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2)
2023(2609)
2022(2084)
2021(2232)
2020(1683)
2019(4042)
2018(4129)
2017(5632)
2016(4443)
2015(5134)
2014(5417)
2013(4587)
2012(4370)
2011(4301)
2010(4737)
2009(4232)
2008(4159)
2007(4013)
2006(3802)
2005(3689)
作者
(10297)
(8504)
(8243)
(8174)
(5424)
(4083)
(3934)
(3551)
(3247)
(3180)
(2989)
(2844)
(2833)
(2831)
(2760)
(2649)
(2638)
(2544)
(2533)
(2525)
(2486)
(2187)
(2154)
(2027)
(2027)
(1994)
(1993)
(1845)
(1776)
(1742)
学科
教育(19087)
中国(10505)
(7727)
经济(7717)
理论(7491)
管理(6585)
教学(5973)
(5816)
(4481)
研究(3826)
(3786)
企业(3786)
(3774)
发展(3551)
(3509)
思想(3485)
(3427)
政治(3285)
高等(3279)
改革(3242)
思想政治(3049)
政治教育(3049)
治教(3049)
德育(3026)
学校(2903)
教育改革(2804)
学法(2742)
教学法(2742)
技术(2685)
(2564)
机构
大学(63284)
学院(56417)
教育(27158)
研究(23905)
(20922)
师范(20889)
师范大学(17420)
(15746)
科学(13991)
(12902)
经济(12281)
管理(12167)
(12047)
中国(11257)
北京(11225)
职业(11172)
(11124)
研究所(10786)
教育学(10655)
技术(10187)
理学(9397)
理学院(9111)
中心(8949)
管理学(8769)
(8766)
管理学院(8617)
(8491)
(8074)
教育学院(7864)
职业技术(7603)
基金
研究(30022)
项目(27815)
科学(23310)
教育(23136)
成果(17161)
社会(15708)
编号(15697)
基金(15561)
课题(14696)
社会科(14472)
社会科学(14468)
(13046)
(12590)
(12182)
(11997)
国家(11868)
规划(10280)
(9484)
项目编号(9450)
研究成果(9308)
科学基金(9064)
(8881)
年度(8434)
(8407)
(8388)
(8371)
阶段(8355)
(8194)
重点(8025)
教育部(7898)
期刊
教育(47105)
研究(32133)
中国(23483)
(18519)
经济(18519)
职业(10875)
技术(8943)
学报(7953)
(7481)
大学(7367)
技术教育(7012)
职业技术(7012)
职业技术教育(7012)
科学(6731)
(5742)
论坛(5742)
高等(5582)
图书(5197)
成人(4981)
成人教育(4981)
高等教育(4946)
学学(4803)
财经(4658)
(4432)
管理(4408)
(4331)
(4112)
书馆(3959)
图书馆(3959)
发展(3870)
共检索到106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就解释学来说 ,“理解”意味着意义的自我揭示与价值的生成。科学并非只能“说明”,同样需要“理解”。理解科学已逐渐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新取向 ,从意义生成的角度而言 ,科学教育应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可平  冯兰  
以脑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是,将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探索学习和教学的理论证据,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加客观性的解释和说明。脑科学的一些研究证据为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为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导向性预测。本文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科学探究教学的一些基本教学策略,以期获得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更深入的探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联心  
我国聋校初中的科学教育在 2 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逐年开设 ,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听障学生学科学课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怎样学 ?学得怎样 ?从课程角度 ,亦即聋校初中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应该怎样 ?目前在国内专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几近空白。本研究试通过对聋校科学教育价值的透视、科学教育的实践等来探索这些问题 ,以期能对我国聋校初中的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亓英丽  毕华林  
关于知识的价值,一直存在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之争。本文从社会视角、文化视角以及学生视角来审视和理解科学教育中科学知识的价值,并依据科学知识价值认识的多维视角构建了科学知识价值分析模型,提出科学知识具有信息价值、应用价值、探究价值、认识价值和情意价值等多重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教育理解就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在与教育文本(理解对象)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它具有工具性与目的性、求真性与向善性、占有性与超越性、智慧性与感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师生与教育文本对话并达成共识是教育理解的生成机制。教育文本包括文化文本(自然与人文)与人际文本(自我与你我),判断理解文化文本的标准是正确性(自然文本)和共识性(人文文本);判断理解人际文本的标准是实践接纳性。顺利对话应具备一定条件,听者要有倾听品格和对语用力量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理话”能力;说者应富有说服力,能把言说的“合知理”与“合情理”统一起来。教育理解坚持有利于师生生命可能性的筹划...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时忠等在《探索与争鸣》第7期撰文指出.中国社会长期涌动着一种渴望教育改变命运的激情。这些人将教育视为把握和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而顶礼膜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教育崇拜"。社会上流行的对教育的迷信和崇拜,按照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研究贾永堂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在强化科学教育的同时,对片面科学教育及其后果也开始进行反思,由此导致了对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地位的重新审视。赋予旁落的人文教育以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地位,不仅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把教育关系视为一种情感性的"爱恋"关系。尽管这一理解受到了经验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批判,但是,它所体现的教育之爱以及理解性认知,对于当代教育弊端仍具有一种救赎性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项红专  
科学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科学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科学文化的教育。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主要应突出以下三方面:体现科学的历史长度、反映科学的社会广度和把握科学的哲学高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科学与科学教育是一种文化,这意味着它们建基于文化心性、且关乎文化心性之完善。正是西方的"外延心性"孕育、催生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外延心性"有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问题解决的生活方式。而中国旨在追寻"生活真理"的"内容心性"又有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我国科学教育在"西学东渐"以来425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文化危机占去了大多数时光。而从危机中崛起是我国科学教育21世纪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延东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科学技术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渗透功能和传播功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是结合王天超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新视野》一书,通过对科学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科学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几方面对科学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琴  庞丽娟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芒  石君齐  
理解之前必存有前见,人类理解活动必受前见陶染。伴随教育技术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技术盲目乐观主义思潮的盛行,技术前见正逐步消解人们已有的教育认识,变为默认的理解教育的新前提。技术存在的历史性、工具作用的伦理性、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决定了任何技术并非只是应用工具,还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对教育本体、教育知识与教育方法的重塑。通过对技术前见的考察,发现教育本体的技术话语宰制、教育知识的信息化扩张以及教育方法的数据还原主义统治,正在摧毁人们原有教育思考与行动的基础,使教育被理解为可复制的时髦工艺品。所以,工具的先进未必等同于方法的先进,方法的先进也未必等同于理论的先进,新工具未必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追求工具在教育中的上手状态而非霸权统治,才是技术恪守职责的表现。故工具的革新不可作为先进教育的表征,而仅是使教育工具达成上手状态的可能性条件,教育也切勿因害怕"形式落伍"而极度推崇新型技术包裹自身,相反,对技术前见予以实践考察和理论检验才是务本之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刁彭成  
本文综述当前学界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文化观点和科学教育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分析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本质,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实践的影响,科学方法实践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指出教育文化、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旨在对当前的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