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
- 2023(415)
- 2022(412)
- 2021(354)
- 2020(359)
- 2019(841)
- 2018(855)
- 2017(1110)
- 2016(853)
- 2015(995)
- 2014(1043)
- 2013(963)
- 2012(1067)
- 2011(923)
- 2010(936)
- 2009(899)
- 2008(883)
- 2007(807)
- 2006(698)
- 2005(638)
- 学科
- 学(3393)
- 水产(2393)
- 动物(2029)
- 动物学(1753)
- 济(1394)
- 经济(1393)
- 贸(858)
- 贸易(858)
- 易(847)
- 及其(838)
- 生物(742)
- 业(686)
- 害(683)
- 鱼(658)
- 管理(656)
- 防(627)
- 虫(593)
- 防治(591)
- 治(590)
- 出(561)
- 农(560)
- 口(507)
- 出口(495)
- 出口贸易(495)
- 物(488)
- 企(475)
- 企业(475)
- 虫害(442)
- 各种(427)
- 生物学(421)
- 机构
- 大学(13277)
- 学院(12701)
- 农(8281)
- 研究(8002)
- 科学(7847)
- 农业(7077)
- 所(5606)
- 研究所(5389)
- 中国(5176)
- 室(5042)
- 业大(4941)
- 实验(4893)
- 实验室(4763)
- 重点(4514)
- 农业大学(4254)
- 业(4079)
- 省(3972)
- 水产(3939)
- 部(3463)
- 技术(3319)
- 院(3194)
- 中心(3057)
- 研究院(3010)
- 江(2997)
- 京(2819)
- 洋(2801)
- 海洋(2747)
- 科学研究(2733)
- 生物(2539)
- 科学院(2451)
共检索到2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纯 马旭洲 王武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50℃和65℃,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和35℃,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30℃和35℃。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芹 龙勇 屈波 罗莉 刁晓明
测定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从出膜至30日龄时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仔鱼出膜后第1天,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能检测到活性,而胃蛋白酶活性在第22日龄才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其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4日龄时达到最大值(4.193±0.04)U/mgprotein;之后随日龄的增加比活力降低,直至15日龄达到最小值(0.452±0.07)U/mgprotein。之后从15日龄到30日龄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比活力从1日龄逐...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发育 消化酶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谷金皇 杨毅 冷向军 吴江
为考察添加脂肪酶酶制剂对瓦氏黄颡鱼生长、消化酶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00mg/kg、300mg/kg、500mg/kg脂肪酶制剂,饲喂平均体重(3.47±0.05)g的瓦氏黄颡鱼9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酶100mg/kg、300mg/kg、500mg/kg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86%(P>0.05)、9.29%(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3.17%(P>0.05)、6.35%(P<0.05)、5.29%(P<0.05)。同时添加脂肪酶各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武 周锡勋 马旭洲 李伟纯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 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投喂频率 生长 蛋白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慧 黄成 王喆 潘建林
将40尾成熟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高蛋白的幼鳗人工配合饲料和低蛋白的鲤鱼人工配合饲料50 d,每10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取3尾做消化酶测定。结果显示:幼鳗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肠中淀粉酶比活力变化不明显,而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鲤鱼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内和肠内淀粉酶比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而蛋白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比活力与蛋白酶比活力的比值(A/P值)比较显示:高淀粉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下可以使黄颡鱼体内淀粉酶相对含量上升,并且出现食性转化的现象;高蛋白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不能使淀粉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卫民 严安生 张志国 查金苗 柏世军 吴建军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关键词:
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杂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庄平 章龙珍 田宏杰 赵峰 宋超
研究了盐度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初始体长(24.95±1.89)cm,初始体质量(117.80±16.72)g]分别在淡水(盐度0)、盐度10、盐度25条件下饲养10d,检测不同盐度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在相同盐度条件下,不同消化器官中同种消化酶活力高低顺序不同。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力(淡水和盐度25时)及淀粉酶活力(淡水时)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活力(盐度10时)及淀粉酶活力(盐度10和25时)...
