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1)
2023(4739)
2022(3903)
2021(3645)
2020(3022)
2019(6970)
2018(6663)
2017(12738)
2016(6985)
2015(7638)
2014(7252)
2013(7248)
2012(6861)
2011(6317)
2010(6373)
2009(5597)
2008(5706)
2007(5054)
2006(4456)
2005(4010)
作者
(20273)
(17375)
(17176)
(16424)
(11146)
(8281)
(7576)
(6563)
(6547)
(6247)
(6105)
(5789)
(5688)
(5573)
(5511)
(5298)
(5139)
(5109)
(4999)
(4980)
(4303)
(4247)
(4138)
(4101)
(3973)
(3898)
(3805)
(3568)
(3501)
(3450)
学科
(29833)
经济(29794)
管理(17743)
(16502)
方法(14924)
数学(13437)
数学方法(13272)
(12400)
企业(12400)
(12091)
贸易(12089)
(11914)
(11148)
(8991)
中国(8059)
(7979)
出口(7975)
出口贸易(7975)
(7902)
(7322)
业经(5577)
农业(5241)
地方(4944)
(4928)
环境(4659)
(4566)
金融(4565)
技术(4539)
财政(4297)
(4265)
机构
大学(104287)
学院(100702)
(45332)
经济(44633)
研究(36989)
管理(36655)
理学(32381)
理学院(31932)
管理学(31224)
管理学院(31036)
中国(26802)
科学(23270)
(21783)
(21368)
(19009)
(18660)
研究所(17635)
财经(17330)
中心(16122)
经济学(16121)
(16037)
业大(15559)
(15107)
经济学院(14932)
农业(14830)
(13868)
师范(13721)
(13362)
北京(13217)
财经大学(13129)
基金
项目(72580)
科学(58201)
基金(56010)
(50240)
国家(49903)
研究(49855)
科学基金(42352)
社会(34126)
社会科(32541)
社会科学(32533)
基金项目(29307)
自然(27601)
自然科(27060)
自然科学(27049)
自然科学基金(26607)
(26314)
(23153)
教育(23122)
资助(22942)
编号(17639)
(17208)
重点(16752)
国家社会(15566)
(15234)
教育部(14896)
(14829)
科研(14459)
成果(14400)
创新(14039)
人文(13858)
期刊
(44508)
经济(44508)
研究(30117)
学报(19868)
中国(18371)
科学(17332)
(16537)
(15571)
大学(14997)
学学(14131)
管理(12925)
农业(11215)
教育(9025)
财经(8870)
(8603)
(8371)
金融(8371)
经济研究(8155)
(7671)
国际(7228)
问题(6877)
技术(6750)
业经(6201)
(6163)
世界(5605)
(5557)
统计(5257)
业大(5016)
技术经济(4822)
资源(4751)
共检索到14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朱其权  龙立荣  
如何提升应聘者的公平感、降低拒聘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是招聘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甄选过程采取纵向研究设计,以416名应届毕业生求职者为样本,分别在应聘前、应聘后结果知晓前和结果知晓后3个时点收集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察落选者报复意愿的预测变量、甄选程序公平感的来源及其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吸引力和雇佣期望对应聘者的甄选程序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工作吸引力、甄选程序公平对落选者的报复意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雇佣期望和消极情感对报复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甄选程序公平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良好的工作设计和合理公平的招聘过程有助于降低招聘的负面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庆娟  张义明  
基于组织公平理论受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前提,本文考察了中国文化下的甄选程序公平原则。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文化影响面试程序公平原则,中国的面试程序公平原则有别于北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伟萍  庄爱玲  
本文以产品、道德因素为标准,研究界定产品性能型、公司道德型,以及道德-性能复合型三类品牌负面曝光事件,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三类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对竞争品牌和行业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道德-性能复合型品牌负面事件溢出范围最广,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对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具有两面性,且负面溢出比例较大;公司道德型和道德-性能复合型事件对行业仅产生负面溢出,产品性能型负面事件对行业会产生正面和负面溢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黎  吕巍  
过去关于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危机产品拥有者的研究,然而品牌延伸的广泛应用使得危机产品非拥有者也有可能是其延伸品牌的使用者,因此研究产品伤害危机对非拥有者的影响也很重要。文章发现,产品伤害危机对延伸品牌的负面溢出效应对拥有者影响更大,而对非拥有者影响较小,但是当公司的响应策略越偏向积极承担责任时,非拥有者比拥有者更容易受到感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对危机产品的延伸品牌表现出更好的态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兴东  郭锦墉  陈胜东  
农产品区域品牌负面信息不仅会对区域内的生产经营者产生影响,还会向其他类似品牌溢出。本文以364个普通消费者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负面信息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负面信息可靠性越高、强度越低、传播的范围越广,顾客越倾向于焦点品牌的个体归因,此时对于类似品牌容易出现对比效应,反之则倾向于群体归因,出现传染效应;品牌间的感知相似度在负面信息对责任归因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感知相似度越高,顾客的群体归因越强,感知相似度越低,顾客的个体归因越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武  
