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6)
2023(8880)
2022(6699)
2021(6196)
2020(4599)
2019(10089)
2018(9994)
2017(18123)
2016(10033)
2015(11161)
2014(11282)
2013(10125)
2012(9136)
2011(8068)
2010(8394)
2009(7613)
2008(7831)
2007(6943)
2006(6411)
2005(6253)
作者
(27110)
(22726)
(22406)
(21558)
(14666)
(10827)
(10233)
(8755)
(8599)
(8107)
(7802)
(7708)
(7361)
(7334)
(7192)
(7110)
(6651)
(6560)
(6490)
(6362)
(5743)
(5590)
(5344)
(5311)
(5167)
(5015)
(4986)
(4971)
(4572)
(4475)
学科
(39643)
经济(39573)
(26759)
管理(26268)
(22036)
企业(22036)
中国(15228)
(14220)
业经(12418)
方法(11831)
理论(10077)
农业(9414)
(9309)
(9295)
(9167)
地方(8968)
数学(8480)
数学方法(8342)
(7626)
(7425)
教育(7094)
(6903)
金融(6903)
(6806)
银行(6797)
(6537)
发展(6511)
(6488)
(6390)
(6231)
机构
大学(139494)
学院(138295)
(54569)
经济(53311)
研究(49930)
管理(48809)
理学(41196)
理学院(40696)
管理学(39960)
管理学院(39700)
中国(36913)
(30130)
科学(28575)
(26799)
(23925)
(22437)
中心(22097)
研究所(21636)
(21620)
师范(21433)
财经(20779)
(20678)
北京(18975)
(18916)
(18378)
(17921)
经济学(17575)
师范大学(17553)
业大(17531)
技术(15818)
基金
项目(89997)
科学(71090)
研究(71061)
基金(63888)
(56169)
国家(55209)
科学基金(46665)
社会(45778)
社会科(43031)
社会科学(43018)
(34771)
教育(33985)
基金项目(32324)
编号(29773)
(29286)
自然(26616)
自然科(25949)
自然科学(25940)
成果(25857)
自然科学基金(25481)
资助(24046)
课题(21745)
重点(21257)
(19881)
(19808)
国家社会(19652)
(18858)
(18465)
(18364)
(18248)
期刊
(67346)
经济(67346)
研究(45531)
中国(33586)
教育(25485)
(21250)
学报(21246)
(21213)
管理(20698)
科学(20039)
大学(17116)
学学(15566)
农业(14360)
技术(13725)
(12800)
金融(12800)
财经(10970)
业经(10632)
经济研究(10400)
(9648)
问题(8974)
图书(8403)
职业(8169)
(7987)
(7888)
(7016)
论坛(7016)
世界(6948)
社会(6850)
现代(6818)
共检索到22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红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历史、实践的三重视野中深刻把握它的本质规定,展现出它内在的丰富图景,厘清它发展完善的现实依据。在理论逻辑层面,其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为根本支撑。在历史逻辑层面,其以厚重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为重要遵循。在实践逻辑层面,其以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为基本依据。清晰、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重逻辑,提升其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祝新宇  
照金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的有机统一。历史逻辑上,照金精神具有独特生成机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生成的伟大精神。理论逻辑上,照金精神蕴含着独立自主的创新勇气,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根植群众的工作风格,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维护统一的大局意识等科学内涵。实践逻辑上,要以“四个伟大”实践的推进为弘扬照金精神的着力点,助力照金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椿梁  
马克思主义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视角审视了现代化,在批判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之上重构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建构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体意识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体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体实践能力提升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体全面自由发展的四个阶段,充分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建构坚持追求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确立了主体实践的内生动力、主要原则以及价值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葛绍丰  
公安审计作为公安机关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范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是公安机关的“免疫系统”,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公安审计监督,对于强化经济运行制约,规范执法管理活动,促进清廉公安建设,实现有效警务治理,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本文结合浙江实际,从警务内部治理出发,围绕公安审计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重逻辑,分析公安审计服务警务治理现代化的构成要件和现实困境,探索以高质量的公安审计治理能力服务警务治理的主要功能及其路径,以期为公安审计“善治”促进警务“良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跃文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广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优等生”。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东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高水平谋划、多路径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探讨和梳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子牛  
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指引,从全球视野、国家职能、政党领导三重视角出发,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政治保障。首先,从全球视野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在资本主义空间不平衡条件下的必然展开,它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开创了一种具有扩展性的“新文明形态”。其次,要完成这一创举,就需要社会主义的国家力量嵌入资本活动内部并调和其内在矛盾,为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最后,为了确保国家行动的正确政治方向,又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作用,维持资本与国家之间的良性平衡,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通过这三重视角的递进,可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作出一种系统性把握。
[期刊] 求索  [作者] 桑明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郑锦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客观的必然性。它是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是由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职能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中,既要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国家制度的特征进行历史性与制度性分析,又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从而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中国7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工业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历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年均增速超过9.4%的"中国奇迹"。与中国的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暴露弊端,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崛起,进而指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罗生全  随国栋  
教材建设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知识选择活动,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的知识选择通过特定的主体来完成。政府作为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承载主体,是实现教材建设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内在统一的重要保障。从治理的内在逻辑看,政府参与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遵循着以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辩证统一为遵循的价值导向逻辑,以构建系统完备的政府职能体系为载体的结构变革逻辑,以政府行权履职过程精细化调适为主轴的技术优化逻辑。未来,教材建设现代化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匡正治理主体的价值行为,推进政府职能运转的独立体系建设,以及兼顾话语权力的宏观支配与微观调适的场域适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