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2)
2023(8573)
2022(7804)
2021(7523)
2020(6233)
2019(14612)
2018(14637)
2017(28489)
2016(15597)
2015(17579)
2014(17609)
2013(17473)
2012(15857)
2011(14218)
2010(13897)
2009(12544)
2008(12027)
2007(9945)
2006(8555)
2005(7214)
作者
(44512)
(36712)
(36422)
(34632)
(23271)
(17627)
(16473)
(14678)
(13917)
(12937)
(12687)
(12189)
(11476)
(11382)
(11302)
(11176)
(11028)
(10944)
(10357)
(10249)
(9154)
(8815)
(8719)
(8253)
(8177)
(8153)
(8087)
(7944)
(7322)
(7290)
学科
(59324)
经济(59257)
管理(43751)
(41404)
(34891)
企业(34891)
方法(29643)
数学(25644)
数学方法(25362)
(15608)
中国(14536)
(13996)
(13753)
业经(13229)
地方(12780)
理论(10558)
农业(10551)
(10424)
(10079)
贸易(10074)
(9758)
技术(9717)
环境(9657)
(9231)
财务(9174)
财务管理(9160)
(9155)
教育(8893)
企业财务(8666)
(8451)
机构
大学(216926)
学院(214726)
管理(90282)
(80311)
理学(79298)
理学院(78443)
经济(78418)
管理学(77125)
管理学院(76753)
研究(69151)
中国(48773)
(45970)
科学(45248)
(34891)
(34296)
业大(33791)
(33731)
研究所(31714)
中心(31014)
北京(29031)
(29013)
财经(28886)
师范(28782)
(28769)
农业(26586)
(26342)
(25213)
(24535)
师范大学(23508)
商学(22662)
基金
项目(155469)
科学(121548)
研究(113817)
基金(112213)
(97316)
国家(96503)
科学基金(83037)
社会(69457)
社会科(65652)
社会科学(65634)
(61109)
基金项目(60929)
自然(55472)
自然科(54123)
自然科学(54111)
自然科学基金(53113)
教育(51799)
(51432)
编号(47311)
资助(45870)
成果(37808)
重点(34000)
(33793)
(32503)
(32334)
课题(31765)
创新(30033)
科研(29807)
项目编号(29395)
大学(28902)
期刊
(83957)
经济(83957)
研究(61624)
中国(35769)
学报(34929)
科学(32185)
管理(31352)
(30564)
大学(25974)
教育(24657)
(24513)
学学(24287)
农业(22239)
技术(18268)
业经(14540)
(14299)
金融(14299)
图书(13355)
财经(12974)
经济研究(12729)
理论(11685)
科技(11394)
实践(11075)
(11075)
问题(10915)
(10825)
(10819)
情报(10319)
技术经济(10154)
现代(9876)
共检索到295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林  
甘、宁、青历史旱灾研究袁林一、频次分析结论笔者分6个时期,对西汉至民国甘宁青地区历史旱灾作了频次分析,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1.西汉至民国年间,平均约3年(2.88年)中就有五年发生旱灾。隋至民国时期的1369年中旱灾发生年为601年,平均约2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笑歌  刘和平  王秀颖  梁凤国  万金红  张玉龙  
以历史旱灾记录为数据源,以县域为面积单元,以不同年代降水量距平的空间分布为参照,研究并分析了辽宁省1949~2009年以来旱灾发生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干旱县数比率平均值为49.3%,大多数年份在30%以上;夏季、春季干旱县数比率平均值分别为40.7%、33.4%,秋季、冬季则分别为11.8%和12.0%,即夏季、春季发生干旱县的比例明显高于秋季和冬季。辽宁省各地发生干旱的频率以辽西北和辽东半岛为最高,多数县市在50%以上;丹东和铁岭地区大部以及本溪西部和沈阳北部次之,为40%~50%;抚顺和本溪东部以及铁岭东部再次之,为30%~40%;而沈阳南部、辽阳、盘锦、营口北部最低,为26%~30%。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年尺度干旱频率辽西北大部分县市基本保持稳定,达50%以上,其他地区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70年代与50年代和60年代相反,辽东半岛、辽东丘陵地区上升至50%以上,而辽西北地区下降到20%~50%;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干旱频率空间格局又与50年代和60年代类似,干旱多发生区主要在辽西北和辽东半岛。辽宁省干旱灾害频率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干旱灾害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春艳  白永平  
甘宁青段经济带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富集了全带大部分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文章首先确定了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指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产地与交通枢纽,黄河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屏障和国防安全重镇,然后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振军  
该文以甘肃省西峰区为例,依据该区1981年~2012年期间历年的玉米实际单产数据,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建立趋势拟合方程,应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估算了该区1981年~2012年期间的玉米趋势单产产量,并根据实际单产产量和趋势单产产量分离出旱灾单产产量。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降水量指数下玉米实际单产产量相对趋势单产产量的减产率,设计出玉米旱灾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指数,并根据不同程度干旱灾害的灾损率和与之对应的发生频率厘定出玉米旱灾保险的总投保费率。试图为当地政府完善玉米旱灾保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的建议,为开展其他农作物保险提出可供借鉴的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江涛  张贵  肖化顺  杨志高  余谦  
