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2)
2023(14650)
2022(12601)
2021(12284)
2020(10085)
2019(23593)
2018(23622)
2017(43794)
2016(24338)
2015(27635)
2014(27936)
2013(26752)
2012(24523)
2011(22024)
2010(22377)
2009(20166)
2008(19738)
2007(17093)
2006(15201)
2005(13580)
作者
(68368)
(56603)
(56205)
(53823)
(35975)
(27132)
(25683)
(22296)
(21702)
(20316)
(19369)
(19063)
(18080)
(17954)
(17656)
(17296)
(16805)
(16747)
(16214)
(16153)
(14123)
(14078)
(13837)
(13055)
(12708)
(12651)
(12648)
(12489)
(11507)
(11181)
学科
(87390)
经济(87262)
管理(64209)
(56381)
(48375)
企业(48375)
方法(37756)
数学(31561)
数学方法(31032)
(27357)
中国(26825)
(23989)
(22537)
理论(21125)
(21104)
业经(20350)
地方(18871)
教育(18613)
(15466)
农业(15161)
(15092)
教学(14596)
(14308)
银行(14262)
(13950)
金融(13942)
(13760)
贸易(13752)
(13655)
(13284)
机构
大学(336170)
学院(328942)
管理(124311)
(122059)
经济(118911)
研究(114359)
理学(107028)
理学院(105691)
管理学(103500)
管理学院(102884)
中国(82700)
(73271)
科学(72063)
(62354)
(57808)
(52877)
研究所(52444)
中心(50484)
(50207)
(49541)
师范(49048)
业大(48722)
北京(46968)
财经(46770)
(42492)
(41792)
农业(41025)
(40216)
师范大学(39781)
技术(37819)
基金
项目(222482)
科学(173039)
研究(167167)
基金(157064)
(136538)
国家(135328)
科学基金(115038)
社会(101161)
社会科(95374)
社会科学(95349)
(87838)
基金项目(82587)
教育(80310)
(74413)
自然(73727)
自然科(71965)
自然科学(71945)
自然科学基金(70592)
编号(69952)
资助(64174)
成果(60107)
课题(50631)
重点(50412)
(48756)
(46448)
(45995)
大学(43615)
项目编号(43204)
创新(42635)
科研(42051)
期刊
(139601)
经济(139601)
研究(106356)
中国(77165)
教育(60917)
学报(55552)
(48865)
科学(48655)
(47826)
管理(47517)
大学(43030)
学学(38655)
农业(32867)
技术(30707)
(26321)
金融(26321)
财经(23330)
经济研究(21906)
业经(21395)
图书(20468)
(19973)
问题(17388)
(16948)
(16069)
科技(15838)
理论(15752)
职业(15207)
实践(14455)
(14455)
技术经济(14090)
共检索到50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滨  黄晓星  
通过对中山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在遵循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双重规律的前提下,以理论逻辑为基础、认知逻辑为尺度、生活逻辑为指向的三维一体是中山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其中,理论逻辑强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认知逻辑着重建构主动学习和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逻辑力求直面现实和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梁  
"慕课"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简称。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s风暴"。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正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小栋  覃云云  尤铮  
博士生培养联合体是英国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教育质量,规范"产学研"合作方式,回应英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关注英国博士生培养组织场域(联合体)运行的合法性,并分析维持其松散联结的行动举措。从组织合法性的"强意义"和"弱意义"两个层面,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联合体建设在制度保障、经费发放和区域协作中的合法性基础,并阐述了构建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具体行动方式。分析了联合体博士生招生、培养与准出制度,发现其联合体与ESRC和研究组织之间存在的三种行动举措,即规范治理下的权力让渡、"费边主义"理念下的"产学研"协同发展、高校高度自治下的政府干预。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大鸣  
在专业市场上,商家通过对以"货"与"客"为代表的资源的争夺,逐渐在市场内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出现了"直销""代理""普通做货者""炒货的"等不同职业身份的群体。研究发现,市场内部分化逐渐呈现出明晰化特征,而这种分化本身也造成了商家在不同身份类型之间流动困难,不论是对于新入行的经营者,还是具备了一定经验的经营者,都很难突破自身的层级归属,实现市场内部的身份突破。然而吊轨的是,这种分层固化的过程,恰恰是商家在自身作为市场主体行动中得以建构的,商家在不断地区分"自己人"与"外人",在"维护"或"割裂"关系的过程中,将产业链结构得以固化。商家建构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经营策略,试图打破身份,这成为了市场主体身份的又一行动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吴彬  
