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5)
- 2023(2216)
- 2022(1964)
- 2021(1786)
- 2020(1542)
- 2019(3806)
- 2018(3804)
- 2017(7181)
- 2016(4143)
- 2015(4337)
- 2014(4281)
- 2013(4363)
- 2012(4301)
- 2011(3718)
- 2010(3794)
- 2009(3369)
- 2008(3339)
- 2007(2878)
- 2006(2616)
- 2005(2381)
- 学科
- 济(18819)
- 经济(18816)
- 贸(9272)
- 贸易(9270)
- 易(9135)
- 业(8570)
- 管理(8306)
- 出(7966)
- 方法(7830)
- 口(7309)
- 出口(7299)
- 出口贸易(7299)
- 数学(7266)
- 数学方法(7211)
- 地方(7092)
- 企(6676)
- 企业(6676)
- 学(5896)
- 结构(4879)
- 农(4818)
- 中国(4435)
- 财(4143)
- 产业(4115)
- 地方经济(3826)
- 制(3531)
- 业经(3176)
- 体(3041)
- 产业结构(2920)
- 农业(2891)
- 环境(2654)
- 机构
- 学院(56547)
- 大学(55827)
- 济(24333)
- 经济(24001)
- 研究(22742)
- 管理(19269)
- 理学(16882)
- 理学院(16614)
- 江(16321)
- 中国(16301)
- 管理学(16215)
- 管理学院(16107)
- 科学(15596)
- 所(12496)
- 京(12407)
- 农(12236)
- 研究所(11804)
- 财(10029)
- 农业(9882)
- 中心(9770)
- 业大(9683)
- 院(9175)
- 省(8972)
- 财经(8132)
- 经济学(8104)
- 范(7737)
- 研究院(7591)
- 师范(7465)
- 经济学院(7452)
- 经(7320)
- 基金
- 项目(41564)
- 科学(32675)
- 基金(30215)
- 研究(27975)
- 家(27552)
- 国家(27372)
- 科学基金(22934)
- 省(18035)
- 社会(17732)
- 社会科(16936)
- 社会科学(16932)
- 基金项目(16065)
- 自然(15853)
- 自然科(15422)
- 自然科学(15418)
- 自然科学基金(15149)
- 划(14299)
- 资助(13268)
- 教育(12351)
- 江(10871)
- 重点(10584)
- 发(10077)
- 编号(9986)
- 部(9330)
- 计划(8592)
- 科研(8535)
- 创(8337)
- 创新(7980)
- 科技(7873)
- 课题(7859)
共检索到84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颜文超 宋伟华 俞存根 周青松 郑基 刘惠 邓小艳 张平
2013年5月(春)、2013年10月(秋)在温州瓯江口海域利用底拖网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设12个站位。根据各站位扫海面积和逃逸系数对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标(IRI)、等级聚类(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ABC曲线等方法,对瓯江口海域的虾蟹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旨在研究瓯江口春秋季群落结构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鉴定虾蟹类25种,隶属于11科16属,春季18种,秋季23种;春秋季河口区物种数量较低,近岸区和岛礁区较高;春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3种;秋季优势种为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5种;生态类型显示虾蟹类以广温低盐和广温广盐种类为主,未见冷水种。聚类分析将春、秋季站位均分为3个群落,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显示春秋季聚类结果可信(0. 05≤Stress 0,群落组成以成体居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及蟹类优势种、水团、水深和水文因子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和9月蟹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12.99 kg/km2和73.48 kg/km2,尾数密度为16.84×103ind/km2和3.80×103ind/km2,资源总量为50 845.5 kg和33 066.0 kg。蟹类密度分布,在6月,调查海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高密度区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尤其是受台湾暖流影响明显的海域;在9月仅是南部明显高于北部,其他海域分布比较均匀。瓯江径流从瓯江北口下泄,在口外形成冲淡水水团,使瓯江口北侧蟹类...
关键词:
瓯江口 蟹类 优势种 数量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虫寻(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月的主要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9月的主要优势种。在瓯江口近岸水域,单个站位出现的种类并不多,但整个近岸0~10m水域内蟹类种类丰富。这与近岸、近岛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生态环境多样化和差异化有一定的关系。在瓯江口外海,海底地势平坦,不同站位之间环境差异不大,也没有岛屿阻隔,使得各个站位种类较多且组成...
