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
2023(2086)
2022(1793)
2021(1741)
2020(1276)
2019(2713)
2018(2617)
2017(4665)
2016(2529)
2015(2729)
2014(2691)
2013(2578)
2012(2457)
2011(2363)
2010(2474)
2009(2198)
2008(2220)
2007(1986)
2006(1691)
2005(1726)
作者
(6350)
(5381)
(5303)
(5212)
(3347)
(2485)
(2466)
(2178)
(2148)
(2023)
(1839)
(1775)
(1734)
(1661)
(1661)
(1643)
(1609)
(1560)
(1548)
(1504)
(1302)
(1272)
(1259)
(1256)
(1234)
(1229)
(1223)
(1124)
(1059)
(1022)
学科
(9027)
经济(9011)
管理(6851)
(6147)
(5827)
企业(5827)
教育(3919)
(3744)
中国(3416)
理论(3363)
政治(2934)
方法(2794)
(2698)
思想(2467)
业经(2304)
(2047)
思想政治(1998)
政治教育(1998)
治教(1998)
德育(1981)
(1962)
(1894)
经济学(1794)
(1724)
数学(1697)
(1679)
金融(1679)
数学方法(1650)
(1591)
财务(1581)
机构
大学(38609)
学院(36259)
(14329)
经济(14017)
研究(12851)
管理(12767)
理学(11068)
理学院(10914)
管理学(10707)
管理学院(10629)
中国(9521)
(8157)
(7229)
科学(7069)
(6642)
师范(6623)
(6130)
财经(5695)
师范大学(5517)
研究所(5461)
中心(5416)
北京(5404)
(5289)
(5244)
经济学(4767)
(4468)
教育(4421)
财经大学(4321)
经济学院(4095)
(3999)
基金
项目(20570)
研究(16449)
科学(16362)
基金(15157)
(12623)
国家(12499)
社会(10875)
科学基金(10803)
社会科(10160)
社会科学(10155)
教育(8250)
基金项目(7789)
编号(7194)
(6920)
成果(6897)
自然(6403)
(6362)
自然科(6248)
自然科学(6248)
自然科学基金(6157)
资助(5830)
(5086)
项目编号(4898)
教育部(4719)
(4569)
课题(4481)
人文(4461)
重点(4446)
大学(4444)
(4348)
期刊
(18602)
经济(18602)
研究(13906)
教育(8262)
中国(7957)
管理(6566)
(5689)
学报(5585)
大学(4678)
科学(4674)
学学(3990)
图书(3658)
(3328)
财经(3129)
经济研究(2859)
(2822)
技术(2761)
书馆(2672)
图书馆(2672)
(2492)
金融(2492)
经济学(2384)
农业(2128)
科技(2035)
(2006)
业经(2000)
(1999)
职业(1952)
(1951)
社会(1932)
共检索到58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立梅  
《说苑》政治思想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理想与现实的间杂与调和,表现为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道法现实主义思想的互补,德与福、道与势、义与利的调和,以及君臣关系的两重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熊维刚  吕麒  
刘大钧是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其工业化思想的要旨是:以国家统制的方式,通过协调轻工业与重工业、农业与工业、国家经济与区域经济等关系,快速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以达到国防安全与民生富裕的双重目标。刘大钧的工业化思想比较充分和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现实与趋势,把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佳琦  
《刘向文献编纂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刘向于西汉成帝时期开展的皇家文献整理活动重新审视,全面探讨其从事文献编纂活动的全过程。全书以刘向文献编纂活动、编纂思想、学术贡献及文化传承角度为切入点,提出其在整理官方藏书时采用的"校雠+编纂"模式;回望历史,以西汉政治史和学术史为背景,重新审视刘向在文献编纂工作中表露的儒学思想和济世情怀;系统总结了刘向在开启"定本时代"与构建古文献学科方面的贡献,彰显刘向在中国古代图书制度史、学科史方面的历史地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把梦阳  
东汉后期,针对政治腐败、法令废弛的末世之象,崔寔提出统治者应通过"参以霸政"的手段来解决政治困局。显然,此论与汉儒尊崇王道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古今学者对崔寔的评价,无论批评或肯定,大都基于儒法之争、王霸之辩的传统视角。其实,在崔寔的语境中,所谓霸道,既是一种针对两汉以来政治文化发展困局,亦即"百王之敝"的解决途径,也是对正统儒家所倡导的王道思想之不足的弥补,因而并不应将崔寔所论之"霸"完全视为王道的对立面。为了论证霸道的正当性,崔寔还借助春秋时期的诸侯尊王攘夷、奉行霸政这一历史经验,来说明具有强权性质的"霸"之手段,亦能在帝国现实政治的情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崔寔之论,既非一味地尊霸而非王,亦非简单的王霸并用,而是试图援引霸道中的某些具体因素来救补王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尹占文  沈艳荣  
理想主义作为系统化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西方政治文化的产物,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其纵横捭阖的外交实践实际上就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素材。儒家崇尚"仁政"和"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以及老庄以"道"为客观规律的和谐世界思想都与西方的理想主义有思想内核的契合之处。中国传统国家间政治思想与理想主义的契合之处不仅反映出了理想主义的理论核心和东方思想渊源,而且还昭示出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丰富的国家间交往实践对人类追求持久和平、均衡发展、长期稳定的终极目标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君  
随着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大钧从产业经济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主张,他不仅强调由农垦业、工矿业、商业、金融及交通业构成的整体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而且也特别重视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工业,同时还对政府的经济职能作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界定。其结论深刻而具前瞻性,对构建近代中国本土经济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永山  
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甲辰刘向1岁刘向生。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祖父刘富封休侯,祖父刘辟疆晚年官拜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尉。父刘德,少修黄老之学,有谋略,昭帝时为宗正,宣帝时赐关内侯,后又封阳城侯。前66年汉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刘向12岁刘向由父刘德保为辇郎。前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刘向20岁刘向为谏议大夫。前56年汉宣帝五凤二年乙丑刘向22岁刘向之父刘德卒。刘德于武帝年间治淮南狱时,从淮南王刘安处得到道术专著《枕中鸿宝苑秘》一书,传于刘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邢国忠  
从研究对象、知识体系、科研成果三个方面,简要梳理了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观点,并就此作出了相应评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劲松  符夏莹  
刘修业是我国著名的女性图书馆学者,民国时期即已崭露头角。她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外访求古书。她先后在法、英、美等国的各大图书馆访求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成效卓著。二是编制论文索引。她以一己之力,分别编撰了《文学论文索引续编》等四部索引著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从事论文写作。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读〈西厢记〉后》等数篇。刘修业是杰出的女性图书馆馆员,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以《别录》佚文为主要史料,考察了刘向"校中秘书"的相关问题。认为"中"是一个泛称概念,是若干具体藏书机构的总称。刘向校书广涉"中外",但"中"书是刘向校雠的基本动机也是主要对象,因而《汉书》等正史将其工作概括为"校中秘书"。最后分析了刘向校书的学术影响,重点指出刘向"校中秘书"并没有源自政权庇佑的绝对权威性,导致其所定"新书"及其"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叙录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完全为后世学者所取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滕纯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思想研究述评●方晓东滕纯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另一种是半工半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