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9)
2023(8359)
2022(7051)
2021(6495)
2020(5488)
2019(12222)
2018(12466)
2017(23396)
2016(13018)
2015(14680)
2014(14998)
2013(14347)
2012(13104)
2011(11872)
2010(12019)
2009(11457)
2008(11282)
2007(10496)
2006(9232)
2005(8513)
作者
(37422)
(31529)
(31354)
(29661)
(19714)
(14769)
(14242)
(12310)
(11857)
(11399)
(10730)
(10485)
(10303)
(10136)
(10066)
(9476)
(9326)
(9258)
(9213)
(8757)
(7963)
(7791)
(7653)
(7251)
(7082)
(7040)
(7026)
(6808)
(6374)
(6305)
学科
(48481)
经济(48384)
管理(43692)
(38411)
(32470)
企业(32470)
方法(19968)
数学(16828)
数学方法(16660)
(16039)
(15486)
中国(15020)
(14175)
(11802)
业经(11473)
(11248)
(9630)
银行(9600)
(9545)
理论(9514)
财务(9512)
财务管理(9489)
(9255)
金融(9248)
(9201)
农业(9032)
企业财务(9022)
体制(8784)
(8227)
贸易(8224)
机构
大学(185870)
学院(184733)
(73784)
经济(72103)
管理(68413)
研究(62444)
理学(58603)
理学院(57918)
管理学(56803)
管理学院(56469)
中国(48054)
(39168)
(38806)
科学(37070)
(31620)
(30476)
财经(29768)
(29255)
中心(28372)
研究所(28298)
(26907)
业大(26713)
北京(24368)
农业(23852)
(23794)
师范(23500)
经济学(23056)
(22822)
(22741)
财经大学(21984)
基金
项目(121487)
科学(96072)
研究(89645)
基金(88378)
(76930)
国家(76250)
科学基金(65344)
社会(57805)
社会科(54633)
社会科学(54622)
(47495)
基金项目(46256)
教育(42568)
自然(41264)
自然科(40343)
自然科学(40331)
(39926)
自然科学基金(39636)
编号(36425)
资助(35839)
成果(31408)
重点(27611)
(27436)
(27436)
课题(26156)
(25429)
(24732)
国家社会(23953)
教育部(23830)
创新(23788)
期刊
(85194)
经济(85194)
研究(55694)
中国(44122)
(32122)
学报(30419)
(28545)
管理(27434)
科学(27120)
大学(23622)
教育(23527)
学学(22278)
农业(18629)
(17905)
金融(17905)
技术(15838)
财经(15634)
业经(13765)
经济研究(13477)
(13464)
问题(10922)
(9485)
(9142)
理论(8676)
(8397)
科技(8386)
统计(8013)
商业(7993)
财会(7947)
(7904)
共检索到286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强  
在经典劳动关系学者的剖析中,劳动关系由交换关系,人际关系与"沟通-同意"三种要素构成。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三种要素分别遭到扭曲,交换关系的不平等,人际关系的专制以及"沟通"的消失使得劳动争议与劳动问题发生。针对以上"扭曲",集体谈判制度分别做出了修正:在交换关系上,集体谈判通过"集体性交易"弥补了"劳动劣势";在人际关系上,集体谈判将民主过程引入所有权框架内修正了资本一方对于劳动条件的专制;作为集体性的沟通与同意,它修正了工厂制度下产业中的"纪律-服从"系统,消除了劳资之间的隔阂。集体谈判的三重作用机制,取决于劳动关系的基本结构,而维系于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结构。经典学者这一分析理路,对于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和构建,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悦  
我国目前广泛存在原始的劳动关系现状,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构成了严重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在强化工会力量和作用的基础上,改变目前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包括培育真正的谈判主体,制定有关集体谈判的立法,确立罢工的合法地位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燕  宋小川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劳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展开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社会对话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集体谈判制度是实现社会对话的最完整、最普遍的形式,它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劳动者个体分散、无序的劣势,切实维护雇员利益,协调劳资关系,充分实现体面劳动。文章在分析集体谈判制度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不同层次劳动者对集体谈判的需求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对实现体面劳动的具体要求,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集体谈判制度。这是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实现体面劳动、解决劳资冲突、增进劳资合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玥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率在加快、规模在升级,已经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而如此高发的劳动关系矛盾表明我国的多元利益主体已经形成。集体谈判机制的确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益表达机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但该权利在运行过程中却有各种侵权现象出现,这里有义务主体和特殊主体的侵权,也有权利主体的自我弃权。通过对集体谈判中权利主体的弃权现象的分析,将为对该项权利的救济找到基本原因和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琪  
