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0)
- 2023(15071)
- 2022(13124)
- 2021(12042)
- 2020(9992)
- 2019(22727)
- 2018(22697)
- 2017(43897)
- 2016(23401)
- 2015(26384)
- 2014(26389)
- 2013(26116)
- 2012(23793)
- 2011(21429)
- 2010(21527)
- 2009(20133)
- 2008(19093)
- 2007(17083)
- 2006(15185)
- 2005(13509)
- 学科
- 济(112801)
- 经济(112700)
- 管理(69233)
- 业(64709)
- 企(53781)
- 企业(53781)
- 方法(46652)
- 数学(40508)
- 数学方法(39992)
- 中国(25460)
- 农(25163)
- 地方(23872)
- 学(23320)
- 财(22632)
- 业经(22233)
- 技术(18573)
- 贸(17605)
- 贸易(17592)
- 农业(17183)
- 易(16984)
- 制(16872)
- 理论(16716)
- 和(16063)
- 环境(15544)
- 融(14801)
- 金融(14798)
- 地方经济(14776)
- 银(14324)
- 务(14308)
- 银行(14282)
- 机构
- 大学(340323)
- 学院(339327)
- 济(143612)
- 经济(140585)
- 管理(134540)
- 理学(116040)
- 研究(114985)
- 理学院(114807)
- 管理学(112766)
- 管理学院(112164)
- 中国(86087)
- 京(72059)
- 科学(69640)
- 财(62976)
- 所(57695)
- 研究所(52251)
- 中心(51594)
- 农(51057)
- 财经(50823)
- 江(49199)
- 业大(48920)
- 经(46114)
- 北京(45752)
- 经济学(43916)
- 范(43615)
- 师范(43237)
- 院(41468)
- 州(40087)
- 农业(39778)
- 经济学院(39248)
- 基金
- 项目(227683)
- 科学(179040)
- 研究(167124)
- 基金(165335)
- 家(143366)
- 国家(142222)
- 科学基金(122600)
- 社会(105676)
- 社会科(100286)
- 社会科学(100257)
- 省(88319)
- 基金项目(86985)
- 自然(79284)
- 自然科(77465)
- 自然科学(77451)
- 教育(76334)
- 自然科学基金(76071)
- 划(73732)
- 资助(69101)
- 编号(68212)
- 成果(54697)
- 重点(50504)
- 部(49970)
- 发(48854)
- 创(47246)
- 课题(46464)
- 创新(44132)
- 国家社会(43376)
- 教育部(43146)
- 科研(43086)
- 期刊
- 济(162441)
- 经济(162441)
- 研究(103267)
- 中国(62726)
- 学报(51664)
- 管理(51028)
- 科学(48014)
- 财(47461)
- 农(45897)
- 大学(39113)
- 学学(36649)
- 教育(35223)
- 技术(32320)
- 农业(32064)
- 融(29715)
- 金融(29715)
- 经济研究(27143)
- 财经(25369)
- 业经(24871)
- 经(21794)
- 问题(20110)
- 技术经济(19403)
- 图书(19188)
- 理论(17238)
- 科技(16517)
- 统计(16512)
- 业(15948)
- 实践(15476)
- 践(15476)
- 现代(15325)
共检索到505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丰 杜雪樵
本文是文献[1]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文献[1]中给出的部分定性分析结论加以深化。本文的工作也支持了文献[2,3,4]的结论。 1 符号和定义定义i=(1,2,3,…,n表示不同的产业,我们定义:(Ⅰ)d为t年社会对第i产业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岩 李兴绪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先分析直接消耗系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再考虑间接联系用列昂剔夫逆系数矩阵测算技术进步,建立测算模型,进而采用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裴旭东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回归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平 郑海莎
本文分析归纳了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研究的发展进程。在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与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产函数计量估计方法、增长核算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增长核算方法这三种主流测度方法,概述了其计算原理、计算公式和适应性,并指出测度方法需要进行新的探索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测度方法 研究进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万茂
一段时间以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成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一定的投资能带动经济增长多少成了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在这方面进行探讨。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有关概念:本文研究的投资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即一定时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明
本文使用客观历史资料,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得出技术的人力资本化,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为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内生化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现代化蓝图的结论
关键词: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技术内生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昌亚波 陶长崎
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国际上近几十年来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西方国家度量技术进步贡献作用的基本工具是生产函数。我国在技术进步贡献作用测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始于1980年),但生产函数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测算技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伟伟
文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重新测算了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测算结果显示,近二十年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现了"波动式上扬"的趋势,而近十多年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围绕30%的水平上下波动,近三年来贡献率虽有回升但空间较为有限。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贡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熀松 高一兰
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未考虑资本投入中蕴含的技术进步,低估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改进的Solow模型构建技术进步测度方程,对中国1953~2011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53~1978年,技术进步率-0.19%,对经济增长贡献8.61%;1979~2011年,技术进步率4.43%,对经济增长贡献44.35%,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闯
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率 经济增长贡献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宋华明 郭小贤
通过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硬计算和软计算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和优缺点。本文认为硬计算方法得益于其较强的原生性和理论支撑,应用相对成熟,不足是方法本身过于模式化,难以适应高度非线性以及庞大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系统,系统性不强;软计算方法比前者具有更好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但尚在完善阶段,其步骤繁琐,操作复杂。基于此,本文主要关注两种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原理等,剖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优缺点,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
教育经济 硬计算方法 软计算方法 比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嘉新
产业革命后,英国工人生产率的提高使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其它国家。从此对于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开始重视研究如何测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宏霞 谢宗棠
当今,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运用索洛的生产函数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2~2008年间甘肃省全要素增长率,解析了各种生产要素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技术进步推动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途径,这为实现甘肃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