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0)
- 2023(9491)
- 2022(7908)
- 2021(7142)
- 2020(5817)
- 2019(12700)
- 2018(12432)
- 2017(24022)
- 2016(12483)
- 2015(13608)
- 2014(13249)
- 2013(12633)
- 2012(11749)
- 2011(10861)
- 2010(11332)
- 2009(10812)
- 2008(10263)
- 2007(9232)
- 2006(8634)
- 2005(8012)
- 学科
- 济(70564)
- 经济(70511)
- 管理(36847)
- 业(31318)
- 企(25068)
- 企业(25068)
- 方法(19873)
- 地方(18513)
- 数学(17445)
- 数学方法(17244)
- 中国(16445)
- 农(15710)
- 财(13581)
- 业经(13493)
- 地方经济(12869)
- 学(11734)
- 制(11105)
- 贸(10426)
- 贸易(10419)
- 策(10411)
- 农业(10407)
- 易(10048)
- 环境(9608)
- 融(9352)
- 金融(9351)
- 银(9347)
- 银行(9346)
- 行(9066)
- 体(8219)
- 及其(8198)
- 机构
- 学院(180675)
- 大学(175777)
- 济(87705)
- 经济(86032)
- 管理(66754)
- 研究(63553)
- 理学(56519)
- 理学院(55955)
- 管理学(55145)
- 管理学院(54798)
- 中国(48668)
- 财(40367)
- 京(35275)
- 科学(33815)
- 财经(31249)
- 所(30693)
- 中心(28589)
- 经济学(28422)
- 经(28295)
- 江(28005)
- 研究所(27243)
- 经济学院(25210)
- 范(23634)
- 师范(23493)
- 财经大学(22838)
- 农(22812)
- 院(22782)
- 北京(22336)
- 州(21968)
- 业大(20453)
- 基金
- 项目(111235)
- 科学(89196)
- 研究(86935)
- 基金(80921)
- 家(68251)
- 国家(67670)
- 科学基金(58985)
- 社会(57989)
- 社会科(54978)
- 社会科学(54969)
- 省(43270)
- 基金项目(40875)
- 教育(39697)
- 编号(35793)
- 划(35435)
- 自然(34713)
- 自然科(33908)
- 自然科学(33901)
- 资助(33475)
- 自然科学基金(33291)
- 成果(29501)
- 发(26063)
- 课题(25261)
- 重点(24979)
- 部(24810)
- 国家社会(24165)
- 创(23024)
- 性(22681)
- 发展(22223)
- 人文(22129)
共检索到28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刘霞 童秀
本文在对理性预期模型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为前期有效、当期有效与后期有效后发现,即便是在理性预期理论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都是有效的,不同的是,在理性预期理论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仅表现为前期有效。在经验证据上,本文分别以我国和美国的相关实际数据为样本,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仅是前期有效的,而且后期也是有效的,相比而言,美国的货币政策却表现出前期有效、后期无效的特点。究其原因,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政策信号传递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预期形成的方式不同,但无论公众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的形式如何,它都会对宏观经济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经济政策都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龚秀国
1995年10月1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在“理性预期”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的那样,卢卡斯的研究工作创造性地发展和应用了被称之为“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的思想,既改革了宏观经济理论,又改革了对经济政策效应的认识,从而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宏观经济学家。 自本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以来,宏观经济理论便一直由以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思想所主宰,并于50年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府决策者们,无不指望以货币政策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世洪
理性预期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对未来经济环境和条件变化所能作出的最准确的预计。这个概念假设各经济主体都具有进行这种预测的理性意识和能力,并在经济活动中据此行事。所谓“所能作出的最准确的预计”是指:(1)充分有效地利用了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2)预计的结果与公认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理性预期理论是最近二十几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派,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本文从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和理论基础出发,以理性预期的视角探讨现代宏观经济体系中微观层面上个体行为与宏观层面上经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政府在微观经济主体具备良好理性预期能力的前提下,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是有限的,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并合理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才能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
关键词:
理性预期 宏观经济 政策效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当前的宏观经济指标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不应再推出大规模的财政金融刺激政策。不能用短期分析框架来进行长期经济决策,必须通过鼓励技术和制度创新使经济保持长期活力现阶段必须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既要防止为调结构而不顾经济下滑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借"稳增长"之名而行"造城运动"之实。当前应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使资金服务于调结构大局。
关键词:
微刺激 稳增长 调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超 王智强
通过研究1999年1月到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方式中,适应性预期占据主导地位,导致通货膨胀存在惯性,而消费者预期变量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首要影响因素,当期便可以产生影响;财政政策的合理使用可以起到刺激经济又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是其作用存在时滞,其使用需要以精确的判断为基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要更为有效。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就任,美国的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前台,并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给全球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进而成为诱发我国复合式通胀压力的主因。面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曹远征 于春海 阎衍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刺激"效果下降,而"强刺激"带来了严重后遗症,导致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政策框架在整体上出了问题。重构我国宏观政策框架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应对不断加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2)中期应对结构调整的负面冲击;(3)长期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调控模式。重构政策框架的原则性要求包括:(1)宏观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成为显性目标;(2)财政政策主要指向结构调整期的短期阵痛,货币政策指向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性;(3)宏观政策应该遵循市场化、可预期的操作模式。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选择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国债发行规模和方式,推动国债市场的大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冀素兰 许广灵 渠丽娜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宏观调控由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经济政策更加突出为以微调为主、新的开放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等。我们要充分把握当前历史机遇,构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促进经济增长要素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兆瑞 刘哲希
宏观经济政策指标的前瞻性设定主要包括GDP增速与CPI涨幅等政策最终目标的设定,以及财政预算赤字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速等政策指标的设定,是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报告旨在对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指标设定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就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设定而言,GDP增速目标设定在"6%~6.5%"的区间,适度下调了增速目标,并且扩大了目标的区间范围,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2019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凸显出稳定就业的重要地位。CPI涨幅目标连续5年设定在3%左右,有助于增强政策连续性,稳定居民的通胀预期,但未来应更多地关注核心CPI的变化。就宏观经济政策指标的设定而言,预算赤字率由2.6%提高至2.8%,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继续淡化M2等数量型指标的目标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对货币政策价格型指标的前瞻性设定。
关键词:
宏观政策 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于大力
本文通过GDP、上证指数、经济政策综合指标,采用VAR模型,在考虑经济政策的影响下,研究了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里,利用因子分析从反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多指标中提取了经济政策综合指标,并且剔除了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股票市场不反应经济增长;第二,股票市场走势与经济政策强度大小与结构紧密联系,但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