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7)
2023(8737)
2022(7146)
2021(6586)
2020(5325)
2019(12181)
2018(11938)
2017(21836)
2016(10918)
2015(12226)
2014(11912)
2013(12045)
2012(11610)
2011(10910)
2010(10821)
2009(10233)
2008(9726)
2007(8652)
2006(7884)
2005(7249)
作者
(30863)
(26020)
(25731)
(24613)
(16673)
(12152)
(11410)
(9944)
(9840)
(9167)
(8956)
(8389)
(8381)
(8364)
(8030)
(7961)
(7748)
(7382)
(7312)
(6694)
(6626)
(6066)
(6025)
(5973)
(5881)
(5866)
(5466)
(5244)
(5130)
(5045)
学科
(73709)
经济(73661)
管理(35962)
(33331)
(27856)
企业(27856)
方法(23886)
数学(21326)
数学方法(21270)
中国(19779)
地方(16980)
技术(15500)
业经(13252)
地方经济(12652)
(12557)
(12104)
贸易(12092)
技术管理(11924)
(11777)
(10557)
(10443)
(10249)
(9810)
金融(9810)
环境(9790)
(9480)
银行(9480)
(9312)
产业(8692)
农业(8563)
机构
大学(170519)
学院(168524)
(93476)
经济(92269)
管理(65461)
研究(64408)
理学(56200)
理学院(55609)
管理学(55159)
管理学院(54815)
中国(50154)
(37921)
(35125)
科学(32582)
经济学(31656)
(30812)
财经(30600)
经济学院(28269)
(28052)
研究所(27802)
中心(27464)
(23338)
北京(23038)
财经大学(22820)
(22681)
(20245)
师范(20132)
科学院(19719)
商学(19504)
商学院(19284)
基金
项目(108167)
科学(88821)
基金(82665)
研究(82619)
(71016)
国家(70502)
科学基金(61494)
社会(59326)
社会科(56645)
社会科学(56637)
基金项目(42835)
(39174)
教育(36558)
自然(35275)
自然科(34564)
自然科学(34556)
自然科学基金(34039)
(32990)
资助(32794)
编号(29223)
(28716)
国家社会(26745)
(25971)
创新(25945)
(25313)
重点(24464)
中国(23987)
成果(23724)
教育部(23314)
人文(22410)
期刊
(106766)
经济(106766)
研究(59669)
中国(35099)
管理(29136)
(27089)
科学(21701)
经济研究(19370)
学报(18389)
(17426)
财经(16937)
(16752)
金融(16752)
技术(15538)
大学(15349)
(14963)
学学(14437)
教育(14320)
问题(13808)
业经(13295)
(13101)
世界(12623)
农业(12181)
技术经济(12139)
国际(11857)
(9110)
科技(9106)
统计(9068)
经济问题(8589)
经济管理(8078)
共检索到26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十九大报告是进入新时代引领中国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精心谋划并做出了战略安排,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下面笔者就十九大报告中的上述思想谈一点学习体会。一、中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领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十九大报告是进入新时代引领中国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精心谋划并做出了战略安排,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下面笔者就十九大报告中的上述思想谈一点学习体会。一、中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领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美国新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 ,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作者运用熊彼特的长波与创新理论 ,阐述了长波、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 ,探讨了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作者认为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美国新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 ,超出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作者运用熊彼特的长波与创新理论 ,阐述了长波、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 ,揭示了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本文认为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应剑波   刘正线   裘松雷  
随着信息、网络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被称之为“新经济”的时代。 什么是“新经济”?它在不同场合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这个名词是被人们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意义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后来,国内外的许多人士在许多场合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相对地把其他“传统产业”称为旧经济。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新经济”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尹久  刘曼红  
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的发展模式,同产权交易市场的变革相关,研究如何将产权交易市场改造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部分,是促进投资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经济形成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军  
利用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5年面板数据,测算各区域的创新经济效率,并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求算出影响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差异因素的指标,为提高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结果表明:第一,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差异化:东中西部地区效率总体趋于波动后平稳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效率比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且差距逐年加大。第二,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差异化:东部地区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水平、高等教育程度正相关,与金融深度负相关;中西部地区与基础设施水平、高等教育程度负相关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兆雄  
本文认为 ,目前人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泛创新”教育 ,它不能真正解决我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按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知识为内核的跨学科的知识学习 ,又是以创造为主的经济行为能力的培养 ,即技术创新知识的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包括 ,创新教育主体、创新教育机制、国家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过程、组织学习思想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维军  郑伟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6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4年及2005年中国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的排名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差距,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及巴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排名靠后,与美国、日本和欧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金砖四国中明显低于俄罗斯,与巴西和印度比较接近。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安佑  潘鸿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戚文海  林跃勤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俄罗斯深刻彰显了能源经济主导下的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俄罗斯高层各界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不断地作出反思,这种反思是俄罗斯以科技创新应对此次危机的逻辑起点。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学视野展开了对俄罗斯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度解析,认为俄罗斯继续强化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突出特征是将应对金融危机与解决发展问题有机的结合。国际金融危机中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的强化内在地规定了俄罗斯走创新发展道路的客观必然性。深厚的科技与创新积淀是俄罗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根本的保障。在这一进程中,国家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彪  
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核心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程度加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战略,创新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然而,作为新兴学科,创新经济学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阐述创新经济学的起源、代表性理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分支等内容,结合中国情境下创新经济学实践应用、典型创新过程以及代表性情境化理论发展,提出中国情境下创新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以为其形成完整学科提供帮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郁  王胜光  
创新已不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要素或工具,而日益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创新经济部门。本文从经济运行视角对创新系统理论给予新的解释,提出创新经济体的概念,阐释了其内涵和结构,描绘了创新经济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到知识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体系及其组织运行机制,以期解析创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建立创新经济内部循环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我国当前创新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技术创新研究已明显分为两个分支:技术创新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内容现已相当丰富,本文仅勾勒技术创新经济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一、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创立技术创新研究的兴衰与技术在经济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密切相关。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快速增长的时代,其中技术在这一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济学家看到了这一点,这包括亚当·斯密和马克思。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