关键词:
瓯江口 蟹类 种类组成 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李新正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
关键词:
瓯江口 口足目 虾类 渔场 优势种 密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新强 史赟荣 晁敏 黄厚见 唐峰华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总共出现6种生态类群、39种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定居性鱼类的种类数目分居1、2位,包含种类数目最多的科是鳀科(6种),其次虎鱼科和石首鱼科(4种),5-9月间种类和生态类群种类数目更替均无显著性差异;5-9月间各生态类群尾数/重量均以海洋洄游鱼类占首位,5-8月间各月平均每网尾数/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9月除了与7月尾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尾数和重量均较各月高,生态类群尾数/重量的排序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对棘头梅童鱼、刀...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张网 长江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佳 施利燕 钟俊生 赵路路
为探明长江口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2020年4月(春季)与9月(秋季)在长江口北港、北槽、南槽水道共设置12个站位点,采用单囊拖网(最小网目25mm)进行了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计算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α-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以判定春秋季群落时空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16目25科 41属,均为暖温及暖水性鱼类,以河口种居多,狭盐性鱼类较少并呈区域分布。春季尾数资源密度高于秋季,而秋季质量资源密度高于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oilia nas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在两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春季,鮸的尾数资源密度对总密度贡献率最高,且在各物种尾数资源密度中对总密度贡献率影响最显著;秋季,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尾数资源密度贡献率最高,但刀鲚的尾数资源密度影响最显著。尾数及质量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秋季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春季,而春季Simpson单纯度指数(C’)平均值较高。研究水域内水面表层盐温受多种动态因素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资源密度平面分布揭示出许多类群有趋温、趋盐的生活习性。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 资源密度 多样性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徐兆礼
2007年6月和9月对瓯江口海域通过拖网和张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2纲12目33科55属72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6%;硬骨鱼纲10目31科53属68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4.4%。根据其适温性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暖温性鱼类有41种,占总种数的56.9%;冷温性鱼类有4种,占总种数的5.6%。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近底层鱼类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1.7%;中上层鱼类共有15种,占总种数的20.8%。渔获...
关键词:
瓯江口海域 鱼类区系 种类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峰 瞿俊跃 方舟 张洪亮 周永东 梁君
浙江沿岸是我国重要渔业生产海域之一。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头足类在浙江沿岸渔业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分析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三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火枪乌贼(Loliolus beka)、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长蛸(Octopus minor)。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陈华 陈庆辉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鱼卵、仔鱼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渔场鱼卵、仔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瓯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6目11科18种(包括1种未定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鲱形目次之。6月是瓯江口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位于洞头大门岛周围水域,主要是规格较小的地区性物种,也是大型经济鱼类的饵料,例如小公鱼和虾虎鱼等;9月产卵场主要位于洞头群岛水域外侧,主要是一些经济鱼类,如白姑鱼等。瓯江口海域所处纬度、海域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特征以及瓯江径流的综合影响,使大门岛附近成为瓯江口海域的主要产卵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丽华 左涛 陈瑞盛 王俊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阙江龙 康伟 徐兆礼 陈佳杰 周进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任一平 程家骅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生物 优势种 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勇 线薇微 李文龙
根据2009―2011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中无脊椎动物调查数据,探讨无脊椎动物群落动态特征。结合同步监测的该水域环境数据,分析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秋季航次共捕获无脊椎动物8目15科25种,其中甲壳动物14种,软体动物11种。无脊椎动物群落优势种类包括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不同年份优势种类存在变异。无脊椎动物群落资源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长江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程家骅
选用2002~2005年秋季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秋季鱼类资源量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组成以及水温、盐度的年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鱼类资源量与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长江口近海的鱼类资源量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年间变化均较为明显,但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以带鱼、小黄鱼、银鲳、刺鲳为主要优势种,且各年份基本上以带鱼和小黄鱼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当前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落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稳定状态。秋季长江口近海鱼类的资源量和底层水温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与表层水温的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趋势,同时和表底层的水温差变化呈负相关关系;鱼类资源量的变化受表层盐度的...
关键词:
长江口 秋季 鱼类资源 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倩 徐兆礼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
关键词:
瓯江口 浮游动物 优势种 温度 盐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