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9)
2023(10842)
2022(8374)
2021(7618)
2020(6248)
2019(13506)
2018(13510)
2017(24801)
2016(13366)
2015(15044)
2014(14248)
2013(13801)
2012(12513)
2011(11339)
2010(11493)
2009(10767)
2008(10460)
2007(9671)
2006(8746)
2005(8065)
作者
(39673)
(32935)
(32730)
(31037)
(21138)
(15815)
(14814)
(12704)
(12532)
(11791)
(11353)
(11104)
(10778)
(10710)
(10320)
(10184)
(9796)
(9689)
(9546)
(9472)
(8233)
(8136)
(8074)
(7626)
(7537)
(7430)
(7382)
(7275)
(6696)
(6694)
学科
(50838)
经济(50786)
(43776)
管理(43444)
(37331)
企业(37331)
中国(18799)
技术(18149)
方法(16450)
(15608)
业经(14759)
数学(12698)
数学方法(12507)
技术管理(12504)
(11529)
(11524)
地方(11495)
(11105)
农业(11019)
理论(10153)
(9596)
银行(9560)
(9466)
(9326)
(9299)
金融(9298)
(9211)
(8548)
贸易(8539)
(8510)
机构
学院(185968)
大学(185948)
(75455)
经济(73866)
研究(70611)
管理(70286)
理学(59606)
理学院(58930)
管理学(57851)
管理学院(57508)
中国(53070)
科学(44196)
(41313)
(36629)
(33866)
研究所(33298)
(32882)
中心(31364)
(30417)
业大(27911)
农业(26577)
北京(26358)
(26258)
财经(25433)
(25178)
师范(24842)
(24042)
(23159)
经济学(22392)
技术(22338)
基金
项目(126682)
科学(100518)
研究(92964)
基金(89937)
(80616)
国家(79927)
科学基金(67791)
社会(58696)
社会科(55629)
社会科学(55615)
(51497)
基金项目(46762)
自然(43257)
(43187)
自然科(42218)
自然科学(42203)
教育(41697)
自然科学基金(41516)
编号(36770)
资助(34957)
(32768)
成果(30235)
创新(29643)
重点(29615)
(29265)
课题(26803)
(26746)
(25287)
国家社会(24864)
计划(23770)
期刊
(87400)
经济(87400)
研究(56509)
中国(48809)
学报(31803)
管理(31638)
(31369)
科学(30331)
教育(26589)
(24803)
大学(23433)
学学(21545)
农业(21479)
(17770)
金融(17770)
技术(17640)
业经(14449)
经济研究(14385)
科技(13852)
(13099)
财经(12617)
图书(11738)
(11143)
问题(10955)
(10688)
论坛(10688)
技术经济(10340)
资源(9084)
国际(8947)
(8922)
共检索到296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本文讨论科技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文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描述科技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特点。科技全球化使科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重组,使外部技术来源的重要性增加,推动先进技术大量跨国转移,使各国科技系统的开放性增加。第二部分讨论科技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新机遇,包括引进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增加,制造企业有可能提升在分工中的地位和获得更多利益,获取核心技术能力的途径增多。第三部分探讨如何利用机遇提升我国产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具有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有利条件,能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和更多新的资源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并利用这种机遇提升我国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使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支撑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也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霞  蒋伏心  
技术势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苏南科技资源配置规模强大,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原因在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因此,提出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卫东  忻展红  
21世纪,科学技术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我国开展技术预见活动就是从未来10年至20年发展需要和具体国情出发,选择那些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重大技术予以优先发展、推广和应用,使技术预见成为我国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战略的有效工具,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窦鹏辉  
自主创新是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方式和路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发展方向。在世界经济处于重大转变的时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品附加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与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政策,以促进和保证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政策取向:一是实施积极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三是完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四是统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五是建立持续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六是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萍  刘思峰  
建立高新园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利用熵的大小度量评价指标在不同园区之间的差别程度,客观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给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例评价,说明该方法突破了评价指标主观赋权的局限性,指出高新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园区创新产品产出、园区内高技术企业数量和创新经费投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1项,占授奖总数的79.5%,表明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晶  李栋林  吴立行  
自主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中心环节。面对当前环境资源制约、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等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山东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紧紧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从"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的转变。(一)推动自主创新要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增强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一五"以来是安徽自主创新的重要转折期和特色形成期,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安徽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主动力。尤其是2008年以来,启动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标志着安徽省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探索之路。经过几年的建设,安徽省自主创新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卫星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本文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方面比较了中部六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指出河南省既具有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厚,企业自主创新前景广阔;R&D投入较大,活动开展广泛,创新产出能力较强,产出效益高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投入强度不够,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阐明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卓家  
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关系,已成为广大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而归纳了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即提高理论指导水平、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以及加快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佐  
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是反映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程度和检验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体系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大幅度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加强政府部门间沟通协调,注重整体性制度设计,选择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区等基本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晓燕  
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术供应链集成模式,集聚供应链先进技术,集聚供应链创新人才,传播供应链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中小企业开发多种增值服务,通过企业、学校、社会公益组织协同创新,形成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胥和平  
21世纪,科学技术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创新实现国家发展。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从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