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6)
2023(12431)
2022(10172)
2021(9268)
2020(7779)
2019(17031)
2018(16386)
2017(31272)
2016(15984)
2015(17884)
2014(17321)
2013(17143)
2012(15903)
2011(14620)
2010(14671)
2009(14356)
2008(13243)
2007(11544)
2006(10483)
2005(9884)
作者
(43367)
(35859)
(35786)
(34142)
(22965)
(17018)
(16237)
(13910)
(13727)
(12632)
(12540)
(11859)
(11428)
(11345)
(11227)
(11223)
(10547)
(10424)
(10148)
(9663)
(8951)
(8627)
(8431)
(8271)
(8210)
(8157)
(7633)
(7406)
(7086)
(7001)
学科
(86934)
经济(86865)
管理(42998)
(42383)
(32395)
企业(32395)
方法(30646)
中国(30626)
(28317)
金融(28316)
数学(27898)
数学方法(27737)
(26661)
银行(26660)
(25803)
地方(20900)
(19277)
(18277)
(18212)
(16771)
贸易(16755)
业经(16414)
(16388)
地方经济(12879)
(12672)
农业(12240)
(12110)
财务(12087)
财务管理(12063)
(12059)
机构
学院(227618)
大学(226714)
(116048)
经济(114135)
管理(83579)
研究(81906)
中国(75077)
理学(70346)
理学院(69647)
管理学(68728)
管理学院(68317)
(53961)
(46599)
财经(42637)
科学(42095)
经济学(39656)
(39641)
(38895)
中心(38877)
经济学院(35665)
研究所(35491)
财经大学(31907)
(31821)
北京(30310)
(29492)
(28920)
(28743)
金融(28296)
(26267)
(26248)
基金
项目(142420)
科学(113743)
研究(108052)
基金(107250)
(91414)
国家(90719)
科学基金(78446)
社会(74646)
社会科(71093)
社会科学(71080)
基金项目(54562)
(51790)
教育(47841)
自然(45862)
资助(45005)
自然科(44868)
自然科学(44852)
自然科学基金(44078)
(43225)
编号(41785)
成果(33920)
(33068)
国家社会(32914)
(32283)
重点(32201)
(29724)
中国(29623)
教育部(29582)
课题(28867)
人文(28772)
期刊
(130759)
经济(130759)
研究(79790)
中国(45140)
(43654)
金融(43654)
(40580)
管理(32297)
(28027)
科学(27876)
学报(27358)
经济研究(23928)
财经(22654)
大学(22295)
学学(21361)
(19608)
农业(18413)
技术(18110)
业经(17596)
问题(16410)
(16204)
教育(16130)
国际(15463)
世界(14540)
技术经济(12556)
统计(12289)
理论(11153)
(10658)
经济问题(10218)
现代(9993)
共检索到365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席涛  徐光东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内生的失衡导致了经济体系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实体经济中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之间增长比例失衡;虚拟经济中资产价格背离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大幅涨跌;要素价格低估和收入分配中经济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居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失衡。经济肌体本身比例失衡隐含的脆弱性,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时,导致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作者认为,不仅要强调短期应对的调控政策,更应重视经济的长期制度安排,保障经济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景学成  
一、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危机国家忽视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内部宏观管理失误、监管不力等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应引以为鉴的。(一)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首先要高度注意国际资本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薇  
金融危机冲击下香港经济基本稳定的原因孙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自1997年7月初,由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并波及到亚洲的其他地区。几个月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贬值了20%至30%以上,股市跌到了多年来的最低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平  韩峰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一定波动。文章首先利用中部地区1978~2009年的GDP发展指数数据对中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性进行整体分析和分阶段分析,继而重点针对金融危机时期展开分析,选取GDP增长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七项指标,运用评级法对比分析中部地区各省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恢复能力等经济稳定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和江西两省经济稳定性相对较强,而河南省和山西省则相对略显不足。文章最后就后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各省如何实现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小川  
美国金融市场虽对《稳定法案》的通过表示了认可,但仅凭《稳定法案》的力量,仍无法挽回目前美国金融市场的颓势。该法案可以让我们了解美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对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些基本立场和态度,以及在危机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稳定发展》课题组,余根钱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risks,authors draw the outline of China's financial risks,and make a series of researches,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risks and economic stabilization,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against the financial risks.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宝伟  
基于经济虚拟化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失衡是现代金融危机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将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金融稳定研究中。以实现金融稳定为目标的虚拟经济管理政策,需要对三个基本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化;金融监管的发展;宏观调控政策目标与机制的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以IMF为首的救援仍在继续,然而东亚各国依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下。包括IMF在内的许多人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战略纷纷提出批评。历史总是这样,当金融危机爆发时,人们总是一味的指责借款国。然而事实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剑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救援仍在继续,然而东亚各国依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下。包括IMF在内的许多人对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战略纷纷提出批评。历史总是这样,当金融危机爆发时,人们总是一味的指责借款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本文利用非预期性经济波动分解模型,对中国2008~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外部直接冲击和国内二级传导两条途径,引起国内区域经济的非稳定性变化,并呈现出从东向西顺序延迟和程度递减的特点;从各地区经济下滑产生的来源看,国内区域间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源于国际外部直接冲击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源于区域内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以及自身抗击外在经济冲击影响能力不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申  林帆  白欣禹  
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但由于国家针对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鼓励支持和规范管理力度加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概况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红权  潘士远  
投资率较高和投资增速较快是导致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压缩投资规模控制物价并稳定经济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旨。而金融已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宏观调控的核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当前压缩投资规模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度”的关键在于支持投资的金融机制与金融结构的完善。本文试图从金融结构角度剖析投资容易波动、难以调控稳定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的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战文清  刘尧成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动态优化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降低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并基于2011—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数字金融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空间效应和动态效应。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从空间效应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经济波动,起到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从动态效应来看,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路径呈“U”型走势,当数字金融产生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将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的影响,至第2期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经济稳定作用更强。上述结论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