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7)
2023(6725)
2022(5688)
2021(5376)
2020(4471)
2019(10672)
2018(10090)
2017(18700)
2016(9709)
2015(11020)
2014(10496)
2013(10681)
2012(10071)
2011(9507)
2010(9274)
2009(8450)
2008(8339)
2007(7048)
2006(6396)
2005(6034)
作者
(27987)
(23374)
(23192)
(22267)
(14903)
(11108)
(10552)
(9091)
(9058)
(8197)
(8177)
(7714)
(7575)
(7531)
(7462)
(7362)
(6933)
(6616)
(6609)
(6266)
(5969)
(5757)
(5527)
(5372)
(5315)
(5200)
(5083)
(4813)
(4733)
(4625)
学科
(46687)
经济(46644)
管理(22882)
(19932)
方法(19468)
数学(17459)
数学方法(17264)
中国(16115)
(15159)
企业(15159)
(11115)
贸易(11105)
(10906)
(10860)
(9330)
(8664)
(8340)
业经(8308)
关系(7934)
环境(7362)
(7175)
银行(7155)
(7105)
金融(7105)
地方(7070)
(7014)
农业(6936)
(6599)
(6186)
(6093)
机构
大学(143875)
学院(138220)
(68631)
经济(67679)
研究(59765)
管理(49674)
中国(46700)
理学(42538)
理学院(41969)
管理学(41257)
管理学院(40983)
科学(33901)
(33089)
(30530)
(29413)
研究所(27926)
中心(25058)
财经(23368)
经济学(22962)
(22448)
北京(22028)
(21702)
(21630)
经济学院(20616)
(18907)
师范(18758)
科学院(18664)
(18611)
业大(18291)
财经大学(17683)
基金
项目(93844)
科学(74982)
基金(71912)
研究(67817)
(64722)
国家(64318)
科学基金(53730)
社会(45683)
社会科(43497)
社会科学(43488)
基金项目(36795)
自然(33465)
自然科(32722)
自然科学(32714)
自然科学基金(32146)
(31134)
教育(30421)
资助(29939)
(28817)
编号(24589)
(22898)
中国(22312)
重点(22301)
国家社会(21202)
(20894)
成果(20399)
教育部(19637)
(19098)
科研(18127)
创新(18088)
期刊
(72513)
经济(72513)
研究(47249)
中国(31386)
学报(22460)
科学(22157)
(21171)
管理(20184)
(19725)
大学(17224)
学学(15902)
教育(14411)
农业(13761)
经济研究(13732)
(12897)
金融(12897)
财经(12050)
(11402)
技术(11380)
(10683)
国际(10420)
世界(10373)
问题(9719)
(9255)
业经(8160)
资源(7955)
统计(7298)
技术经济(7130)
(6130)
图书(5839)
共检索到219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伯强  杜克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针对指数分解法(IDA)和生产理论分解法(PDA)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各地区2003~2010年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技术进步是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推动力;(2)能源替代劳动、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恶化阻碍了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3)从各地区对促进全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来看,贡献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河北、广东和安徽,与此相反,内蒙古对全国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了抑制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华臣  焦勇  
本文基于制度扭曲的关键性作用,尝试构建城乡收入差距演变机制的系统性解释框架,创新性地将其分解为要素生产力效应、制度扭曲效应和转移再分配效应,进一步结合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并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模拟预测了2020年与2030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研究表明,制度扭曲效应逐渐取代要素生产力效应,成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7.8%,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但各地区到达"倒U型"曲线波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省份的波峰集中在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数值模拟分析发现,若户籍制度改革到位并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城乡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而此时制度扭曲效应的贡献度不断下降,要素生产力效应的贡献度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坚定加强制度供给创新、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前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有效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鹏  张英群  刘海洋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变化、要素替代等效应。该分解法不同于传统的指数分解法和结构分解法,能够识别要素替代对能源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应用以上分解框架对1985-2010年中国能源生产率变化的分解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效应是能源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为要素替代效应,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较小。然而,能源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和省际差异。要素替代效应在能源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还发现,能源价格扭曲导致了能源稀缺省份的要素替代效应相对较小,而能源富集省份的要素替代效应相对较高的反常现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金希  
