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2)
2023(2425)
2022(2160)
2021(2023)
2020(1813)
2019(4217)
2018(4318)
2017(8110)
2016(4902)
2015(5565)
2014(5736)
2013(5745)
2012(5946)
2011(5531)
2010(5740)
2009(5213)
2008(5625)
2007(4917)
2006(4437)
2005(4158)
作者
(16918)
(14351)
(14286)
(13715)
(9681)
(6927)
(6426)
(5677)
(5507)
(5495)
(5260)
(5078)
(5000)
(4895)
(4760)
(4418)
(4372)
(4362)
(4285)
(4188)
(3850)
(3706)
(3626)
(3511)
(3447)
(3370)
(3186)
(3162)
(3158)
(3025)
学科
(18971)
经济(18940)
管理(10931)
(10764)
(8677)
企业(8677)
(8622)
方法(7705)
数学(5843)
数学方法(5699)
(5157)
中国(4642)
(4375)
理论(4268)
地方(4125)
业经(3923)
(3902)
金融(3900)
(3629)
农业(3519)
(3340)
贸易(3340)
(3274)
(3197)
(3159)
银行(3139)
(3037)
环境(2940)
教育(2863)
及其(2594)
机构
大学(81884)
学院(77449)
研究(33016)
(27823)
经济(27232)
管理(25762)
科学(23003)
中国(22749)
理学(22342)
理学院(21916)
管理学(21279)
管理学院(21148)
(19171)
(18895)
(18388)
研究所(17870)
农业(15412)
业大(14582)
中心(13468)
(13355)
(12774)
师范(12593)
(12477)
北京(11628)
(11398)
财经(10678)
师范大学(10593)
科学院(10338)
(10254)
农业大学(10123)
基金
项目(52139)
科学(39960)
基金(38008)
(35305)
国家(35056)
研究(34079)
科学基金(28084)
社会(20131)
基金项目(20127)
自然(20042)
(19803)
自然科(19554)
自然科学(19545)
自然科学基金(19199)
社会科(18875)
社会科学(18865)
(17596)
教育(16122)
资助(16087)
编号(12921)
重点(12638)
成果(12046)
(11838)
计划(11051)
(10962)
科研(10438)
(10389)
科技(10219)
创新(9789)
课题(9659)
期刊
(32063)
经济(32063)
研究(22358)
学报(18836)
(16888)
科学(15925)
中国(15212)
大学(13511)
学学(12682)
农业(11885)
教育(9277)
(9056)
管理(8915)
(6003)
(5964)
金融(5964)
业大(5892)
(5471)
农业大学(5052)
图书(4942)
财经(4699)
技术(4688)
经济研究(4474)
资源(4398)
林业(4116)
问题(4000)
(3968)
科技(3849)
世界(3809)
业经(3692)
共检索到117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潇艺   丁鹏   张城豪   孙荣华   杨承忠   柳阳  
为了完善瓶囊碘泡虫的分类学特征及厘清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类关系,实验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瓶囊碘泡虫进行了重描述,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鳃,形成乳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囊,直径为1.2~1.4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孢子长17.3~19.6μm,孢子宽7.4~9.9μm。两个极囊呈瓶状,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4~9.7μm,大极囊宽2.1~3.3μm;小极囊长5.3~8.9μm,小极囊宽2.0~3.3μm。极丝圈数为8~11圈。组织学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鳃小片间的上皮组织。BLAST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瓶囊碘泡虫的小亚基核糖体DNA (SSU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瓶囊碘泡虫序列的相似性为99.5%~99.8%(KC425223~KC425225、MH329620、JQ690361、JQ690373、KJ725082、MN227351、DQ3394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形成姐妹支。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分子标记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碘泡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2%~98.8%,遗传距离为0.014~0.018,存在27个碱基差异。SSU r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同一物种不同群体间的二级结构一致,两个物种间的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完善了瓶囊碘泡虫在异育银鲫鳃部的详细寄生部位,提出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有效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子明  刘新华  赵媛莉  袁圣  章晋勇  
