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7)
2023(6899)
2022(5679)
2021(5388)
2020(4461)
2019(10554)
2018(10170)
2017(19976)
2016(10487)
2015(12157)
2014(11818)
2013(12228)
2012(11631)
2011(10915)
2010(10640)
2009(10106)
2008(10016)
2007(8375)
2006(7219)
2005(6840)
作者
(28668)
(23993)
(23928)
(23036)
(15646)
(11496)
(10953)
(9272)
(9264)
(8458)
(8397)
(8191)
(7766)
(7721)
(7625)
(7483)
(7148)
(7047)
(6985)
(6380)
(6207)
(5811)
(5649)
(5497)
(5485)
(5422)
(5219)
(4801)
(4719)
(4655)
学科
(58467)
经济(58409)
方法(32561)
数学(29735)
数学方法(29617)
管理(28416)
(27102)
(21753)
企业(21753)
中国(16222)
(13923)
贸易(13916)
(13636)
(12437)
(11404)
业经(9449)
(9377)
金融(9377)
(8900)
(8816)
银行(8816)
(8513)
(8293)
理论(7520)
农业(7398)
(7148)
财务(7144)
财务管理(7129)
(7106)
企业财务(6895)
机构
大学(166320)
学院(159968)
(84546)
经济(83486)
管理(62415)
研究(56762)
理学(54390)
理学院(53885)
管理学(53342)
管理学院(53045)
中国(47289)
(37851)
(34076)
财经(31503)
经济学(30173)
(29208)
科学(28138)
经济学院(27406)
(26989)
中心(25240)
研究所(24402)
财经大学(24118)
北京(22120)
(19852)
(19687)
(19212)
(19104)
(18941)
金融(18874)
师范(18828)
基金
项目(103855)
科学(84478)
基金(82101)
研究(76641)
(70464)
国家(69999)
科学基金(60894)
社会(54896)
社会科(52466)
社会科学(52460)
基金项目(41731)
自然(36399)
资助(35860)
自然科(35663)
自然科学(35655)
教育(35620)
自然科学基金(35137)
(34014)
(30228)
编号(27553)
(26727)
国家社会(25181)
教育部(24199)
中国(23992)
成果(23247)
重点(23088)
人文(22458)
(21300)
大学(21225)
(21218)
期刊
(82330)
经济(82330)
研究(53118)
(27298)
中国(26819)
管理(22784)
(20789)
金融(20789)
学报(20788)
科学(20636)
财经(17427)
大学(17011)
(16089)
经济研究(16030)
学学(15871)
(15063)
(13371)
国际(11774)
教育(11673)
技术(11665)
问题(11630)
世界(11138)
农业(11098)
统计(9564)
业经(9298)
技术经济(8635)
(8037)
理论(7700)
决策(7375)
(6949)
共检索到23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小军  高珊  
利用中国1994年以来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和二阶段OLS模型对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都有显著影响,且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影响更明显;但从长期看,预期货币与非预期货币对产出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中国货币政策表现为长期渐近中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楚尔鸣  喻多娇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正确地认识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采用了中国1996—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货币是否为中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不但在短期表现为非中性,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小军  郑贞  
利用SVAR模型,经Granger因果检验、冲击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的货币供给冲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实体经济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价格水平能形成永久性冲击,这表明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更能够解释中国货币作用过程,因此政府旨在刺激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是无效的。(2)货币供给冲击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这为人民银行把货币供给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中介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坤  程建华  
本文分别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累积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各类定义下的中国货币中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国M_0、M_1和M_2均存在明显的非中性特征,M_2增速变化会造成实际产出永久性累积损失;实际产出对货币增量变化量的冲击反应具有振荡特征。其隐含的政策启示是:短期内货币量不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应权衡货币量的产出稳定目标与产出增长目标;稳定的货币量变化速度有利于经济稳定运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西洋  方兆本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因此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深化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目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及相关措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金仁  
本文阐述了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理论假定及其货币政策主张。分析了理性预期学派货币政策的积极意义,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市场有效性、政策效应等方面对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做了评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易行健  杨碧云  
笔者利用中国1999年~2007年的月度数据估计了包含人民币预期升值率与国外利率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人民币预期升值率的上升将通过货币替代效应与资本流动效应显著增加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持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给以经验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邝雄  郑春梅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对价格预期进行引导,是关系货币政策能否通过引导预期提高政策有效性的关键问题。以货币政策引导价格预期的可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公示和政策实行两种政策操作情况,利用φ相关系数和过度反应检验方法,分别检验了央行的政策公示和实行引导公众日度、月度和季度价格预期的可控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存贷款利率政策,政策的公示和实行对公众日度和月度价格预期的引导效果均不显著;但公众对央行的政策公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且反应程度大于政策实行;政策公示对季度价格预期的引导效果较明显,引导预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作用时滞。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海涛  苗文龙  
本文利用Logit、Probit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中国货币政策较为有效。相比之下,调控m0更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控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更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志成  
浮动汇率的货币主义模型是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最具影响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然而近年来在国际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原有的货币模型对实际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有所下降。本文在重新定义购买力平价条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模型进行改进,并且在原有的理论模型中引入更多的动态因素,使模型更符合现实。同时,在新的理论模型框架内,我们通过中国1981-1997年的经验数据,对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是一个拟合度相当高,解释力非常强的回归模型,它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汇率变动分析,浮动汇率的货币主义模型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军  舒元  
本文对长期货币中性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Fisher与Seater的长期导数的检验方法 ,作者发现中国在 1 978- 2 0 0 0期间 ,产出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 ;长期导数检验的结果也表明 ,在中国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因此 ,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彩玲  
货币中性假设必然导致货币外生性的结论。然而,这种普遍被认为是正统经济学的观点遇到了另一种替代的货币分析方法的挑战,这种替代的货币分析方法即内生货币创造理论。如果以内生货币创造理论的角度去考察货币创造过程,并考虑资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将增加我们对经济活动的理解。本文试从内生货币的本质入手,讨论内生货币的创造过程,并用中国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