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9)
2023(10016)
2022(9151)
2021(8631)
2020(7332)
2019(17268)
2018(17266)
2017(32755)
2016(18449)
2015(20729)
2014(20815)
2013(20535)
2012(18845)
2011(16872)
2010(16666)
2009(15114)
2008(14545)
2007(12486)
2006(10812)
2005(9274)
作者
(54237)
(44807)
(44743)
(42671)
(28770)
(22012)
(20383)
(18134)
(17350)
(16172)
(15840)
(15129)
(14298)
(14221)
(14013)
(13893)
(13772)
(13319)
(13008)
(12911)
(11397)
(11115)
(10896)
(10286)
(10215)
(10156)
(9998)
(9919)
(9235)
(9096)
学科
(69534)
经济(69465)
管理(49447)
(47171)
(39162)
企业(39162)
方法(33850)
数学(29479)
数学方法(29104)
(18927)
(17746)
地方(17223)
中国(17030)
(15996)
业经(15149)
农业(12716)
(12097)
环境(11813)
理论(11727)
(11633)
贸易(11627)
(11210)
技术(11148)
(10766)
(10387)
财务(10326)
财务管理(10307)
(9866)
教育(9823)
企业财务(9746)
机构
大学(254011)
学院(253340)
管理(103037)
(92216)
经济(89976)
理学(89954)
理学院(88874)
管理学(87236)
管理学院(86815)
研究(86197)
中国(60940)
科学(58718)
(55350)
(46908)
(44782)
业大(43275)
研究所(41575)
(40866)
(39880)
中心(38735)
农业(37207)
(34503)
北京(34097)
师范(34092)
财经(32521)
(31605)
(30080)
(29468)
技术(28657)
师范大学(27613)
基金
项目(183293)
科学(141929)
研究(131073)
基金(129881)
(114783)
国家(113815)
科学基金(96311)
社会(78449)
(74459)
社会科(74087)
社会科学(74061)
基金项目(70333)
自然(65563)
自然科(63936)
自然科学(63919)
自然科学基金(62715)
(62431)
教育(59743)
编号(54106)
资助(53778)
成果(43049)
重点(41438)
(39374)
(39197)
(37913)
课题(37764)
科研(35651)
创新(35340)
计划(35321)
大学(33193)
期刊
(98775)
经济(98775)
研究(69540)
中国(46067)
学报(45241)
(41362)
科学(40135)
管理(35640)
大学(32381)
学学(30419)
农业(29561)
教育(29155)
(28511)
技术(22299)
(17305)
金融(17305)
业经(16943)
(15729)
图书(15263)
财经(14367)
经济研究(14335)
科技(13868)
资源(13588)
理论(12646)
问题(12569)
技术经济(12251)
(11965)
实践(11922)
(11922)
业大(11843)
共检索到357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练青平  原居林  姚子亮  陆君  宓国强  
2009年,对瓯江干流"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应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理化指标对此干流段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种(属),隶属于19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126±630)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183±10.645)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站位变化明显。生物评价显示,3、5、7、8号采样点水体已污染或轻度污染;化学评价显示,大多数采样点水质基本处于Ⅲ类至Ⅴ类水水质水平。结果表明,"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水质已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红  梁朝军  高俊  
2005-03-2005-05对■河杨凌区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以漆水河为参照,应用Trent 生物指数、Chandler记分系统、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相比的生物指数,同时结合水理化指标对■河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底栖动物共9属.其中环节动物3属,水生昆虫6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28 ind/m2和11.56 g/m2,优势种属为水丝蚓属。■河水体已被污染为超V类水体,且造成漆水河的严重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姚  温舒珂  张庆吉  赵中华  王晓龙  段学军  项贤领  蔡永久  
长江干流滨岸带对大型底栖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有关长江中下游滨岸带水质生物学评价状况尚未可知,大型底栖动物受岸线利用类型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探究。为评估长江中下游干流滨岸带水生态环境,2017年5月对沿江近岸5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双壳纲、腹足纲、软甲纲和多毛纲在中下游滨岸带的分布差异较大,与盐度、流速、附着基质及沉积物粒径等因素有关。生物学污染指数(BPI)显示长江中下游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入海口附近异常低的BPI值可能与多毛纲和淡水壳菜大量生长有关。非度量多维度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受氨氮、硝态氮、磷酸盐、叶绿素a、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河蚬、中国淡水蛏、淡水壳菜、铜锈环棱螺、方格短沟蜷、光滑狭口螺和日本沼虾主要分布于湿地和自然岸段附近,摇蚊幼虫和寡毛纲多位于城市和河口岸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受到岸线利用类型和理化因子的制约,为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评估及水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备新  杨莲芳  
概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快速评价技术在取样方法、评价指数、参照系列和参照性状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快速评价技术中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多度量评价法和多变量分析法作了扼要介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池仕运  舒卫先  胡菊香  郑金秀  陈胜  
于2013年4月在沙颍河干流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共设置21个采样站位。为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选取5个生物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fBi科级生物指数、BPi生物污染指数和SiMPSon指数),并采用综合生物指数法(Bi)和模糊数学法等两种不同的方法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生物指数法(Bi)进行评价,沙颍河干流有90.05%的站位处于轻度污染状态,9.52%的站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而根据模糊数学法进行评价,33.33%的站位处于轻度污染状态,61.90%的站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只有4.76%的站位处于重度污染状态,两者站点评价结果的一致率为38.1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霍堂斌  李喆  姜作发  马波  于洪贤  