本实验利用现行主流分类衍征,重新对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chowensis)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如下:包囊圆形,寄生于鲫肌肉与肾脏,肌肉包囊大小(126.7±1.8)μm,肾脏包囊直径为94.2μm;两寄生部位各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成熟孢子正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纺锤形,含一大一小两梨形极囊;无明显囊间突起,孢子后端无褶皱,无粘液膜。组织病理显示在两寄生部位均未引起严重的炎性反应,且感染强度不高,推测该种对宿主无显著影响。基于18S r DNA进化分析发现荆州碘泡虫与寄生在肌肉部位的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丹  柳阳  翟艳花  顾泽茂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快速检测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的方法,本研究根据洪湖碘泡虫ITS-5.8S r DNA基因序列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Mh F/R,建立PCR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特异性试验、灵敏性试验与临床检测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洪湖碘泡虫相应的基因片段,长度为479 bp,而对试验中其他9种粘孢子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能检测0.1 pg的虫体基因组DNA。通过临床样品检测,PCR方法比显微镜检测的检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坤  翟凯旋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潘良坤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是引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喉孢子病”的重要病原, 每年导致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本研究通过隐性感染异育银鲫母本人工受精、实验室条件下受精卵孵化和幼鱼培育, 采用单管半巢式PCR、荧光定量PCR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进行亲本、卵和幼鱼等环节的检测分析, 探究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是否存在经卵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实验所采用34尾异育银鲫母本(A1~A22, B1~B12)的洪湖碘泡虫隐性感染率达50%~75%, 其中, 卵和伪鳃检出率高于卵巢组织样品; 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在隐性感染母本的卵巢、伪鳃、肾、脾组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前孢子生成阶段营养体; 实验室条件下阳性母本所产的卵经孵化和培育出的幼鱼15 dph和30 dph样品可以检出阳性(A1、A18、B8和B9);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15 dph幼鱼在伪鳃、鳃和肾脏组织检测出阳性信号。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存在经鱼卵传播途径; 研究结果为相关疾病制定防控措施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坤  高志鹏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潘良坤  
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养殖过程中,因感染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因此,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洪湖碘泡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外引物组和单条内引物组合及条件优化,建立了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有洪湖碘泡虫扩增为阳性,瓶囊碘泡虫(Myxobolus ampullicapsulatus)、吴李碘泡虫(Myxobolus wulii)、武汉单极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及异育银鲫肌肉样品等均为阴性;最低检测灵敏度极限为4.2 copy/μL;对疫区养殖池塘健康异育银鲫的卵巢、肾脏及脾脏组织样品检测发现洪湖碘泡虫阳性率分别为40%、32%和8%,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立军   周庆杰   曹泽艺   陈凯   谢骏   习丙文  
洪湖碘泡虫是中国异育银鲫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粘孢子虫,严重感染时病鱼出现眼球凸起,咽部发炎肿胀等症状,造成苗种和成鱼死亡。为探究严重危害养殖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病原的宿主范围以及不同宿主寄生虫株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广泛采集了金鱼、红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银鲫、淇河鲫、金背鲫、杂交鲫等我国常见鲫复合种样品,采用18S r DNA PCR检测了各样品伪鳃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并进一步通过巢式PCR克隆测序获得部分样品洪湖碘泡虫的ITS2序列(登录号:OR744899–OR744905)。