特质面试是一种主要针对应聘者的个性、职业志趣、价值观、以及潜质等关键个性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而寻找人与职位匹配、人与组织匹配及动态匹配的人才而进行的面试方法。它有助于企业在选聘工作中寻找到与岗位、团队和企业均匹配的可用人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星  
影响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因素分为三大类,一是政策因素,二是市场因素,三是成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体系,并对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建立的体系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不足和改进方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晶蕾  银成钺  郭帅  
本研究基于消费者思维方式的视角,检验了"星二代"负面信息对"星一代"代言的负面溢出效应,名人形象感知以及"星一代"事后反应对负面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2(思维方式:整体性与分析性)×2("星一代"名人形象感知:正面与负面)×2("星一代"事后反应:承认与否认)被试间实验的方法,发现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相比,整体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感知到"星二代"与"星一代"代言人间更高的相似性;面对"星二代"的负面信息时,整体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的负面溢出效应大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并受到名人形象感知以及"星一代"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晶蕾  银成钺  郭帅  
本研究基于消费者思维方式的视角,检验了"星二代"负面信息对"星一代"代言的负面溢出效应,名人形象感知以及"星一代"事后反应对负面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2(思维方式:整体性与分析性)×2("星一代"名人形象感知:正面与负面)×2("星一代"事后反应:承认与否认)被试间实验的方法,发现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相比,整体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感知到"星二代"与"星一代"代言人间更高的相似性;面对"星二代"的负面信息时,整体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的负面溢出效应大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消费者,并受到名人形象感知以及"星一代"事后反应的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振源  张一弛  
本研究以一家通信设备公司员工为样本,采用阶层式回归方法分析Price离职模型中主要环境变量、个人特征变量及结构化变量对离职意图的影响,并检验了程序公平的主效应及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包括:外在工作机会、工作负荷及工作单调性对离职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级支持及程序公平对离职意图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程序公平对通用性培训和上级支持与离职意图关系均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隆娟洁  陈治亚  
本文选取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总体FDI及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工业部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FDI对内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行业间溢出效应,其中,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外商资本均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行业间溢出效应。同时,总体FDI和港澳台资本均不存在显著的行业内溢出效应,而其他外商资本则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明显的负向行业内溢出效应。当进一步考察外资来源国差异是否导致其对资源密集度不同的产业有不同影响时,发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外商资本均带来了显著的行业间溢出效应,而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港澳台资本和其他外商资本均不存在显著的行业间溢出效应,且其他外商资本带来了显著的负向行业内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万春  
文章以人力资源经理甄选为例,构建了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多极性指标体系,介绍了灰决策及其在人才甄选中的应用,阐述了基于灰决策的人才甄选技术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继红  陈维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立明  李贝贝  
由于人们的思维惯性,有些错误的经验往往容易将招聘者引向招聘"陷阱",从而给招聘工作带来负面效应。目前,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耀辉  杜亚斌  傅元略  
使用12家乳制品类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季度动态面板数据,文章对"三鹿毒奶粉事件"这一产品负面报道的"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研究的样本范围内,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两个不对称特征与理论本身所揭示的相反,即受冲击时期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对投资支出影响显著但敏感性弱于其他时期;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更显著且受冲击时这种效应也很显著。这可能源于产品负面报道的溢出效应不仅带来了传染,也带来了竞争,在危机时期,大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竞争策略,夺占问题企业的市场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