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5)
- 2023(8345)
- 2022(6837)
- 2021(6342)
- 2020(5087)
- 2019(11762)
- 2018(11348)
- 2017(21864)
- 2016(10880)
- 2015(12225)
- 2014(11711)
- 2013(11668)
- 2012(10998)
- 2011(10278)
- 2010(9980)
- 2009(9457)
- 2008(8959)
- 2007(7581)
- 2006(6972)
- 2005(6443)
- 学科
- 济(72689)
- 经济(72633)
- 管理(28644)
- 业(24231)
- 方法(23344)
- 数学(21062)
- 数学方法(20988)
- 中国(19228)
- 企(18428)
- 企业(18428)
- 地方(16291)
- 贸(13880)
- 贸易(13872)
- 易(13556)
- 业经(13193)
- 农(12960)
- 地方经济(12277)
- 财(10702)
- 学(10512)
- 制(9959)
- 环境(9912)
- 融(9866)
- 金融(9866)
- 银(9445)
- 银行(9445)
- 行(9266)
- 农业(8680)
- 发(8658)
- 产业(8626)
- 关系(8249)
- 机构
- 大学(163648)
- 学院(161592)
- 济(90175)
- 经济(89040)
- 研究(62885)
- 管理(60012)
- 理学(51551)
- 理学院(50978)
- 管理学(50527)
- 管理学院(50206)
- 中国(49236)
- 财(37372)
- 京(33866)
- 科学(31555)
- 经济学(31369)
- 财经(30494)
- 所(30025)
- 经济学院(28121)
- 经(28050)
- 研究所(27152)
- 中心(26890)
- 财经大学(22873)
- 院(22160)
- 北京(22099)
- 江(20991)
- 范(20104)
- 师范(20004)
- 科学院(19214)
- 农(19148)
- 研究中心(18670)
- 基金
- 项目(104292)
- 科学(84890)
- 基金(80659)
- 研究(79482)
- 家(69289)
- 国家(68800)
- 科学基金(59507)
- 社会(57536)
- 社会科(54840)
- 社会科学(54831)
- 基金项目(41442)
- 省(35597)
- 教育(34642)
- 自然(33709)
- 自然科(32975)
- 自然科学(32967)
- 资助(32492)
- 自然科学基金(32421)
- 划(30761)
- 编号(28886)
- 国家社会(26446)
- 部(25408)
- 发(24379)
- 中国(24192)
- 重点(23616)
- 成果(23330)
- 教育部(22863)
- 人文(21985)
- 创(21804)
- 发展(21150)
共检索到250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钦 李明
本文从互联合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从市场的结构看,是一个从不完备的市场或者高度互联的"市场"向专业化市场过渡的过程;从制度的结构来看,是一个从互联的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向依赖第三方实施的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中国的经济表现表明,市场结构与制度结构的匹配对于转型的绩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分别从这个视角分析了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乡镇企业、金融体系和国有部门的改制。分析表明,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不仅是以上部门存在着互联合约者中制度安排,而且从整体上看改革上也暗含互联合约的逻辑。本文最后引申出了一些中...
关键词:
互联合约 社会经济基础 中国转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砚忠
现有的研究文献对于中国经济奇迹的产生多以生产要素理论解释。文章从政策连续性和制度弹性的视角进行探讨,认为政党掌舵、政府划船、官员实施的格局,可以保证重大政策的连续,为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同时,执政党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通过层级组织,具有巨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产生叠加效应,催生经济奇迹。执政党确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制度弹性,其在企业经营、城市化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连带效应,实现经济奇迹。文章将政策连续性和制度弹性纳入经济奇迹的分析框架,力图拓展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领域,从另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词:
经济奇迹 政策连续性 制度弹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跃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文章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典阐释,对这一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作理论分析。文章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新。这正是理解中国经济奇迹的一把"金钥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磊 姚金伟
中国经济奇迹能否延续,经济新常态是关键,而经济新常态则由政治新常态所决定。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启示是,政府主导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前提。然而政府对经济的监管,在官僚自利主导下逐渐异化为政府管控,由此造成市场化进程中的机会主义盛行。与中国经济奇迹相伴而生的是扭曲的经济结构、不规范的市场以及政府掠夺性行为。中国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新一届政府以作风建设和强力反腐作为突破口,推动政治变革,加速经济转轨。与经济新常态相伴而生的是政治新常态,究其内涵,除了规范市场和强化法治外,服务型政府及专家治国体制均是必要的。一个监管而非管控市场的政府、一个崇尚法治的服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加强
欧洲景气复苏的"火车头"在经历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后,2010年以来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各方关注。德国重新成为了欧洲景气复苏的"火车头",不仅2010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增幅,而且是工业国家中最高的增长率。在"增长奇迹"的同时,还出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就业奇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海侠 温铁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总体来看,对"经济奇迹"的原因解释存在三方面不足:割裂地看待"经济奇迹"的取得过程;忽视"经济奇迹"获致方法的双面效应;偏重"奇迹"的解说而忽略其内生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对经济发展方式与潜在问题的分析中,指出"经济奇迹"与"社会危机"同出一源,它正面临着经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挑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震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时期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艰辛历程与特有经验,可以发现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如下发展路径:坚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全面引领经济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谋划经济发展,坚持创新宏观经济治理方略有效调控经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支持经济发展,坚持推进区域协调平稳经济发展,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未来全面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发展路径必然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路径解析 新中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益平 苟琴 蔡昉
要素市场扭曲是过去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促成因素。同样,近期要素市场的变化也是促使中国经济向"常规发展"转变的主要原因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之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表现有时被称为"中国经济之谜",其核心是指这样一种独特现象: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另一方面,不断增大的结构性风险则让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崩溃不可避免,认为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不协调,不平衡,低效率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盛洪
"中国奇迹"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经济自由主义,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一是市场秩序,形成所有经济个体之间的自由自愿的交易规则;二是产权界定到个体。这两点支撑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基本的制度框架,正是这种制度框架,导致了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词:
经济自由主义 中国奇迹 经济学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夏斌
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不同的概念含义出发,基于经济学说史上不同的流派,梳理及评估了国内经济学人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奇迹进行理论总结的不同视角及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理论总结中分歧较大的四条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特别指出了对当今中国关于中国经济学、中国学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提法的理解,以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理论创新水平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高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全面总结了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积极作用。基本经验为:快速人口转变创造的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的劳动力以及低抚养负担,叠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的人力资本,形成了人口机会窗口;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的适合基本国情的经济社会政策,如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创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就业创业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男女平等参与、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是收获人口红利的政策保障;和平稳定和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总之,人口机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条件的有机组合和匹配使得我国成为成功收获人口红利并创造经济奇迹的典范国家。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口红利 经济奇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王宏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天明
1965年8月新加坡独立以来,短短的20多年,新加坡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发生了被世人誉为经济奇迹的巨大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1960—1984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8.9%的速度增长。1985年虽出现负1.8%增长的经济衰退,但1986年即迅速走出低谷,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1987年、1988年,198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8.8%、11.1%、9.2%。1990年预测为6—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