创新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角度出发,沿着新知识的生产,知识商业化创新、知识的社会消费等知识产生及社会化发展的纵向维度,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文化的综合性框架,并将创新文化分为新知识发现的"知"文化、知识商业化过程中的"做"文化和知识的社会化扩散和消费过程的"用"文化三种亚文化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不同亚文化的特征。本文还对此框架模型的应用前景和政策涵义进行了讨论,尤其探讨了中国在"用"文化方面的不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忠奇  宋顺锋  曹清峰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发挥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减少规模不经济的负效应,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迫切需要一个兼顾城市集聚的经济增长、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三重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点争论。总的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十分有必要,但测算结果也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规模已经偏大,因此中国城市规模偏小的结论不适用于超大城市;中国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热衷于追求经济总量目标而忽视了人均效用水平;出于全社会人均效用最大化的考虑,中小城市应在一定程度上优先发展;从具体的城市政策来看,中小城市应更多地使用产业政策来提升人口承载能力,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注重对环境质量和交通状况的改善,而户籍政策应当有松有紧、慎重使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中华  王治  
本文根据西方有关研究以及中国现实的经济体制背景,在一个综合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这种影响。研究表明,除特殊情形外,根据企业的不同特征(权重γ的大小或自由现金流的高低),无论是投资不足还是过度投资,企业投资对现金流都是敏感的。相对投资不足行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过度行为更为显著;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这两种行为均较为显著。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春玉  张闯  
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伴随着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的,现代城市是现代流通产业的载体,而城市则因为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壮大。因而,流通问题与城市问题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城市流通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商业地理学领域,而传统流通理论则游离于该领域之外,这种游离造成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些问题。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流通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流通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会金   郑石桥  
基于不同的审计主题,军队审计形成多种审计业务,军队财务审计、军队合规审计、军队绩效审计和军队制度审计是基本审计业务类型,上述两种以上审计基本业务的组合就是综合审计。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军队综合审计的原因及方法。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军综合审计的典型形式,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基础性问题,提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框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夏伦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源  陈英  
判断我国国债规模的风险应更多的从国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了一个国债可持续发展的简单动态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分析框架对我国国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及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孔栋  左美云  孙凯  
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顾客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看重整体的顾客体验,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成为商家吸引顾客、体现差异化、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基于对国外现有文献的检索、阅读和分析,可按照前因—后果逻辑,建立顾客体验概念框架,进而根据该框架将相关文献依照主题划分为顾客体验定义及测量研究、顾客体验前因及管理机制研究、顾客体验后果及转化机制研究、顾客体验调节机制研究等几个大类。其中,在顾客体验定义及测量研究方面,现有研究考虑到了情境差异对顾客体验的影响,却忽视了顾客群体异质性对体验测量的影响,未来研究可根据不同的体验情境,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探索顾客体验测量问题;在顾客体验前因及管理机制研究方面,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姜爱林  陈海秋  
本文在广泛搜集近年来有关资料基础上,对金融业综合经营(或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优势与弊端、模式选择、基本思路与战略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初步勾画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旭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当前完善产业结构、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国际间产业竞争的重要举措。然而理论界至今尚无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确切定义。文章在梳理、总结国内外有关服务业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相关概念的比较和辨析,综合国内现有对现代服务业的普遍认识,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确切定义和特征,从而使相关领域的研究对象更加清晰具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勤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够实现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目标,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只注意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积极影响,过分夸大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贡献,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效应,有必要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就业挤出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立军  何自力  
关于创新或技术创新,大多数学者从范围、类型和特征等来界定其涵义,很少涉及到创新本质的研究。本文认为经济主体的认知模式和累积知识是创新产生的主要动因和本质所在,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