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4)
2023(5638)
2022(4789)
2021(4320)
2020(3628)
2019(8324)
2018(8090)
2017(15166)
2016(8605)
2015(9297)
2014(9124)
2013(9158)
2012(8835)
2011(7954)
2010(7886)
2009(7010)
2008(7026)
2007(6233)
2006(5394)
2005(4985)
作者
(28502)
(23922)
(23529)
(22615)
(15666)
(11870)
(10661)
(9388)
(9234)
(8673)
(8429)
(8422)
(8215)
(7987)
(7875)
(7530)
(7439)
(7146)
(7112)
(7103)
(6163)
(6036)
(6000)
(5755)
(5637)
(5363)
(5305)
(5109)
(5003)
(4935)
学科
(32878)
经济(32841)
管理(19382)
(19377)
(14927)
企业(14927)
方法(14591)
数学(13011)
数学方法(12851)
(11687)
(11600)
贸易(11597)
(11394)
地方(9175)
(8637)
中国(8482)
(8459)
(7818)
(7491)
出口(7472)
出口贸易(7472)
业经(6130)
(6007)
农业(5762)
(5387)
金融(5387)
环境(5083)
(5005)
技术(4983)
银行(4963)
机构
大学(122334)
学院(120679)
研究(51085)
(46117)
经济(45218)
管理(39237)
科学(36488)
中国(36184)
理学(34083)
理学院(33506)
管理学(32580)
管理学院(32378)
(31586)
(28734)
(27636)
研究所(26880)
(25796)
农业(25732)
业大(23922)
中心(22296)
(20621)
(19040)
(18957)
(17255)
财经(16447)
(16444)
师范(16037)
农业大学(15995)
科学院(15882)
北京(15766)
基金
项目(89312)
科学(69372)
基金(65738)
(62491)
国家(62069)
研究(55792)
科学基金(50651)
自然(36932)
自然科(36078)
自然科学(36061)
(35782)
自然科学基金(35454)
社会(34786)
基金项目(34536)
社会科(33045)
社会科学(33033)
(31270)
资助(28076)
教育(25026)
重点(22145)
计划(20439)
(19872)
(19507)
编号(19048)
科研(18523)
科技(18402)
(18091)
创新(17180)
(16825)
(16457)
期刊
(48967)
经济(48967)
研究(33073)
学报(30558)
(26575)
中国(25516)
科学(25032)
大学(21026)
学学(20275)
农业(18316)
(15332)
管理(14756)
(10974)
金融(10974)
(10467)
教育(10026)
业大(8575)
经济研究(8441)
财经(8219)
技术(8177)
(7623)
资源(7608)
业经(7215)
(7209)
农业大学(7075)
(7032)
问题(6811)
国际(6574)
林业(6533)
科技(6090)
共检索到182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陈华  陈庆辉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鱼卵、仔鱼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渔场鱼卵、仔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瓯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6目11科18种(包括1种未定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鲱形目次之。6月是瓯江口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位于洞头大门岛周围水域,主要是规格较小的地区性物种,也是大型经济鱼类的饵料,例如小公鱼和虾虎鱼等;9月产卵场主要位于洞头群岛水域外侧,主要是一些经济鱼类,如白姑鱼等。瓯江口海域所处纬度、海域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特征以及瓯江径流的综合影响,使大门岛附近成为瓯江口海域的主要产卵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利用2009年4月和9月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仔鱼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了这两个海域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闽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4目7科8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同期兴化湾鱼卵、仔鱼共出现5目9科10种。9月闽江口产卵场主要位于南部水域,与闽江口南支为径流主要通道有关,也与径流所受到柯氏力有关。而兴化湾产卵场则主要位于中部水域,这是外来涨潮水和内湾水交汇的主要海域。闽江口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主要是洄游性鱼类,例如白姑鱼和小公鱼。而兴化湾是塘鳢科和虎鱼科的鱼类,往往具有地方性栖息习性。在9月,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和仔鱼的数量分别是5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欢  陈锦辉  吴建辉  钟俊生  韩梦婷  赵晨  
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 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及蟹类优势种、水团、水深和水文因子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和9月蟹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12.99 kg/km2和73.48 kg/km2,尾数密度为16.84×103ind/km2和3.80×103ind/km2,资源总量为50 845.5 kg和33 066.0 kg。蟹类密度分布,在6月,调查海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高密度区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尤其是受台湾暖流影响明显的海域;在9月仅是南部明显高于北部,其他海域分布比较均匀。瓯江径流从瓯江北口下泄,在口外形成冲淡水水团,使瓯江口北侧蟹类...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虫寻(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月的主要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9月的主要优势种。在瓯江口近岸水域,单个站位出现的种类并不多,但整个近岸0~10m水域内蟹类种类丰富。这与近岸、近岛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生态环境多样化和差异化有一定的关系。在瓯江口外海,海底地势平坦,不同站位之间环境差异不大,也没有岛屿阻隔,使得各个站位种类较多且组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徐兆礼  
