.03kt/km2。2类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和速效磷垂直变化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漂筏苔草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修氏苔草湿地,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271%、548%、132%和216%。漂筏苔草湿地4...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草本泥炭沼泽 土壤有机碳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昌 张曼胤 郭子良 史玉虎 庞宏东 杨佳伟
湿地生态系统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已成为当前探索群落生态动态过程的热点.然而,人类活动对沼泽湿地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尚未明确.以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索植被—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以期为该区域湿地保护恢复提供决策支撑.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泥炭沼泽比较,放牧区沼泽草甸和退耕区沼泽草甸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碳磷比、氮磷比显著降低(50%~90%),对碳氮比无显著影响.旅游干扰区沼泽除了显著降低土壤氮磷比外,其它无显著变化.放牧区沼泽草甸、退耕区沼泽草甸植被磷含量较泥炭沼泽和旅游区沼泽明显增加(40%~130%),植被碳、氮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泥炭沼泽比较,旅游区沼泽、放牧区沼泽草甸和退耕区沼泽草甸植被碳磷比显著降低(30%~50%),但植被碳氮比和氮磷比数据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比数值均小于阈值14,表明了该区域泥炭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可能导致沼泽趋向富磷植被生长,为该区域沼泽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文业 戚登臣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孙飞达 刘振恒 朱丽
采取样方法,对玛曲县高寒中度退化草地的植物种群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以莎草植物(嵩草)为绝对优势种,杂类草(金莲花)为主要伴生种。非优势种垂穗披碱草、甘青青兰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0.913和0.911,而绝对优势种嵩草和主要伴生种金莲花的生态位宽度较低,分别为0.906和0.641。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0%的种对约占种群总对数的42.29%。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040的种对,约占种群总对数的20.55%。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两个种群,种对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如种对乳白香青和毛茛0.082),而生态位窄的物种相互间生态位重叠比例较小(如种对二裂委陵菜和金莲花0....
关键词:
高寒退化草地 生态位特征 生产力 玛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海波 张明阳 王克林 秦建新 符静
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降水贮存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其总量上升了1.61×108 m3,上升的经济价值为1.08×108元。森林生态系统是主要贡献者,三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为69.2%、69.5%和69.9%。不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排序为森林>农田>灌丛>草地>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湿地>森林>草地>灌丛>农田。水源涵养功能主要集中在较高、中和较低等级,三者总面积比例三个年份分别为97.2%、97.0%和96.9%;各等级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宜明 李毅 曹秀文 刘锦乾
定量分析不同密度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28块7种不同密度梯度的云杉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贮水性能等。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土壤持水量、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持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而土壤容重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分土壤容重最小(1.09 g/cm3),总孔隙度较大(58.99%),有机质含量最高(9.12%),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多(44.41 t/hm2),最大持水量较高(166.67 t/hm2),是密度为3 000株/hm2林分的4.49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3 898.93 t/hm2)。2)根据林地总贮水量评价的涵养水源功能依次为林分密度1 550株/hm2(4 068.36 t/hm2)>密度1 750株/hm2(3 945.32 t/hm2)>密度1 350株/hm2(3 698.39 t/hm2)>密度1 060株/hm2(3 484.10 t/hm2)>密度2 300株/hm2(3 157.60 t/hm2)>密度850株/hm2(2 915.03 t/hm2)>密度3 000株/hm2(2 820.81 t/hm2)。3)在该研究的林分密度范围内,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分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最佳。
关键词:
云杉人工林 土壤特性 水源涵养 林分密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礼清 孙泽平 李德文 黄俊忠