本文认为,广东本田等企业的罢工行动成为启动集体谈判的机制,可称为"潜机制"。文章给出了"潜机制"的定义,分析其特点及带来的成本,描述社会各界做出的反应,认为抑制"潜规则"需要改革现有的集体协商制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喜良  
本文认为,劳资双方构建劳动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劳动过程,而寻求效率、公平以及话语权的平衡是实现劳动过程的主要途径;作为构成劳动关系基本主体的雇主是影响劳动关系的主导因素,但只有在适当的压力机制下雇主才能积极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文章在梳理中国雇主发展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对雇主形成合理的压力从而建立内生性的劳资双方的博弈机制,激发和促进雇主改善劳动关系的积极性,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军  
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劳动关系稳定与和谐的程度,因此,必须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影响劳动关系质量的相关因素,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小洪  葛陆媛  
集体协商制度是自主协调劳资"利益争议"的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利益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缺乏有效规范。在现实中,"利益争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劳工群体事件"、"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利益争议"处理机制缺失导致劳资冲突转化为劳政冲突,极端的表现就是迫使执政者动用刑法对付劳动者,迫使劳动者将劳资矛盾指向政府,指向法律,甚至执政党。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利益争议"("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湛  
本文构建了以劳动同质性和竞争性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集体谈判结构集中-分散化的多因素劳-雇策略分析框架,并通过回顾西方工业化国家集体谈判结构的先集中再分散的发展趋势检验了各因素的作用。文章认为,发展我国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应在提倡雇主自律模式的同时,重点推进按强劳动同质性划分的中小规模的地域、产业的谈判结构,提出了建立与集中化结构相对应的工会组织、工资指导制度等以实现制度整合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云华  
以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观之,集体谈判中劳资双方地位的平等,应该具有力量平衡、经济信息充分交流、谈判程序环节公正等特征。在我国,集体谈判存在职工一方缺乏基本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集体合同的内容空虚雷同、集体合同的履行流于形式和工会代表法律地位缺乏保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我国劳工在集体谈判中的平等地位,而确立适应集体谈判的自治主导型价值理念、构建适应集体谈判所要求的经济民主制度、围绕集体谈判平等制度的构建、对工会制度作必要的改革等,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全面重构劳资双方平等谈判的主要举措。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焱白  
在现有体制不做原则性突破的前提下,目前我国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分层集体谈判模式,并进而分层确立谈判主体制度:一方面,在地区、国家层面或产业、行业层面以及在国有企业中开展的集体谈判,应以多方谈判模式来替代劳资双方谈判模式,明确规定集体谈判为三方机制的主要功能,政府、利益相关者也可成为谈判主体;另一方面,在企业层面,应在政府主导下由劳资双方作为谈判主体,政府给予劳资双方足够的协约自治空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易定红  袁青川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需要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关系双方的谈判力量,谈判力量的均衡程度直接关系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文献研究发现,现有谈判力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力量依赖、谈判力量系统动态、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和集体谈判系统四个视角。本文最终得出五点结论,并针对平衡劳动关系中的谈判力量提出了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洁  韩志伟  
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当前的集体劳动关系存在重结果轻程序、集体合同内容不全面、集体劳动争议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等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可以从转变理念、制度政策完善以及增强谈判主体的专业能力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予以完善,这对稳定劳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