关键词:
施氏鲟 盐度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宏杰 庄平 章龙珍 侯俊利 高露姣
分别在14℃、21℃、28℃水温条件下饲养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幼鱼10 d,初始鱼体质量(124.20±15.12)g,体长(26.95±2.89)cm,检测不同水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幼鱼幽门盲囊、瓣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活力均以水温21℃时最高(P<0.05),十二指肠和胃则在28℃最高(P<0.05),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均在14℃最低(P<0.05);(2)各消化器官的淀粉酶活力均在水温21℃时最高(P<0.05),幽门盲囊、瓣肠和十二指肠以水温28℃时最低(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琳 杨义 周小秋 姜俊 刘扬
试验考察了酶解植物蛋白对建鲤生长性能、肝胰脏和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体质量为(9.18±0.21)g的建鲤900尾,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酶解植物蛋白替代相应完整植物蛋白0、20%、40%、60%、80%和100%的试验饵料,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酶解蛋白替代完整蛋白40%时,生长速度最快,饵料系数最低,摄饵量、蛋白和灰分沉积率最高;替代比例在60%以下时,肠重和肠皱襞高度、肠道脂肪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的活性随着替代比例的上升而显著增加;替代比例超过60%以后,生长速度显著降低、饵料系数升高,肠道酶活、皱襞高度、蛋白沉积率下降,而...
关键词:
建鲤 酶解蛋白 生长 肝胰脏 肠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韦涵 樊启学 张诚明 王凌宇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兴养殖品种"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和母本黄颡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黄优1号"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在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鲜味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以"黄优1号"肌肉中含量最高。"黄优1号"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2.85%,与其母本黄颡鱼肌肉中必
关键词:
氨基酸 脂肪酸 黄颡鱼 肌肉营养成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尹飞 彭士明 孙鹏 施兆鸿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至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肠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淀粉酶的活力呈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说明盐度降低会对银鲳幼鱼肠道的消化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达到补充机体所损失的能量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种酶,激活的顺序和程度却...
关键词:
银鲳 幼鱼 盐度 肠道 消化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川杰 陈立侨 李二超 杨洁萍 姜雪芹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脂酶cDNA序列片段,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瓦氏黄颡鱼肝脂酶cDNA片段长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肝脂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62%-100%.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包含糖基化位点、催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脂质结合位点和多肽"盖"等主要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脂酶与草鱼、鳙、斑马鱼肝脂酶聚为一支.因此,瓦氏黄颡鱼的肝脂酶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
关键词:
肝脂酶 瓦氏黄颡鱼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付新华 孙谧 孙世春
以1龄大菱鲆(Scophalmusmaximus)为研究材料,研究养殖水温下大菱鲆消化酶的分布及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确定饵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部位和主要消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2 0;40℃,8 0;60℃,8 0;40℃,8 5;60℃,8 0。18℃养殖水温下,在适宜的pH范围内,各部位蛋白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门盲囊、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6 5;40℃,8 0;40℃,7 5;50℃,7 0;40℃,8 0;淀粉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
关键词:
大菱鲆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活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丹 孔令富 严晖 戴春祥 胡青 高宇
【目的】查明引起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出现大量死亡的病原和指导规范用药。【方法】从患病鱼肝脏中分离得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分析了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同时克隆了菌株16S rRNA和主要粘附素基因(Mah)序列。【结果】分离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6S rRNA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聚类为一支(bootstrap 93),序列相似性为99.5%;Mah基因与嗜水气单胞菌菌株WC10-1相似性为99.7%。结合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和相关基因序列,初步判定该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回归感染实验表明,人工感染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再次从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噁喹酸3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甲砜霉素4种药物不敏感。【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云南省养殖瓦氏黄颡鱼死亡的病原菌;可考虑将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噁喹酸作为防治瓦氏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相关疾病的药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松良 盛长彬 葛雷 黄臻 张扬 汪运华 刘能玉 洪望生 余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