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8)
- 2023(18370)
- 2022(15421)
- 2021(14399)
- 2020(12115)
- 2019(27514)
- 2018(26847)
- 2017(51553)
- 2016(27489)
- 2015(30853)
- 2014(30648)
- 2013(30110)
- 2012(27891)
- 2011(25296)
- 2010(25155)
- 2009(23541)
- 2008(22888)
- 2007(20059)
- 2006(17786)
- 2005(16211)
- 学科
- 济(125579)
- 经济(125426)
- 管理(82824)
- 业(75508)
- 企(62250)
- 企业(62250)
- 方法(50401)
- 数学(44593)
- 数学方法(44035)
- 中国(33771)
- 财(32265)
- 农(30779)
- 制(26088)
- 业经(25691)
- 地方(25130)
- 学(24509)
- 贸(22735)
- 贸易(22722)
- 易(22147)
- 农业(20080)
- 银(19821)
- 银行(19786)
- 融(19292)
- 金融(19289)
- 行(19017)
- 务(18814)
- 财务(18753)
- 财务管理(18710)
- 体(18384)
- 环境(18302)
- 机构
- 大学(395359)
- 学院(393659)
- 济(175543)
- 经济(172282)
- 管理(149762)
- 研究(140423)
- 理学(128738)
- 理学院(127327)
- 管理学(125199)
- 管理学院(124469)
- 中国(107519)
- 京(82647)
- 财(82477)
- 科学(81781)
- 所(70161)
- 财经(64662)
- 农(63573)
- 研究所(63449)
- 中心(63429)
- 经(58940)
- 江(58633)
- 经济学(55616)
- 业大(55470)
- 北京(52133)
- 院(50827)
- 农业(49773)
- 经济学院(49695)
- 范(49663)
- 师范(49102)
- 财经大学(48129)
- 基金
- 项目(262237)
- 科学(208658)
- 基金(194499)
- 研究(190696)
- 家(170467)
- 国家(169112)
- 科学基金(145191)
- 社会(125117)
- 社会科(118830)
- 社会科学(118804)
- 基金项目(101080)
- 省(99259)
- 自然(92955)
- 自然科(90834)
- 自然科学(90804)
- 自然科学基金(89225)
- 教育(87502)
- 划(84790)
- 资助(80292)
- 编号(74144)
- 成果(61023)
- 部(59865)
- 重点(59561)
- 发(56894)
- 创(54536)
- 国家社会(53341)
- 课题(52065)
- 教育部(51822)
- 创新(51220)
- 制(51047)
- 期刊
- 济(196334)
- 经济(196334)
- 研究(122148)
- 中国(78894)
- 财(64186)
- 学报(60359)
- 管理(58404)
- 农(57808)
- 科学(57313)
- 大学(47060)
- 学学(44685)
- 融(39769)
- 金融(39769)
- 农业(39089)
- 教育(37959)
- 技术(34136)
- 财经(33433)
- 经济研究(33048)
- 业经(28930)
- 经(28918)
- 问题(25199)
- 贸(22259)
- 业(20784)
- 世界(20029)
- 国际(19944)
- 技术经济(19929)
- 统计(19082)
- 版(17967)
- 策(17290)
- 理论(17221)
共检索到599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砚忠
现有的研究文献对于中国经济奇迹的产生多以生产要素理论解释。文章从政策连续性和制度弹性的视角进行探讨,认为政党掌舵、政府划船、官员实施的格局,可以保证重大政策的连续,为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同时,执政党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通过层级组织,具有巨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产生叠加效应,催生经济奇迹。执政党确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制度弹性,其在企业经营、城市化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连带效应,实现经济奇迹。文章将政策连续性和制度弹性纳入经济奇迹的分析框架,力图拓展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领域,从另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词:
经济奇迹 政策连续性 制度弹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跃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文章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典阐释,对这一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作理论分析。文章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新。这正是理解中国经济奇迹的一把"金钥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陈秀英
本文基于地方官员更替视角,利用1999-2013年省级官员变更数据,实证检验了政策不连续性对服务业可持续性增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官员变更所引发的政策不连续性对服务业可持续性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克服政策不稳定性给服务业可持续性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政策不连续性对服务业可持续性增长的抑制性作用相对更弱。(3)地方官员任期与服务业可持续增长有"U型"关系,表明在换届过渡期,短视性政策行为会诱发政策的不连续,引发企业不确定性预期,对服务业可持续性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但随着任期延续,政策环境趋于稳定连续,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有助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钦 李明
本文从互联合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从市场的结构看,是一个从不完备的市场或者高度互联的"市场"向专业化市场过渡的过程;从制度的结构来看,是一个从互联的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向依赖第三方实施的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中国的经济表现表明,市场结构与制度结构的匹配对于转型的绩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分别从这个视角分析了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乡镇企业、金融体系和国有部门的改制。分析表明,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不仅是以上部门存在着互联合约者中制度安排,而且从整体上看改革上也暗含互联合约的逻辑。本文最后引申出了一些中...
