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7)
- 2023(11147)
- 2022(9904)
- 2021(9356)
- 2020(7923)
- 2019(18299)
- 2018(18229)
- 2017(34896)
- 2016(19422)
- 2015(21920)
- 2014(21757)
- 2013(21554)
- 2012(19763)
- 2011(17916)
- 2010(17731)
- 2009(15957)
- 2008(15589)
- 2007(13345)
- 2006(11692)
- 2005(9962)
- 学科
- 济(73248)
- 经济(73165)
- 管理(53055)
- 业(50359)
- 企(41873)
- 企业(41873)
- 方法(36415)
- 数学(31424)
- 数学方法(31009)
- 学(19913)
- 农(19782)
- 中国(17730)
- 财(16845)
- 业经(16451)
- 地方(14656)
- 理论(13560)
- 农业(13424)
- 贸(12628)
- 贸易(12623)
- 和(12364)
- 易(12207)
- 技术(12053)
- 环境(12022)
- 制(11551)
- 务(10879)
- 教育(10866)
- 财务(10817)
- 财务管理(10796)
- 划(10486)
- 企业财务(10235)
- 机构
- 大学(280026)
- 学院(276630)
- 管理(109470)
- 济(100890)
- 经济(98557)
- 理学(96414)
- 理学院(95199)
- 研究(93587)
- 管理学(93204)
- 管理学院(92736)
- 中国(65510)
- 科学(64211)
- 京(59871)
- 农(53357)
- 所(48903)
- 业大(48191)
- 研究所(45504)
- 财(44025)
- 农业(42545)
- 中心(41084)
- 江(39228)
- 范(37890)
- 师范(37443)
- 北京(37127)
- 财经(36385)
- 院(33468)
- 经(33152)
- 州(31933)
- 技术(30787)
- 师范大学(30450)
- 基金
- 项目(199575)
- 科学(155584)
- 基金(144230)
- 研究(140154)
- 家(127870)
- 国家(126822)
- 科学基金(107726)
- 社会(85456)
- 社会科(80795)
- 社会科学(80770)
- 省(79256)
- 基金项目(77869)
- 自然(73685)
- 自然科(71956)
- 自然科学(71930)
- 自然科学基金(70634)
- 划(67330)
- 教育(64779)
- 资助(59299)
- 编号(56458)
- 成果(45677)
- 重点(44946)
- 部(43097)
- 发(41864)
- 创(41573)
- 课题(39183)
- 科研(38870)
- 创新(38745)
- 计划(38598)
- 大学(36556)
- 期刊
- 济(105994)
- 经济(105994)
- 研究(75967)
- 学报(53676)
- 中国(48676)
- 农(48131)
- 科学(46763)
- 大学(38938)
- 管理(37990)
- 学学(36788)
- 农业(33944)
- 教育(31430)
- 财(30845)
- 技术(22631)
- 融(18124)
- 金融(18124)
- 业经(17629)
- 业(16854)
- 财经(16682)
- 经济研究(16237)
- 图书(16118)
- 业大(15189)
- 科技(15157)
- 版(14805)
- 经(14058)
- 问题(13793)
- 理论(13549)
- 技术经济(13014)
- 实践(12674)
- 践(12674)
共检索到38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敬华 杨长成 高增贵 毛竹 唐树戈 魏汉莲 董会
通过试验对瓜类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测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以及12种化合物对甜瓜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理查培养液最适于枯萎病菌的生长,其粗毒素对幼苗的致萎作用最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枯萎病菌菌株粗毒素对甜瓜幼苗的致萎作用差异显著;KMnO4、ZnSO4、VB6、VB1、CuSO4、CaSO4和MnSO4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钝化甜瓜枯萎病菌毒素使其毒性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献龙 姚明镜 刘金兰 孙济中
用改良理查德液体产毒培养基培养棉花枯萎病菌,取其培养滤液作为毒素液。测试了毒素液对抗病、感病品种种子发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毒害作用和对幼苗的致萎作用以及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为毒素液应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体细胞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菌 毒素 愈伤组织 电导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李瑜婷 范家平 杨媚 周而勋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 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了获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采用活体香蕉苗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方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Richard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接种量和光照等条件对Foc 4产生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oc 4的最佳产生毒素条件为初始pH值7~9的Richard培养基,接种量为每300mL培养基5~9个菌丝块,培养温度25~30℃,24h持续光照,于转速140r/min摇床上振荡培养9~12d。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毒素 产毒条件 生物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秋 齐小辉 闫建芳 程浩 于基成
对分离自东北地区针叶林土壤中的一株拮抗放线菌菌株H628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H628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粉红色,生长茂盛,孢子丝呈松敞螺旋或直形。上述特征与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高度一致。聚类分析表明,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放线菌H628定名为弗氏链霉菌H628(S.fradiae H62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雪芳 蓝江林 曹宜 肖荣凤 葛慈斌 刘波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
关键词:
瓜类作物 镰孢菌 鉴定 ITS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会军 郭小敏 李喜焕 吴立强 马峙英
本试验利用21个RAPD随机引物对50个西瓜枯萎病菌系进行了RAPD扩增,研究了病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对供试菌系扩增出13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13条,占总带数的84.3%。菌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45~0.93之间,多数菌系间的同源程度较低。基于RAPD标记聚类分析表明,50个菌系划分为6个RAPD群(RAPDgroups,简称RGs),即RGⅠ,RGⅡ,RGⅢ,RGⅣ,RGⅤ和RGⅥ。其中RGⅠ和RGⅡ各含有一个菌系,分别来自秦皇岛和新疆;RGⅢ和RGⅤ包括2个菌系,分别来自秦皇岛、承德和廊坊、沧州;RGⅣ包括唐山、石家庄、邯郸和新疆菌系;其余的菌系属于RGⅥ。分类结果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菌 遗传分化 RAP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王志清 耿本聪
