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0)
2023(5673)
2022(4467)
2021(4548)
2020(3511)
2019(8397)
2018(8511)
2017(14020)
2016(8903)
2015(10280)
2014(10550)
2013(9486)
2012(9186)
2011(8522)
2010(9110)
2009(8313)
2008(8420)
2007(7660)
2006(7015)
2005(6666)
作者
(22895)
(19076)
(18981)
(18410)
(12341)
(9086)
(8808)
(7553)
(7534)
(7196)
(6580)
(6421)
(6277)
(6239)
(6059)
(6024)
(5695)
(5571)
(5561)
(5509)
(5288)
(4681)
(4670)
(4606)
(4396)
(4387)
(4332)
(4292)
(3842)
(3824)
学科
(30046)
经济(30008)
管理(21183)
教育(21085)
(16931)
(15573)
企业(15573)
中国(15280)
理论(13681)
方法(12641)
(11133)
数学(9224)
数学方法(9070)
教学(8936)
(7668)
业经(6551)
(6527)
(5963)
(5943)
(5817)
发展(5117)
研究(5096)
(5076)
金融(5075)
技术(5030)
(4993)
(4977)
(4932)
银行(4926)
学法(4873)
机构
大学(130508)
学院(122589)
研究(45172)
(40466)
经济(39156)
管理(37459)
理学(31348)
教育(31347)
理学院(30801)
管理学(30046)
(29836)
管理学院(29782)
(29642)
师范(29530)
中国(28435)
科学(26057)
师范大学(24456)
(22239)
(22199)
(21046)
北京(20252)
研究所(19963)
中心(18429)
财经(17112)
(17034)
技术(16755)
职业(16505)
(15852)
(15426)
经济学(13023)
基金
项目(70046)
研究(61642)
科学(56604)
基金(46521)
(38761)
教育(38656)
国家(38206)
社会(36027)
社会科(33579)
社会科学(33571)
科学基金(32007)
编号(28379)
成果(27825)
(27769)
(25671)
课题(23677)
基金项目(22981)
(20521)
资助(18829)
(17897)
规划(17633)
自然(17526)
重点(17485)
项目编号(17192)
自然科(17104)
自然科学(17100)
(16888)
自然科学基金(16825)
教育部(16659)
(15193)
期刊
教育(56158)
研究(52587)
(50184)
经济(50184)
中国(37236)
(18339)
学报(17447)
科学(15994)
技术(15533)
管理(15212)
大学(14917)
职业(14188)
学学(11868)
(11388)
财经(10656)
技术教育(9330)
职业技术(9330)
职业技术教育(9330)
(9311)
(8765)
金融(8765)
图书(8595)
(8525)
论坛(8525)
经济研究(7575)
农业(7469)
(7110)
高等(6922)
问题(6495)
书馆(6401)
共检索到206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郝文武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错位和相互结合、适应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客观必然和永恒追求。教育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理论引领下的指导学习或以言行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统一的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和终极追求。教育理论既是对教育实践的系统认识,又是引领和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合理性认识。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逻辑特点、优化教育理论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全面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是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重要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知非  祁海霞  王国富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其发展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但社会认可度低、政策要求高但学生素质差等多重困境。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在应对这些困难时,如何思维和行动的?如何看待自身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研究者访谈了数位高职教师、进行了多次观课,并利用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的路径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管高职教师具体选择了何种教育实践,均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是"合理的",这种"合理的"教育实践源于教师平衡外部压力与自身教育情怀的"自我心理调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刘燕楠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建华  
会展教育可分为会展理论教育和会展实践教育两大领域。本文分析了会展理论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即政策诠释、经验总结和理论演绎。本文认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有着4种基本范式。本文还认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会展教育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应该确立起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新的关系范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伍文彬  
课内实践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方式。在界定课内实践内涵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内实践方式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元涛  
在学术专业化困境日渐加深、实践变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介入实践不仅是为了影响实践,更是为了探究事理,它并不放弃理论建构的自觉意识与使命。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在经验中,介入实践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但是,对于个人"是否愿意介入实践"这样一个涉及主体价值选择的问题,在为自己所推重的价值进行辩护和提供论证的同时,亦需尊重其他合理的价值选择。在一个尊重民主的社会框架中,无论是责任伦理问题,还是个人的价值选择问题,都只能协商而无法强求,而协商的前提是尽量给出真诚的论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论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对自身价值危机的一个必要目标。当前,在教育理论总体上还具有坚持本质主义信念、抽象性、片面性等特征的情况下,对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实践化改造。根据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化的教育理论应该是能够尊重教育实践情境性与多样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兼容复杂人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与其他教育理论对接的教育理论,也是能够使用亲近教育实践者的语言表述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进行的实践化改造需要在深刻解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丰富教育理论的情境性内涵和复杂人性内涵,揭示教育理论的潜在观点和影响,并转换教育理论的语言表述方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春雷  陈睿渊  冯义东  
文章首先论述了脑科学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以及脑科学的基本概念,然后从脑科学视角分析了教育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其中着重阐释了脑科学与视听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等存在着的密切而重要的联系,最后提出有关促进教育技术与脑科学交流互动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志敏   纪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以往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以静观的理论分析为思路,如逻辑分析、理论分层和哲学演绎。伴随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关于二者关系的新认识也得以形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关系问题是二者关系的核心;二者的关系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是哲学、逻辑学问题,更是教育学问题。从方法论层面来看,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创生的转换意味着前提预设、分析单位、思维方式和学科立场的转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系统探讨了本纳从其实践学的角度对教育和教育科学的自身逻辑的寻求:教育行动的构造原则和调节原则,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这一问题史的系统的建构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黛舒  
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有本土的原因,也有解决脱离问题的本土条件。不能把产生本土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因于某些国外现实的或历史的因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供给彻底解决本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纸上谈兵的解决也还是让有关“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论继续脱离“理论和实践脱离”的实际。“新基础教育”研究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的新型关系,并通过自己“研究性的变革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滋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兆璟  
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发生的机理在于合理地认定双方主体的知识身份。要使教育理论知识活性化,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确立知识分享的理念是必需的,这也是破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条重要的知识理路。而对于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主义”的消解是被一种叫做“地方性知识”的知识观来完成的。在当前的情形下,对教育理论“普遍主义”的“合法化”消解就是教育理论流派的创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