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6)
2023(3318)
2022(2755)
2021(2497)
2020(2129)
2019(4931)
2018(4856)
2017(10203)
2016(5206)
2015(6063)
2014(6056)
2013(6155)
2012(5929)
2011(5475)
2010(5454)
2009(5161)
2008(5226)
2007(4565)
2006(3889)
2005(3422)
作者
(14138)
(11878)
(11870)
(11261)
(8005)
(5755)
(5378)
(4596)
(4565)
(4306)
(4207)
(4077)
(3845)
(3757)
(3712)
(3638)
(3561)
(3446)
(3373)
(3288)
(2992)
(2985)
(2811)
(2750)
(2686)
(2648)
(2587)
(2412)
(2407)
(2357)
学科
(33265)
经济(33225)
方法(21372)
数学(19130)
数学方法(19059)
(18166)
管理(17925)
(15831)
企业(15831)
(8560)
中国(6460)
(5651)
财务(5650)
财务管理(5638)
(5620)
企业财务(5516)
业经(5515)
理论(5455)
(5264)
贸易(5264)
(5055)
(4876)
(4760)
金融(4760)
(4362)
地方(4347)
(4082)
银行(4082)
农业(4011)
(3844)
机构
大学(87482)
学院(84226)
(41447)
经济(40863)
管理(35834)
理学(32000)
理学院(31757)
管理学(31480)
管理学院(31319)
研究(22970)
(20294)
中国(17906)
财经(16978)
(16537)
(15632)
经济学(14881)
经济学院(13617)
财经大学(12979)
(11123)
商学(11025)
商学院(10954)
中心(10701)
科学(10629)
北京(10108)
(9893)
师范(9835)
(9777)
经济管理(9628)
业大(9052)
(9036)
基金
项目(55022)
科学(45354)
基金(43430)
研究(41474)
(35950)
国家(35672)
科学基金(32293)
社会(29812)
社会科(28480)
社会科学(28477)
基金项目(22612)
教育(20356)
(19527)
自然(19411)
自然科(19018)
自然科学(19015)
自然科学基金(18735)
资助(18552)
(16444)
编号(15632)
(14107)
教育部(13230)
国家社会(13057)
成果(13048)
人文(12773)
重点(12048)
大学(11582)
(11553)
(11129)
社科(11066)
期刊
(39558)
经济(39558)
研究(25670)
(15940)
管理(12620)
中国(10969)
学报(10056)
财经(9996)
科学(9339)
(8709)
金融(8709)
大学(8648)
(8509)
学学(8126)
教育(7375)
经济研究(7085)
技术(6353)
(6029)
问题(5728)
(5172)
业经(5110)
统计(4836)
技术经济(4669)
商业(4496)
(4333)
理论(4208)
决策(3897)
财经大学(3866)
农业(3716)
实践(3605)
共检索到114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张文中  
本文通过对理论之局限和实证之谬误的讨论发现:(1)借助于代表性代理人假说、完全信息假说、同质性假说等,宏观经济学把建立理性基础上的个体需求方程、供给方程当作总需求方程和总供给方程,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把个体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当作市场定价模型,回避了异质经济人行为的加总问题,失去了解释现实的功能。(2)引进异质经济人假说后,宏观总供给函数并不能从微观供给函数的加总推导出来,资本资产的市场定价模型也不能从异质个体的定价模型推导出来,因此,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3)由于异质性、模糊性和非线性混沌现象的存在,建立在概率意义下的大量理论模型具有不可实证性。本文认为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需要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文超  肖晨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实施以来,双方贸易额有了大幅增长。帕克(Park,1989)命题认为:合成谬误将在中国与东盟四国率先出现。本文提出了两个核心假说:第一,贸易竞争会导致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第二,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会导致贸易互补。并根据可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和各种判定指标对帕克命题进行了判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欣广  
《世界经济文汇》1994年第一期发表了张理智撰写的《论俄林定理之谬误——国际贸易原理再探讨》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本人读后很感兴趣,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愿提出来就教于张理智同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理智  
一、俄林定理 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依林(Bertil Ohlin),在其代表作《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出: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国际交换可以逐渐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商品价格差异,进而消除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并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因利用了自身相对丰饶的资源而获得比较利益,这一命题,被称为“俄林定理”(由于这一命题与赫克雪尔、萨缪尔森的学说相关联,又被称为“赫克雷尔——俄林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殿超  
长期居统治地位的自由贸易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论之上。比较优势论缺少一个关于分工过程的理论 ,由于没有正确定义比较利益 ,贸易理论误认为 ,只有比较优势而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也能实现分工。从决定分工的因素和贸易均衡看 ,起决定作用的是绝对优势和绝对价格 ,而非比较优势和相对价格。由于有绝对优势 ,就有比较优势 ,许多分工表面上看是比较优势决定的 ,实则是其背后的绝对优势决定的。正是这些错觉才产生了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不过是经济学中流行了近 2 0 0年的一个误会 ,自由贸易理论必须退回到绝对优势论。这样 ,那些只有比较优势而无绝对优势的贸易就应该实行贸易保护 ,并非比较优势下的所有自由贸易都对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合成谬误不是一个新词,却是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常用的高频词。2021年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甚至一度出现缺煤、缺电的情况,一些人用合成谬误来检视政策选择。所谓合成谬误,是指仅仅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认为对总体也必然是对的。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微观上看是对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智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阐述的"乘数原理"含义谬误,需要推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仁君  