1982~1987年间自黑龙江、北京等10个省市采集到60份西瓜病株,分别进行分离和培养鉴定,结果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试验是将3个镰刀菌分别接种于西瓜品种郑州3号,结果尖孢镰刀菌致病,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不侵染。分别从黄瓜和甜瓜枯萎病株分离出来的尖孢镰刀菌,与西瓜病株分离得的尖孢镰刀菌进行交互接种于西瓜、甜瓜和黄瓜的幼苗上。鉴定的结果是不同的专化型,即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E. F. Smith)Snyder et. Hans.〕。在防治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经过1989~1990年试验,防效达9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莉 程智慧 孟焕文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大蒜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f.niveum Snyder et Heansen)病菌的抑杀效应。结果表明,随大蒜鳞茎粗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大蒜鳞茎粗提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156 25 mg/mL;当大蒜鳞茎粗提物的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100%;质量浓度达到20 mg/mL时,抑菌圈直径最大,为5.7 mm,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100%,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蒜鳞茎粗提物可有效抑杀西瓜枯萎病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荣光 刘明霞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抑菌圈法进行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PM-1对供试的14种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枯萎病菌以及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抑菌带超过20mm。菌株PM-1无菌发酵液5倍、10倍稀释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率达88%以上,拮抗菌株PM-1产生的拮抗物质导致靶标菌菌丝细胞畸形,出现囊泡、肿胀,崩溃消融,从而抑制其生长。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拮抗菌 放线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房超 李跃建 刘独臣 刘小俊 梁根云
对从成都平原的双流、青白江和德阳旌阳区3个不同西瓜主产区采集到的西瓜枯萎病菌进行病菌分离培养,得到3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以中等抗性的西瓜品种"京欣"为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致病力最强的是来自德阳的Fon3,其次是青白江Fon1和双流Fon2。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菌 致病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粟艳 刘长远 浦铜良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以黄瓜枯萎病菌为供试菌,采用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大葱总提取物、蛋白成分、多糖成分等各成分及大葱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大葱总提取物和挥发性成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大葱总提取物在浓度达500mL·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及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38.6%;大葱挥发性成分在浓度达5g·dm3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2%,大葱蛋白及多糖成分对供试菌均无抑制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霍振荣 管炜
对影响黄瓜枯萎病菌AFLP技术体系的多种因素作了探讨,得到了1种适合于黄瓜枯萎病菌AFLP分析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以100 ng(25μL体系)为宜,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以20倍为宜。采用优化好的体系,以21个不同地区的黄瓜枯萎病菌菌株为试材,引物组合E15/M65在21个菌株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纹452条,各菌株扩增带分布较均匀,扩增带最少的为13条,最多的32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经鉴定,中国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生理小种鉴定,引用Armstrong等所采用的鉴别寄主MSU8519、MSU44134、PI390265进行“抗”或“感”的反应侧定。结果分别为抗一抗—感的反应,证明国内黄瓜枯萎病菌类孢镰刀菌也存在小种,与美国、以色列和日本所存在的特性不同,暂定名为小种4号。防治试验结果,带病种子用有效成分0.1%防霉宝可湿粉+0.1%平平加溶液浸种1h,消毒效果100%;发病初期,采用新杀菌剂12.5%治萎灵水剂200~400倍液灌根治疗,防效达81.23%~92.00%,每亩增产34.98%~46.09%。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防治,新农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对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初步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首先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菌株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终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了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川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所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最终盆栽试验证实了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了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菌株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分离筛选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盆栽试验证实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