运用以空间代替时间,以糙野青茅草地、柳树灌丛、白桦林、混交林、冷杉林为植物自然恢复的序列,采用环刀法和实地调查-水浸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和地被物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加大、随植被恢复而降低;土壤持水能力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随植被恢复而增加,表现为混交林>冷杉林>柳树灌丛>白桦林>草地;地被物储量及其持水能力随植被恢复极显著增加,其组成由草地的凋落物为主到冷杉林时以苔藓为主;生态系统土壤和地被物的持水能力随着恢复而显著提高,表现为混交林>冷杉林>柳树灌丛>白桦林>草地。因此,亚高山植被自然恢复能显著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的土壤和地被物持水,适度增加阔叶树亦有利于促进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运军 张树文 侯伟 张养贞 包春红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民地对耕地和湿地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耕地和湿地年变化率随居民地年变化率大小变化而变化。各期间三类地物都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主要转换模式是湿地-耕地和耕地-居民地。基于居民地、耕地扩张及湿地退缩强度空间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居民地扩张强度大小不仅影响后两者的强度大小,同时居民地扩张强度空间格局也规定了后两者的动态变化空间格局。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居民地 耕地 湿地 动态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张岩岩 何伟 田蓉 钟鑫 韩世松 李思思 王俊杰 陈文方 杨阳 陈侈 邓晗 文英 崔雅婷 李茜 王璇 彭菁菁 高鑫 唐义
在2007年8月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在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自制简易模拟装置进行现场模拟实验,深入研究了泥炭藓沼泽湿地对不同浓度的金属污染物镉(Ⅱ)、铜(Ⅱ)、铅(Ⅱ)、锌(Ⅱ)的净化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沼泽湿地对各种金属污染物都有很强的去除能力,2小时后的去除效果强弱顺序为Pb>Cu>Cd>Zn;4种金属任一时刻的去除速率都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初始浓度先于高初始浓度达到平衡;泥炭藓沼泽湿地的稀释功能在污染物去除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双常数速率模型得到了去除速率与实验时间的关系;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修改后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泥炭藓沼泽湿地去除金属污染物的动态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赵雨森 杨洪学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土壤 水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兴成 熊仕娟 李渝 张雅蓉 刘彦伶 阳路芳 蒋太明
【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土壤 水源涵养量 空间变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霞 崔霞 何晓菲 姜澜 徐睿
水源涵养是柴达木盆地生态服务的主导功能之一,对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气象、土壤、地形等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水源涵养功能的冷热点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草地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的植被类型,占盆地总面积的30.00%,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带,1980–2018年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 1980–2018年柴达木盆地平均年产水量和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32.17×10~8和12.17×10~8 m~3,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显著,空间上由四周山区向盆地中心递减,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比较一致,海拔3 500 m以上的山地水源涵养量约为柴达木盆地总水源涵养量的91.39%,草地是柴达木盆地主要的水源涵养植被,其水源涵养总量占盆地总水源涵养量的95%。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量从1980–2018年呈逐年增长趋势,高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量提升的主导因素。3)柴达木盆地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盆地东部、东南部及南部山区,占柴达木盆地总面积的10.93%,该区域降水丰富,主要分布着中高覆盖度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持水能力较强,水源涵养功能强。冷点区域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中部及西北部,植被稀疏且降水量少,蒸散量高,水源涵养功能低。本研究明确了柴达木盆地水源涵养的重点区域和草地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可为制定盆地草地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军红 余国营 张玉霞
基于对向海沼津湿地土壤形成条件和主要成土过程的研究 ,将其沼泽土壤划分为 4个亚类型 ,并分别描述了各自的分布规律和剖面特征。在向海沼泽湿地土壤盐渍化、沙化、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大前提下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沼泽土壤特征 可持续利用 向海沼泽湿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郭建斌 邓秀秀 刘泽彬
为了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土壤的潜在水源涵养功能,以荒草地和农用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对照,于2011年5月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上挖掘土壤剖面,并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入渗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首次对该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潜在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为荒草地(1.25 g/cm3)>农用地(1.22 g/cm3)>松栎混交林地(0.82 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为松栎混交林地(87.40%)>荒草地(45.87%)>农用地(38.95%);松栎混交林地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最好,农用地最差。运用坐标综合...
关键词:
秦岭 混交林 森林土壤 水源涵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