以我国博士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主要指引,系统梳理总结了近40年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历程,对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逻辑、路径和面临的张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基础、落脚点和主线,对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招生选拔机制改革进行了论述,也探讨了"学科中心"和"实践导向"、"效率优先"和"均衡发展"、"计划依赖"和"资源驱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张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琳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博士生教育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面临规模、目标、质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挑战。现代博士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训练,知识生产的转型对于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回顾知识生产转型相关理论可以看到,当代知识生产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多模式、多主体、多价值取向和多动力机制的特征。从这个视角出发,能够对当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多重逻辑进行梳理,理解博士生教育承载的多维目标,进而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创新博士生培养的组织形式,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加强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曾文婕  
"伟大历史学家们的才能正是在于:把所有单纯的事实都归溯到它们的生成,把所有的结果都归溯到过程,把所有静态的事物或制度都归溯到它们的创造性活力。"[1]事物的生成逻辑中蕴涵着事物的本质规定性。我国的教学改革进程中展现出思想史上的大开大合,有新旧学说更替之际的静寂空旷,有观念相互碰撞之时的火花飞溅,有行动对立交锋之后的峰回路转。本期《全球教育展望》设置以我国改革开放40年教学改革研究为主题的专栏,三篇文稿的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晏维龙  
专业教学的组织机构是院系,而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的主体则是书院。要想学生在学习发展中获得提高,需要在各个层次上打破课堂与课外之间的界限。书院制改革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书院发挥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把整个校园而不是仅仅把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社区。对此,我们有必要突破传统教室的概念,把学生的宿舍生活、课外经历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覃丽君  谭菲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尊涛  马陟政  
税务数字人事是符合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数字化干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和积极的价值逻辑。其中,知事识人的政治要求、政府治理的效能要求、科技驱动的战略要求是其理论逻辑,决定着数字人事的前行方向;制度赋能、岗位赋责、数据赋智、结果赋效是其实践逻辑,展现出数字人事的蓬勃生命力;促进向上向善、转变决策方式、彰显税收治理、提供税务方案是其价值逻辑,为提升我国公务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熙  郭二榕  
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高水平大学博士生招生中对申请者的评判和选拔,实际上是一种多重制度逻辑下的组织挑战和政治博弈。其中,(制度化的)学术精英主义、协商式的科层制以及社会和教育公平,共同构成了博士生招生中相互制约又紧密联系的差异化结构,影响并形塑着教师对于"优秀"的评判标准。探讨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分析和理解当前"申请-考核"制的运行机制与主要困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迎爽  郑浩  
法国博士生教育职业化改革以"博士生教育作为一种研究型职业经历"和"基于学术能力基础上的可迁移技能"为逻辑起点,在实践中采取注重博士生可迁移能力培养,构建博士生院的博士生职业化培训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的计划与落实,促进博士生与企业双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具体举措来推进博士生职业化改革。这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应加强博士生教育顶层战略规划及相应的政策引领与保障;博士生教育机构需重申博士生培养理念,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博士生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自信,提高可持续发展和可迁移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张家琼  
教学逻辑是教学系统中主客体关系的动态转换逻辑。基于主客体关系的逻辑转换,教学系统生成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学习逻辑、认知逻辑。教学活动通过这四个逻辑组块之间的逻辑转化,促成教学双方的共振、共享和共赢,以实现教学有效化和有序化。有效和有序的逻辑转化生成复杂多样的教学网络类型,基于教学逻辑组块与网络类型的相互作用则形成教学网络组织系统。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改革开放40年成就离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就是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分置",二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直面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化大生产下土地制度问题,借鉴中国土地制度安排的历史逻辑,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实现了土地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统一,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农村土地制度安排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