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9)
2023(11932)
2022(10030)
2021(9342)
2020(7703)
2019(17660)
2018(17116)
2017(32414)
2016(17260)
2015(18465)
2014(18367)
2013(17885)
2012(16745)
2011(15138)
2010(15646)
2009(14232)
2008(14403)
2007(13037)
2006(11724)
2005(10675)
作者
(49124)
(41109)
(40520)
(38684)
(26557)
(19469)
(18372)
(15580)
(15540)
(15044)
(14120)
(13702)
(13521)
(13053)
(12971)
(12601)
(12117)
(11999)
(11989)
(11743)
(10339)
(10099)
(9991)
(9670)
(9341)
(9270)
(9146)
(9054)
(8355)
(8288)
学科
(64491)
经济(64416)
管理(53131)
(52717)
(45918)
企业(45918)
方法(24701)
中国(20013)
数学(19447)
数学方法(19026)
(18585)
技术(17932)
(17820)
业经(16757)
(15269)
(14344)
理论(13972)
地方(13668)
(13177)
技术管理(12410)
农业(12223)
(12205)
银行(12179)
(11876)
贸易(11865)
(11759)
(11502)
金融(11500)
(11494)
(10619)
机构
大学(242210)
学院(241857)
(96708)
经济(94532)
管理(91960)
研究(86137)
理学(78762)
理学院(77799)
管理学(76316)
管理学院(75815)
中国(64306)
科学(52270)
(51548)
(48029)
(43451)
(39486)
研究所(39300)
(38928)
中心(38599)
财经(36794)
(34364)
师范(34050)
业大(33811)
(33435)
北京(32465)
(31446)
农业(30692)
(30601)
经济学(28833)
财经大学(27330)
基金
项目(159772)
科学(127640)
研究(118909)
基金(115700)
(101640)
国家(100718)
科学基金(86322)
社会(75466)
社会科(71568)
社会科学(71550)
(63332)
基金项目(60145)
教育(55602)
自然(55293)
自然科(54108)
自然科学(54091)
(53889)
自然科学基金(53187)
编号(47352)
资助(46245)
成果(40547)
(38567)
重点(36893)
(35258)
创新(35069)
(35029)
课题(34666)
(31243)
国家社会(31140)
教育部(30280)
期刊
(111252)
经济(111252)
研究(76326)
中国(54598)
管理(38315)
学报(37714)
(36559)
(36130)
科学(36090)
教育(35413)
大学(29029)
学学(26910)
(24784)
金融(24784)
农业(24311)
技术(21944)
财经(18074)
经济研究(17888)
业经(17681)
(15701)
(13706)
问题(13601)
科技(13578)
技术经济(12225)
(12212)
图书(12149)
(11911)
(11699)
论坛(11699)
现代(10979)
共检索到376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金希  
创新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角度出发,沿着新知识的生产,知识商业化创新、知识的社会消费等知识产生及社会化发展的纵向维度,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文化的综合性框架,并将创新文化分为新知识发现的"知"文化、知识商业化过程中的"做"文化和知识的社会化扩散和消费过程的"用"文化三种亚文化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不同亚文化的特征。本文还对此框架模型的应用前景和政策涵义进行了讨论,尤其探讨了中国在"用"文化方面的不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旭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当前完善产业结构、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国际间产业竞争的重要举措。然而理论界至今尚无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确切定义。文章在梳理、总结国内外有关服务业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相关概念的比较和辨析,综合国内现有对现代服务业的普遍认识,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确切定义和特征,从而使相关领域的研究对象更加清晰具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春玉  张闯  
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伴随着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的,现代城市是现代流通产业的载体,而城市则因为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壮大。因而,流通问题与城市问题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城市流通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商业地理学领域,而传统流通理论则游离于该领域之外,这种游离造成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些问题。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流通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流通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伯强  杜克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针对指数分解法(IDA)和生产理论分解法(PDA)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各地区2003~2010年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技术进步是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推动力;(2)能源替代劳动、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恶化阻碍了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3)从各地区对促进全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来看,贡献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河北、广东和安徽,与此相反,内蒙古对全国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了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海  张勉  
本文以Mintzberg的五字组织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五字组合薪酬模式,即在一个组织中将员工分为五类,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以使薪酬体系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应用案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顾凌骏  柳士昌  
产业发展机会与路径是一国发展战略中面临的重要议题,其现实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分析框架的分层和动态特征。本文借鉴既有的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从产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构建了复杂环境下特定国家产业发展机会与路径的动态分析框架,并使用完整案例诠释了综合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立军  何自力  
关于创新或技术创新,大多数学者从范围、类型和特征等来界定其涵义,很少涉及到创新本质的研究。本文认为经济主体的认知模式和累积知识是创新产生的主要动因和本质所在,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培新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林  罗莉娅  
随着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制约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低碳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文章分别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外延、应用模式以及政府干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理论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发现,现存成果注重单一因素的研究,对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缺乏综合性,且一直存在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热点与难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 ,近期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原因是 :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 ;财政体系的不平等分配效应 ;住房市场改革所产生的不平等效应。因此 ,中国 2 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应当进行重新调整 ,除了收入贫困之外 ,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问题 ;同时 ,其反贫困政策应当是一个包括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宏观政策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本文从课程编制原理的角度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编制(生成 )模式的涵义与价值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阐明“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是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适应气候变化与发展议题密切相关,这也使得适应成为一个过于宽泛的命题,影响了对适应内涵的理解。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对适应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分析框架,即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需求,区分增量型适应和发展型适应,并通过工程性适应、技术性适应和制度性适应三种适应手段增强适应能力。增量型适应是指在系统现有基础上考虑新增风险所需的增量投入,这种适应所针对的是发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仅仅需要应对新增的气候风险所需的适应活动;发展型适应是指由于发展水平滞后,使得系统应对常规风险的能力和投入不足,需要协同考虑发展需求及新增的气候风险。其次,分析了适应的四个基本步骤,即:①评估气候风险及脆弱性;②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麒麟  张莉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制度是自我实施的。国际制度的自我实施机制,不仅包括国家间的长期重复博弈、世界的相互依赖和大国充当准第三方实施者等利益机制,还包括路线图、协调和黏合剂等观念机制。因此,基于利益与观念基础上的制度分析,可以较为充分地揭示国际制度自我实施的内在机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文丰  尹久  
"流动性"本是老概念。较早提出"流动性"的是20世纪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次贷危机复活了这一老概念,并带来了概念变革。现在谈及的流动性主要不是资产的流动性,而是金融流动性即总体流动性;对于总体流动性,不仅讨论货币流动性,而且分析融资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