2007年6月和9月对瓯江口海域通过拖网和张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2纲12目33科55属72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6%;硬骨鱼纲10目31科53属68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4.4%。根据其适温性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暖温性鱼类有41种,占总种数的56.9%;冷温性鱼类有4种,占总种数的5.6%。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近底层鱼类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1.7%;中上层鱼类共有15种,占总种数的20.8%。渔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倩  徐兆礼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李新正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柳昊   张文超   李文甲   刘殊豪   田浩   王艺翰   叶振江   田永军  
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黄海重要的捕捞对象,也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大型鱼类的主要饵料。探究鳀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分布及生长特征,是深入了解鳀补充机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9年夏季黄海中部断面(119°70′E~123°50′E,35°50′N~36°50′N)调查数据,探究了鳀鱼卵、仔稚鱼的分布特征;分析比较了5种分布模型,选取Tweedie GAM模型研究了鳀鱼卵、仔稚鱼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鳀仔稚鱼耳石微结构分析,估算了鳀仔稚鱼的日龄和体长组成,逆推孵化日期,构建幂函数早期生长方程。结果显示,2019年夏季在山东半岛南部35°50′N断面海域形成鳀鱼卵的密集分布区,仔稚鱼密集分布区为123°50′E、35°50′~36°50′N纵向断面海域。盐度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仅对鱼卵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3~26℃。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211尾鳀仔稚鱼的日龄,体长为4~24mm,优势体长组为12~14mm,日龄为12~40d,优势日龄组为18~20d;耳石增长率为3.08~5.90μm/d,其变化趋势在2个航次间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月份间的温度差异有关。本研究为鳀资源的早期生长和补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刘媛媛  吕杨  赵峰  杨刚  张婷婷  庄平  
根据2014年11月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产卵盛期在长江口水域进行的现场采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明银鱼仔鱼在长江口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有明银鱼仔鱼主要分布在北支水域,且受涨落潮的影响明显,涨潮时其分布范围较广,落潮时分布相对集中,且在北支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西少东多的分布格局。通过有明银鱼仔鱼密度分布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RDA分析和各环境因子对仔鱼密度分布的贡献率研究,均证实盐度是影响有明银鱼仔鱼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尤其在长江口北支水域,有明银鱼仔鱼的密度从西至东由低到高的分布趋势与盐度的分布相吻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世健  陈大庆  刘绍平  范振华  任玉芹  段辛斌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489.0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经W符号秩次检验,在水平分布上,鱼卵密度在北岸、江心和南岸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江心差异极显著(P<0.0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慧东   叶振江   李建超   张文超   李宇   张艺笑   张新贵  
本文基于2018—2022年对黄海南部近岸海域(119°E~124°E,33°N~37°N)的鱼类浮游生物综合调查获得的带鱼鱼卵的丰度数据确定粒子释放区,利用有限体积海岸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算法,模拟了带鱼仔鱼阶段的个体输运过程,以了解黄海南部带鱼的繁殖期、产卵场和育幼场分布,及海洋环境对卵、仔鱼分布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带鱼春夏季产卵,5、7、8月均有带鱼鱼卵出现,8月为繁殖盛期;带鱼鱼卵5月主要分布在近岸19~30 m水域,而8月则广布于11~70 m水域;带鱼鱼卵出现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底温度(Sea bottom temperature, SBT)范围分别为13.9~29.7 ℃、8.4~28.3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水深是影响带鱼鱼卵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粒子追踪模拟实验结果显示,5月释放的粒子,在1~15 d(鳔未形成、仔鱼无垂直迁移行为),个体主要表现为向粒子释放区西北近岸一带扩散,在16~40 d个体出现昼夜垂直迁移行为后,粒子离开近岸向东扩散至50 m水深附近。7、8月,在发生垂直迁移行为前,个体在近底层主要从释放区向近岸扩散,发生昼夜垂直迁移行为后,个体从近岸聚集区稍向离岸方向移动;部分释放于外侧水域的粒子则产生向北和东北方向的短距离扩散,扩散模式在整个仔鱼阶段未有显著改变。8月调查获得的带鱼仔鱼聚集区特征与粒子输运模拟实验结果较为一致。我们认为产卵的季节、空间位置,仔鱼垂直迁移特性,及区域上升流和锋区结构等是影响带鱼仔鱼输运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理解黄海南部带鱼鱼卵、仔鱼阶段的栖息地选择机制与早期补充动态,及带鱼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高天翔  万瑞景  张沛东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Konosirus punctatus)、油(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晋彪  张国祥  张雪生  李根宝  
一、前言前颌间银鱼 Hemisalanx prognathusRegan 隶属银鱼科、间银鱼属,历来是长江口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944.6吨(1960年),60年代后期以来资源显著下降,至今在长江口已不成渔汛。为探讨其资源下降原因,对早期生活史的研究至关重要,仔鱼形态特征的研究,又为研究其早期生活史的必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