2010—2011年对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6目49科117种,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79种,分属7目34科,占总数67.52%。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58.37 ind/m2,生物量为34.62 g/m2。2010年平均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2011年秋季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高于夏季。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东北田螺(Viviparuschui)、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和生米蜉(Eph...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东浩  王备新  张咏  杨莲芳  
介绍了基于底栖动物的3类广泛应用的水质生物评价参数:Saprobic指数、BI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并结合它们在水质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各指数的优缺点。Saprobic指数和BI指数已是欧盟成员国及美国等国重要的水质生物评价指数,中国的水质生物监测技术规范中尚缺乏类似的生物指数。分析了中国开展BI指数水质生物评价研究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建立BI指数评价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基础、不足、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建议。同时指出,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底栖动物耐污值计算和BI指数水质基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汤勇  王绍祥  陈立婧  
2014年1-12月在青草沙水库设置11个站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22种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14科19属,其中多毛类7种、寡毛类4种、节肢动物3种、软体动物6种、线形动物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圆锯齿吻沙蚕(Dentinephtys glabra)、日本角吻沙蚕(goniaDa japonica)和日本旋卷蜾蠃蜚(corophium volutator)。底栖动物年均丰度为(155.99±92.61)inD/m2,年均生物量为(0.52±0.35)g/m2,丰度和生物量在采样站点、季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斌  陶鑫  王志坚  
为了探究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现状,本研究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7年4月(平水期)对藻渡河流域的7个河段、24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7纲,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累计值达到69.2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One-way ANOVA),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69.523 2 ind/m~2和0.835 5 g/m~2。藻渡河流域7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r和Pielou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空间尺度上,自然河段[藻渡河上游(ZZS)、藻渡河中游(ZZZ)和藻渡河下游(ZZX)]>库坝区(ZDG),ZZS>ZZZ>ZZX,支流河段[马桑坎河(MSK)、鲤鱼河(LYH)和白台河(BTH)]>干流。RDA分析表明水温、溶氧和pH值等是影响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三种水质评价方法中,BI和BPI生物指数适合藻渡河流域水质评价,调查区域内水质总体较好,并呈现出平水期和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的变化趋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乔雪  刘其根  陈丽平  胡忠军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崇明明珠湖设置5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25种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chinensis)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是优势种,3者共占总密度和生物量的80.4%和72.8%。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在季节和空间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16.8 ind./m~(2)和3.53 g/m~(2)。密度在年份、季节和站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仅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丰富度指数无显著的年际、季节和空间差异。生物量与亚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显著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显著负相关、优势度指数与它们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水深负相关、密度与水深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示明珠湖处于中污染状态,与10年前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宝珊  谢从新  杨学峰  霍斌  
分别于2008年10月、12月和2009年3月、8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谢通门江段的着生生物和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检出着生生物12门104属,底栖动物3门26属。着生生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分别为1 478 501.6ind./cm2和45 912.8×10-4 mg/cm2,夏季最低,分别为1 037.1ind./cm2和45.7×10-4 mg/cm2;而底栖动物的密度以秋季最高,为7 706.2ind./m2,但生物量却以春季最高,为12.8g/m2。着生生物和底栖动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张君倩  蒋小明  方涛  敖鸿毅  过龙根  邓永良  
2008年对昆山市傀儡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17科66种。其中,寡毛纲2科18种,摇蚊科26种,软体动物8科14种,其它动物8种。采用聚类分析,将傀儡湖分为4个湖区。傀儡湖底栖动物密度在西南部较高(湖区Ⅲ、Ⅳ),中部和东北部(湖区Ⅰ、Ⅱ)较低,取水河道高于入水口样带。底栖动物生物量(湿重)中,软体动物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和溶氧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BI生物指数对傀儡湖水质的评价最接近实际情况:傀儡湖区整体水质属于污染,各湖区的水质清洁度排序为湖区Ⅱ>湖区Ⅳ>湖区Ⅲ>湖区Ⅰ。取水河道(湖区Ⅴ)水质轻度污染,而入水口样带(湖区Ⅵ)的水质污染最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章海鑫  付辉云  张燕萍  余智杰  黄江峰  张爱芳  陈文静  李左宏  朱桂根  
为揭示现阶段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时空分布,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太泊湖底栖动物进行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7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10属11种,现阶段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plumosus)、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占83.53%以上。密度和物种数在四季差异较大,密度高值在春季,为1 019.64 ind/m~2;冬季和秋季为437.5ind/m~2和287.5 ind/m~2;夏季为264.29 ind/m~2。生物量最高为夏季和冬季,为87.53 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增辉  何雪宝  冯伟松  崔永德  
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