【目的】为减少因林地旱灾带来的森林资源损失,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BP)建立林地旱灾风险预警模型对湖南省林地旱灾风险进行实时预警,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合理配置应急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提取到的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数据提取到的降水量(JYL)和连续无雨日(CDWR)、高程(GC)、坡度(PD)、坡向(PX)、植被类型空间分布(ZB)等8个因子为自变量,以LST与NDVI反演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为因变量,基于PSO-BP算法建立林地旱灾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未来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来表征林地干旱程度,并以当日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以湖南省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2日的遥感数据提取的风险因子构建PSO-BP林地旱灾风险预警模型,预测2019年10月2—4日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的相关系数R值均达到了0.9以上,预测结果准确度高,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的林地旱灾风险情况。从实测结果可知,2019年10月4日湖南发生了旱灾,发生的地点集中在永州市、郴州市以及株洲市的南部区域,湘西小部分区域也有些许旱情,其余区域都无旱;10月4日是旱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但在10月2日已经有了干旱的苗头,且由于连续无雨日过长,干旱情况将持续加重;到了10月3日,干旱情况已经非常严峻,湘南等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直到10月4日,干旱情况再次加重,该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结论】构建的PSO-BP林地旱灾风险预警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湖南省林地旱灾风险进行预警,为林地旱灾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以近代"丁戊奇荒"和1920年华北大旱等旱灾为例,从森林植被剥离会引起旱灾,旱灾对森林植被的损害,大旱及其引起的大饥荒后因人类活动强度减弱部分地区自然植被又得到恢复的现象,以及营造森林防止旱灾等4个方面对森林和旱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当时学者关于旱灾与森林关系的研究水平进行了评述。其中,关于旱灾对森林的损害,与大旱后人类活动强度减弱引起自然植被恢复的内容是以往研究中忽视的地方。研究认为,森林与旱灾存在互相作用的复杂关系;在防止旱灾思想方面,近代一些林学家夸大了森林影响气候的作用,而非林学研究者更加注意以综合措施应对旱灾,这对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芬  于文金  张建新  朱凤琴  刘英丽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干旱是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灾害。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损失的加剧,减灾工作得到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科技工作者开始了包括干旱在内的自然灾害的评估工作。本文旨在把握干旱灾害评估的研究现状,力求对干旱灾害评估各个方面的研究做出较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以期达到促进中国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目的。文章从干旱指标、干旱评估理论、干旱评估方法以及干旱评估类型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现有干旱评估研究多侧重于农业干旱和区域单品种干旱灾情的特征研究,缺乏从系统的角度综合研究干旱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应等区域灾害系统的模拟研究,干旱评估模型结果不能反映干旱带来的系统影响。未来的干旱评估研究要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任远  鲁仕宝  黄强  
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宪功  徐雪强  古帅  王尚义  牛俊杰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1744—1823年间中度旱灾增加,轻度中度旱灾交替发生,旱灾频次提高;1824—1949年间,灾害频次大幅增加,大旱灾和特大旱灾频繁发生,灾情持续时间延长,呈现频次逐渐增加、等级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发生季节看,夏季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次为春季和秋季。从地域分布上看,旱灾的发生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该区旱灾的发生与气候波动有直接关系,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张宁宁  袁吉  刘新  
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并综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辽宁朝阳地区干旱年份进行预测。经检验,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可预测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抗旱措施,为辽宁朝阳地区干旱研究及其治理提供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艳林  
甘肃近代史上的几次特大旱灾及严重影响赵艳林甘肃是全国降水量稀少的省份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5~900毫米,至解放前森林覆盖率还不到3%。甘肃河西的北部、西部属干旱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在50~200毫米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晏  杨保军  
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老字号企业利用社会网络资本获得有价资源和信息所创造价值的大小。通过对甘宁青地区的32家老字号企业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嵌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嵌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对老字号企业适应消费市场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耀坤  马洪雨  
甘青宁新西北少数民族经济区的构建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推进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均衡发展,是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地区稳定、民族和谐的必然要求。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虽然只是一种制度设想,但是却为西北四省区的发展定位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各项政策的协调,提供了新的解读和研究视角,期待能够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的重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谢辉  王磊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华林  龙梦洁  李芳  
旱灾不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等级最重,却是受灾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旱灾的缓发性、后延性、复杂性特征,容易引发饥荒、贫困、政治冲突甚至社会动荡等风险,故旱灾的风险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自然灾害管理或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对旱灾等自然灾害管理的作用有限,"综合风险防范"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的旱灾风险管理采用救助式管理模式,应对有余,防范不足。以HFA框架和国际减灾战略(ISDR)所提倡的"减轻灾害风险,降低社会脆弱性"为宗旨,对旱灾等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防范,使之成为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部分,乃是确保农业丰产丰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