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3)
- 2023(9700)
- 2022(8626)
- 2021(8088)
- 2020(6804)
- 2019(15701)
- 2018(15786)
- 2017(30122)
- 2016(16478)
- 2015(18615)
- 2014(18624)
- 2013(18454)
- 2012(16824)
- 2011(14978)
- 2010(14631)
- 2009(13145)
- 2008(12543)
- 2007(10764)
- 2006(9255)
- 2005(7877)
- 学科
- 济(63566)
- 经济(63501)
- 管理(49241)
- 业(47936)
- 企(40598)
- 企业(40598)
- 方法(31858)
- 数学(27531)
- 数学方法(27236)
- 学(16541)
- 农(16450)
- 技术(16310)
- 中国(15275)
- 财(14476)
- 业经(14356)
- 地方(12472)
- 理论(11411)
- 农业(11335)
- 贸(11075)
- 贸易(11071)
- 和(10811)
- 易(10751)
- 环境(10464)
- 务(9663)
- 财务(9599)
- 财务管理(9585)
- 制(9433)
- 技术管理(9209)
- 划(9181)
- 教育(9092)
- 机构
- 大学(234027)
- 学院(231870)
- 管理(96591)
- 济(87057)
- 经济(85029)
- 理学(84724)
- 理学院(83833)
- 管理学(82423)
- 管理学院(82015)
- 研究(76632)
- 中国(53860)
- 科学(50962)
- 京(49598)
- 所(38907)
- 农(38320)
- 业大(37517)
- 财(36585)
- 研究所(36093)
- 中心(34022)
- 江(32598)
- 北京(31119)
- 范(30664)
- 财经(30423)
- 农业(30398)
- 师范(30257)
- 院(28705)
- 经(27756)
- 技术(27278)
- 州(26693)
- 经济学(24629)
- 基金
- 项目(168481)
- 科学(131375)
- 研究(122157)
- 基金(120948)
- 家(106370)
- 国家(105507)
- 科学基金(90052)
- 社会(74199)
- 社会科(70291)
- 社会科学(70271)
- 省(66457)
- 基金项目(65240)
- 自然(60286)
- 自然科(58858)
- 自然科学(58844)
- 自然科学基金(57770)
- 划(56297)
- 教育(55454)
- 资助(49976)
- 编号(49924)
- 成果(39295)
- 重点(37711)
- 部(36627)
- 创(35771)
- 发(35740)
- 课题(33996)
- 创新(33326)
- 科研(32755)
- 计划(31325)
- 项目编号(31018)
共检索到321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松良 盛长彬 葛雷 黄臻 张扬 汪运华 刘能玉 洪望生 余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欧阳敏 魏宏民 张明 肖秀兰 陶其辉 吕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卫民 严安生 查金苗 张志国 吴建军 柏世军
通过对黄颡鱼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与人工催产、自然产卵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和生产经验的总结 ,认为这两种繁殖方法在生产中均行之有效 ,各有其优缺点。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生产条件、及亲本体质状况 ,建议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人工繁殖生产。
关键词:
黄颡鱼 人工授精 自然产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调义 盛玲芝 苏建明 张学文 陈开健 王晓清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 D.2 ,6~ 7;A .2 0~ 2 6 ;P.1,7~ 9.其体长 (L,cm)和体重 (W,g)关系方程为 W=0 .0 4 1L2 .92 .生长方程为 :Lt=2 2 .76 [1-e- 0 .32 7( t+ 1 .1 94 ) ],Wt=378.3[1- e- 0 .32 7( t+ 1 ....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生长 形态 繁殖 洞庭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学宏 杨彩根 王志林 陈祖培 钟卫东 许爱国 陈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克立 孙占胜 陈一骏 肖广海 孟繁华 王雪峰 范学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全 刘亚 杜军 赵刚 陈先均 李军 李强 李禾 凡磊
全人工养殖条件下开展达氏鲟繁殖技术研究将有助于达氏鲟的保护和恢复。本研究选取人工驯养环境下的16尾成熟雌鱼和14尾成熟雄鱼,对其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人工养殖环境下,达氏鲟均能达到性成熟。经人工催产后,精子快速活动时间为100 s,寿命为420 s,卵径介于2.60~3.10 mm,产卵量为6500~71 500粒,但受精卵和孵化率较低,与野生种群存在较大的差异。经过129~146 h孵化,仔鱼大量孵出,鱼苗经11~13 d后,卵黄吸收完全,能获取外源营养,发育正常。在本次人工繁殖操控的条件下,成功获得达氏鲟鱼苗约10 000尾,可为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达氏鲟 人工繁殖 人工驯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亮
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周亮(四川宜宾地区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地方名黄排,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及今后三峡大坝的阻隔,将导致其资源量大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建酬 苏润荣
利用水泥池、人工鱼巢 ,经人工催产 ,对 18组蓝鳃太阳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 2 8h后开始产卵 ,持续 6d产卵结束 ,共产卵 15窝 ,计 10 5万粒 ,产卵率为 83 3% ,受精卵为 9 0万粒 ,受精率约为 86 % ,经 38~ 4 2h孵化 ,出苗 7 8万尾 ,孵化率为 86 8%。蓝鳃太阳鱼雌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繁殖能力强的习性 ;其卵为粘性卵 ,制作特殊的人工鱼巢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 ;而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氧、保持卵膜良好的通透性 ,是提高蓝鳃太阳鱼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蓝鳃太阳鱼 人工繁殖 人工鱼巢 性腺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晏宏 詹会祥 周礼敬 李家平
于2003年8月起进行野生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亲鱼培育研究,并2009年5月3日—9日进行了人工繁殖技术和鱼苗培育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昆明裂腹鱼在人工驯化养殖条件下,能在池塘内正常生长发育。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4龄,雌鱼以5~6龄最佳。采用二次胸鳍基部注射,催产孵化水温为14~17℃,效应时间平均为46h,平均孵化时间为176 h,鱼苗经60 d培育(平均水温14~18℃)体长可达5.05 cm。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黎祖福 陈省平 庄余谋 庄杰贵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
关键词:
鞍带石斑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