关键词:
互联合约 社会经济基础 中国转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圣恩
本文立足于历史视角,试论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制度弹性问题。在简单概括了制度弹性的定义及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后,本文抽取了一段历史时期:1912年~1937年,以及一代儒臣:张之洞,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在历史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博弈论模型讨论了这种制度弹性机制形成的本质原因。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及启示。
关键词:
隐性规则 制度弹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洪德 武志
文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考察中国证券市场制度 ,从市场初始制度安排与政府地位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市场主体的制度供给行为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不连续性向连续性回归的市场化选择。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制度供给 连续性 不连续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盛洪
"中国奇迹"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经济自由主义,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一是市场秩序,形成所有经济个体之间的自由自愿的交易规则;二是产权界定到个体。这两点支撑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基本的制度框架,正是这种制度框架,导致了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词:
经济自由主义 中国奇迹 经济学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当前经济企稳回升,但复苏基础不稳固,外部原因是世界经济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内部原因则在于增长主要靠政府力量推动,后劲不足。因此,如何提高经济体的弹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经济复苏的关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治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文章梳理了"中国奇迹"包含的成就、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奇迹"双面效应的研究,以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视角探析"中国奇迹"产生动因,注重获致"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
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宏 贺媛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关键路径。然而,其可行性取决于能源与要素以及能源间的可替代性。本文运用超对数成本函数和AES替代弹性估算了中国要素间(资本、劳动、能源)以及能源间(煤炭、石油、电力)的相关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间的替代、互补效应较弱,能源的自价格弹性亦很低;而劳动对能源的替代性较强,资本和能源之间先替代后互补。因此,应建立以市场化价格机制为核心的能源替代战略,以及依托于发展低碳产业和节能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关键词:
替代弹性 能源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星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就业数据和企业动态劳动需求方程重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即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因此,企业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或偏低的观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制造业 上市公司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洪力
大多数图书馆图书的借阅期限是以读者类型为依据所确定的,这种借阅制度忽略了图书有效性所带来的读者需求的变化,不能充分利用图书的效用。本文结合文献老化理论,提出了以图书时效性为依据的弹性借阅制度,这种新的借阅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图书的时效性,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需求,真正实现书尽其用的图书馆思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麟科 徐丽君 于丛 万俊斌
包容性财政体制保障了地方财政在正式制度以外获取自主财力的弹性空间,兼顾了中央权威与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基于土地出让这一主要的包容性财政载体,本文试图为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土地”的土地发展主义模式下,土地出让通过吸引劳动力、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中央经济增长与地方自主财力扩张的激励相容,而政府融资放大了土地出让的这一效应。同时,在分权化经济体制下,晋升博弈促使地方官员自利性地调整土地出让行为,致使土地出让呈现周期性变化。拓展性分析表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和财力扩张的效应已经出现衰退,这一现象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未来应进一步规范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规范性财政收入的监管,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肖成民 陆光雯
度量方法、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是民营企业政治关系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基于制度弹性的分析框架能够整合这三个方面并阐释政治关系对于制度质量和制度变迁的意义。在度量方法方面,已有文献对于政治关系的度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多采用静态的、虚拟变量度量,动态的、连续变量度量有待充实和完善。在经济后果方面,已有文献对于政治关系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主要以公司为评价对象,相对缺乏对政治关系影响实现路径的辨析。在影响因素方面,基于制度弹性的分析框架,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企业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一种方式,并且可能改变整体制度质
关键词:
政治关系 度量方法 经济后果 制度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