长期以来,“斯密教条”被作为一种谬误而受到批判,主要的批判理由是,斯密没有区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丢掉了年产品中的不变价值部分;以及斯密通过“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概念,把丢掉的商品的不变价值部分又从后门悄悄地塞了进来。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斯密教条”中斯密并没有丢掉年产品中不变价值部分,而在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理论中,社会总产品却包含了重复计算的部分;斯密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分析也不存在漏洞。“斯密教条”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斯密以后又有不少经济学家重新探讨了“斯密教条”的问题,“斯密教条”已成为当代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斯密教条”不是谬误,而是科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现林  
面对错综复杂而又不断演进的经济世界,充满理性的实证主义者以选择性假设作为实证研究的逻辑起点的做法,为实证分析的范围和效果预设了局限性,体现为理论研究的狭隘性、碎片化和逻辑谬误三个方面的缺陷;作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分析与经验检验未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放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实证"方法缺失了客观公正的求实精神与价值诉求。实证主义应以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惟形式化与经验至上,方能建构适应实践真正所需的方法与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涛  
第三波民主化曾被视为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政治潮流,但它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民主回潮现象在西方学界引发了有关"民主衰落"的讨论。这一讨论揭示出民主化理论中"转型范式"的重大缺陷,并使学者发现国家能力、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述评民主衰落论,文章认为,鉴于"转型范式"的缺陷,可以探索以"治理范式"为中心的民主理论,中国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此提供理论创新的资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涛  
第三波民主化曾被视为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政治潮流,但它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民主回潮现象在西方学界引发了有关"民主衰落"的讨论。这一讨论揭示出民主化理论中"转型范式"的重大缺陷,并使学者发现国家能力、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述评民主衰落论,文章认为,鉴于"转型范式"的缺陷,可以探索以"治理范式"为中心的民主理论,中国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此提供理论创新的资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实强  
本文首先通过引证关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几篇经典原文文献,理清该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将国内部分文献对该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同原文文献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大部分文献特别是教材对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谬误;最后剖析了这些谬误产生的原因,并对该理论的表述和应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圣明  王茜  
世界市场理论在马克思"六册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希望完成但未完成的政治经济学整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析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世界市场思想,梳理马克思有关世界市场的论述,阐述了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主要思想的理解,认为该理论揭示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原因、规律与作用,是对全球化的预见和前瞻性认识,对人们认识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自由化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形成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违背的一种现象。运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反思"逆全球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揭开"逆全球化"谜团,为推进全球化发展和进一步增强中国在世界市场发展中的影响力提供正确指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怀  戚聿东  
随着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和引进竞争机制改革的深化,传统自然垄断理论的可解释性越来越差,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有鉴于此,本文在回顾基于规模经济理念的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的基础上,从逻辑、动态、理论模型和方法等角度,对目前流行的自然垄断理论进行了质疑和批判,从而澄清了当代经济学长期流行的一个谬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方勇  周勇  艾春荣  
本文的研究焦点是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热手效应"或"赌徒谬误"认知偏差。通过定义情绪指数和界定系统性的"热手效应"或"赌徒谬误"认知偏差,本文首先基于日的时间尺度、整体投资者的合力情绪及包括不同市场阶段的较长时期对这两种偏差进行统计检验,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周)、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散户、大户和咨询机构)、不同的市场阶段(牛市和熊市)以及游程反转后的市场累积收益等视角对"热手效应"或"赌徒谬误"偏差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一般来讲,"热手效应"主导着市场情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