PCR检测结果显示,来自7个地区8种鲫属鱼类品系都存在洪湖碘泡虫的隐性感染,感染率为25.0%~88.2%;ITS2序列分析表明,感染鲫复合种的洪湖碘泡虫株系间序列差异较低,所获得的序列间仅有6个差异信息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不同来源虫株间共存在7种单倍型,其中H1、H2和H3只出现在金鱼、红鲫寄生虫株,H5广泛存在不同来源的异育银鲫寄生虫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来自不同鲫复合种的洪湖碘泡虫聚集为2个分支,其中寄生金鱼的虫株与瓶囊碘泡虫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控疾病发生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坤  翟凯旋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为探究洪湖碘泡虫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不同感染阶段的差异,实验采用显微镜镜检、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切片相结合手段,对发病异育银鲫及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肌肉、伪鳃、鳃、头肾等11个组织器官进行了广泛检测分析。显微镜镜检发现,在发病鱼的咽、伪鳃和鳃能观察到孢囊或成熟孢子;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咽上壁与副蝶骨间结缔组织、伪鳃及其血管周边观察到大量棕黄色结节,并含有洪湖碘泡虫的成熟孢子;不同组织器官DNA样品PCR检测发现,在发病鱼除肌肉外的其他10个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阳性,其中伪鳃检出率最高(100%);隐性感染异育银鲫在咽上壁组织、伪鳃、头肾、体肾、脾脏及卵巢中检出洪湖碘泡虫阳性,伪鳃检出率也为最高(26.7%);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发病鱼咽上壁内分布着大量蜂巢状孢囊及成熟孢子,伪鳃被严重侵占和破坏;残存伪鳃鳃丝周边能观察到增殖和发育阶段的孢子生成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洪湖碘泡虫在发病和隐性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差异,发现伪鳃可能是洪湖碘泡虫寄生和发育成熟的重要器官。研究结果为洪湖碘泡虫病的准确检验检疫和进一步开展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洛  顾泽茂  柳阳  郭庆祥  李丹  翟艳花  
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洪湖碘泡虫,经反复冻融、液氮研磨提取可溶性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得到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对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特性进行分析。间接ELISA法测定多抗血清的效价为1∶25 600;IFAT荧光定位显示洪湖碘泡虫的抗原主要位于极丝、孢子壳瓣的四周及底部一特定位置;Western blotting印迹分析显示该多抗血清与洪湖碘泡虫可溶性蛋白中约10条带发生反应,该可溶性蛋白中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约为180、130、78、75、62、52、42、36、3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凯旋  曹泽艺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为了阐明洪湖碘泡虫(Myxobolushonghuensis)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Bloch)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采集曾发生过喉孢子虫病养殖池塘的2龄健康异育银鲫的鳃(丝)、伪鳃、中肾、头肾、肌肉、脾脏、肝脏、卵巢、血液等9个组织器官,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了不同组织器官的感染率和相对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所采集的30尾异育银鲫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鱼体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为100%,均为隐性感染个体;各组织器官间的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除肌肉未检出外,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伪鳃(100.0%)、卵巢(83.3%)、鳃(73.3%)、脾脏(70.0%)、中肾(36.7%)、头肾(23.3%)、肝脏(10.0%)、血液(6.7%)、肌肉(0)。不同组织器官的相对感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伪鳃(14.4349±70.0529)、卵巢(0.9556±1.5627)、脾脏(0.3644±0.7854)、鳃(0.3339±0.2682)、头肾(0.2722±0.3761)、中肾(0.0379±0.1055)、肝脏(0.0019±0.0022)、血液(0.0012±0.0011)。研究表明,洪湖碘泡虫可系统感染异育银鲫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伪鳃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可以作为该病早期检测和疫病监测的首选组织器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昊  顾泽茂  
为丰富鱼类锥虫的物种资源,了解养殖鱼类锥虫的感染情况,通过调查湖北地区鱼类锥虫的感染情况,在武汉市江夏区牛山湖渔场养殖的鲫血液中分离到一种锥虫,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对该锥虫进行描述。通过形态特征和衍征的比较与分析,发现该锥虫与秉志锥虫(Trypanosoma pingi)形态一致,故鉴定为秉志锥虫。扩增并获得秉志锥虫的18SrDNA分子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黄颡锥虫(Trypanosoma pseudobagri)18S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4.62%,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秉志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向乾   谭禄奇   彭建军   石小威   杨承忠   赵元莙  
为研究米氏碘泡虫不同寄生部位和不同地理分布的株系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实验基于其形态特征、组织向性、地理分布、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对米氏碘泡虫各株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氏碘泡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1 (鲇鳃腔膜寄生)、重庆株系2 (鲇肠寄生)和江西株系(鲇肠寄生)间相似度为98.6%~99.9%,遗传距离为0.000~0.01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2先与江西株系聚支,其形成的进化支再与重庆株系1形成姐妹群关系。研究表明,米氏碘泡虫并没有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而是依据寄生部位形成肠寄生支系和鳃腔膜寄生支系。宿主种类相同的条件下,较之于地理隔离,寄生部位差异对于米氏碘泡虫种群分化的影响更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苗苗  张金叶  赵元莙  
为了鉴定感染鲤鳃的病原并分析其鳃部严重受损的病因,本研究运用形态计量学、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致病黏孢子虫寄生于鲤鳃弓,孢子壳面观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缝面观呈柠檬形,顶面观呈橄榄形;孢子长9.2~11.8μm,宽8.3~10.5μm,厚4.4μm;拥有2个大小不等的水滴形极囊,2个极囊前端略微靠拢,大极囊长3.5~4.7μm、宽2.4~3.1μm,小极囊长2.8~3.8μm、宽1.8~2.6μm,大、小极囊极丝分别缠绕5圈和3圈;部分孢子后端可以见"V"形褶皱,但未观察到囊间突起、黏液被膜和嗜碘泡。18S rDNA与已报道的鳃基碘泡虫相似度达99.69%.因此,该寄生虫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数据以及宿主信息表明,该种为鳃基碘泡虫,属中国新记录。孢囊发生在病鲤鳃部传入和传出动脉之间。由于孢囊体积增大,传入和传出动脉受到压迫而变形、堵塞;鳃丝基部也因此发生机械性断裂;部分孢囊周围结缔组织受到破坏。孢囊破裂后,孢子浸润到周围组织。研究表明,鳃基碘泡虫的孢囊压迫主血管,破坏鳃丝,致使鳃丝血流不畅、供血不足,进而导致鳃呼吸功能丧失,是病鲤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供的鳃基碘泡虫的形态、分子和病理数据可为水产养殖中鳃基碘泡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陆宏达  余伟楠  
通过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法和硝酸银染色法对附生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上的一种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的形态学进行了重描述,并且补充了该虫未曾描述过的一些形态学特征,这些补充的特征为:伸缩泡一个,直径为7.5~8.7μm;胞质内分布着自由运动的黄色、绿色、褐色及黑色小颗粒;直径为9~15μm的圆形食物泡;茎宽为5.1~7.6μm;茎内肌丝宽为2.7~3.2μm,肌丝上密集分布着直径为0.5~0.7μm的黑色小颗粒;虫体表膜外侧明显横纹,内侧颗粒状;小膜3外侧2列动基较内侧动基长,小膜2的3列动基等长且终止于小膜1和小膜3的交汇处,小膜1内...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宏达  蔡水局  竹攸汀  毛毛  
对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引起池养异育银鲫大批死亡的粘孢子虫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该粘孢子虫主要特点是:孢子梨形,部分孢子后部外周包围有透明无色的膜状鞘和壳瓣底部内侧呈现1~6个"V"形缺刻,两个极囊大小不等,孢子前端内侧两个极囊间有一个细长的囊间突起,胚质中无嗜碘泡,孢囊大小10~25 mm,孢子长16.82±0.43(16.03~17.69)μm,孢子宽10.26±0.43(9.12~10.88)μm,孢子厚8.09±0.29(7.50~8.75)μm,孢子长宽比1.64±0.09(1.50~1.93);大极囊长8.66±0.25(8.25~9.16)μm、宽3.65±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振伟  陆宏达  操艮萍  刘俊杰  毛毛  
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病是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的大丰、射阳和滨海以及周边地区,引起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大批死亡的一种黏孢子虫病,咽碘泡虫只特异地寄生在异育银鲫的咽部组织内,为了阐明该病对鱼体的损伤作用,我们对不同患病时期的异育银鲫的组织病理和疾病中期的病理生理进行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疾病初期病鱼咽部略有轻度充血,咽碘泡虫以营养体阶段寄生在咽部黏膜下层的组织中,并开始形成由成纤维细胞包裹的小孢囊,其他组织器官无病理损伤现象;疾病中期由于小孢囊数量增加和囊内营养体分裂增殖并逐步发育为成熟孢子后体积增大,构成的大孢囊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